市委七屆七次全會會場。(圖片來源:梅州日報,首席記者高訊 攝)
8月1日,中國共產黨梅州市第七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在梅城召開。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關於老區蘇區工作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和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要求,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全省進一步推動老區蘇區振興發展的重大機遇,總結上半年工作,研究分析當前形勢,部署下一階段梅州蘇區振興發展工作。
市委常委會主持會議。全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老區蘇區工作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全省推動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工作現場會精神,傳達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精神。市委書記陳敏代表市委常委會向全會作報告。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愛軍就經濟工作作專題講話。全會審議通過了《梅州市服務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梅州市貫徹落實〈中共廣東省委 亚搏app下载安装 關於進一步推動我省革命老區和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意見〉的行動方案》和《中國共產黨梅州市第七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決議》。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市委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全省進一步推動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工作現場會的具體安排,認真落實市委“六爭六補”和“123456”的思路舉措,堅持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共推蘇區振興開局良好,從嚴治黨的成效進一步凸顯,幹事創業的人心進一步凝聚,破難攻堅的勇氣進一步提振,綠色發展的基礎進一步夯實,爭先創優的態勢進一步形成,全市經濟發展保持良好態勢,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層治理等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進步,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會議強調,要牢牢把握蘇區振興麵臨的大局大勢,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一要牢牢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的曆史機遇,主動服務融入大灣區建設,建設生態綠色發展高地,按灣區所需,盡梅州所長,深入實施“三進一出”工程,進一步加強與港澳地區的交流合作,增強港澳同胞對大灣區建設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在維護“一國兩製”、保持港澳繁榮穩定上作出梅州貢獻。二要牢牢把握省進一步促進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帶來的曆史機遇,主動加快政策落地見效,把政策轉化為項目,一項一項抓落實,通過若幹年的努力,跟上全省發展步伐。三要牢牢把握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帶來的曆史機遇,主動以功能區建設引領新發展,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建設“三宜”城市,打造“世界客都·長壽之都”。四要牢牢把握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帶來的曆史機遇,主動發揮優勢補齊短板,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推動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走在全省前列。
會議強調,麵對蘇區振興的大機遇,我們要增強機遇意識、使命意識、責任意識,進一步更新理念,以新的狀態,積極應對、埋頭苦幹,守初心、擔使命,為人民謀幸福。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毫不動搖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把優勢做得更優,把長處發揮得更好,狠抓“六爭六補”,以梅州的好吸引他人的好,實現梅州更好;要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不怕犧牲一時的GDP增長速度,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韌勁硬勁,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擇優發展、差異發展、特色發展、生態發展、加快發展;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懂得選擇、懂得舍棄,選擇比努力重要,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充分的問題,努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做出綠色GDP,做出更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GDP。
會議強調,要舉全市之力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用心用情用功推動蘇區振興發展。灣區建設、蘇區振興,是中央和省委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共同富裕的重大部署,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要全神貫注、全力以赴辦好打基礎、利長遠的實事要事,融入大灣區建設的“交通圈”“生活圈”“經濟圈”“人文圈”,打造灣區“最美後花園”“最佳康養地”“最優體驗場”。一要大抓生態建設,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深入開展“美麗梅州·美好家園”行動,推進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二要大抓鄉村振興,強化黨建引領,強化規劃先行,強化環境整治,強化產業支撐,強化脫貧攻堅,強化社會治理,強化共建共享,深入實施《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打造鄉村振興“梅州經驗”,力保走在全省前列。三要大抓基礎建設,推進高速公路建設、國省縣道升級改造、“四好農村路”建設,推進高鐵建設,確保汕梅高鐵如期通車,抓緊開工建設龍川至梅州高鐵,謀劃推進贛州瑞金至梅州鐵路、龍岩永定至梅州高鐵、龍岩武平至梅州快速鐵路建設,逐步推動實現“五龍入梅江、縣縣通動車”的目標,推進機場建設,推進“信息高速公路”建設,協同推進水利、能源和國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五華抽水蓄能電站、韓江高陂水利樞紐等重大工程建設,打牢發展基礎,拉動經濟增長。四要大抓提質擴容,以建設“三宜”城市範例為目標,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總抓手,通過強中心、微改造、樹品牌,適度小擴容、著力大提質,產城大聯動、城鄉一盤棋,打造更具發展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世界客都·長壽之都”。五要大抓產業建設,做大產業承接平台,推動各類產業進園集聚發展,切換經濟增長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化營商環境,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加快構建“5311”綠色產業體係。六要大抓民生改善,著力解決教育、就業、社保、醫療、住房等各方麵存在的突出問題、緊迫問題,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隱患。推進“六個大抓”,要以項目抓落實,明確目標,壓實責任,狠抓進度,確保實現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目標,增強經濟發展實力。
會議強調,要推動黨的各項建設向縱深發展,充分激發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的奮鬥熱情。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站在新起點上,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把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隊伍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一要不忘初心再出發,從革命前輩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深學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強大的信仰之力推動振興發展。二要勇於奮鬥促振興,以敢擔當涵養攻堅克難的豪情和膽氣,以靠奮鬥涵養登高望遠的境界和格局,以善作為涵養幹事創業的能力和水平,拿出鬥爭精神,越是艱險越向前,大膽改革創新,勇於先行先試,開辟蘇區振興發展新境界。三要自我革命增活力,旗幟鮮明講政治,繼續堅決全麵徹底肅清李嘉、萬慶良惡劣影響,深刻汲取曾誌權、李華楠案教訓,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製,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強力推進正風肅紀反腐。四要求真務實見行動,不圖虛名,不務虛功,堅持問題導向、時間導向、結果導向,以業績論英雄、以結果論成敗,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鮮明用人導向。
就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會議強調,重點要做好“五抓、五增、五創建”。要全力以赴抓投資,抓好基礎設施投資,穩定房地產投資,強化要素保障,及早謀劃項目;全力以赴抓實業,支持現有企業增資擴產、轉型升級,狠抓招商引資,加快工業項目開工、投產,抓好產業項目儲備,加快構建“5311”綠色產業體係;全力以赴抓農業農村發展,推動農業提質增效,推進全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精準脫貧,多渠道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全力以赴抓縣域經濟,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抓實特色產業發展,提升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全力以赴抓收入,樹立長期過“緊日子”思想,想方設法增收入、精打細算控支出。要增福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確保完成省、市十件民生實事;增綠色,深入開展“美麗梅州·美好家園”行動,堅決辦好省環保督察交辦案件,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夯實生態基礎;增動力,大刀闊斧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增空間,科學規劃城市生態、生產、生活空間布局,適度超前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增平安,強化風險防控,抓好各項安全工作,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同時,要舉全市之力抓好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創建中國足球特區,創建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等工作。
會議號召,蘇區振興,正當其時。我們要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扛起蘇區振興發展沉甸甸的責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鬥,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把蘇區振興的宏偉藍圖描繪在梅州大地上,決不辜負習近平總書記的重托和黨中央、省委的期望,向蘇區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市委委員、市委候補委員出席會議。不是市委委員、候補委員的市政府、市政協、市紀委監委領導同誌,嘉應學院黨委書記、校長,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秘書長,縣(區)政府主要負責同誌,市委、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紀委常委、市監委委員,市委巡察組組長,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各專(工)委主任,市直副處以上單位和中央、省屬駐梅單位主要負責同誌,鎮(街道、場)黨政主要負責同誌,以及市第七次黨代會部分基層代表列席會議。(首席記者鍾智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