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手駕駛的“拋秧”機器從田間開過,早稻秧苗也隨著機器有序拋下,一行行、一排排,綠茵點點。(圖片均為吳麗伶攝)
農戶在田間搶抓農時、辛勤勞作,有序開展春耕生產。
柚農將每棵樹的柚花疏減至最合理的狀態。
梅縣區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農技服務。
春回大地,萬象“耕”新。備農資、育春苗、送技術……梅縣區田間地頭一派人勤春早的農忙景象,廣大農戶搶抓農時有序推進春耕春管工作,農技人員、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到田間送技術、送服務,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圖正鋪展開來。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年好景看春耕。梅縣區始終把保障糧食安全擺在突出位置,因地製宜積極開展春耕生產各項工作,全力以赴打好春季農業生產“第一仗”,為全年農業生產開好頭、起好步,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為“百千萬工程”提速增效提供堅實的要素保障。
農資儲備穩又足 春耕生產有保障
春耕備耕,農資先行。梅縣區早謀劃、早部署、早行動,全力保障農資市場供應,抓好春耕生產農資的儲備、供應和服務工作,為春耕生產“保駕護航”。
在位於城東鎮的梅州市誌穎農資有限公司,整齊碼放著尿素、磷肥、種子等各類春耕農資,工人們忙著將農資裝車,運往各鎮的農資銷售網點。“我們從春節前就開始準備,加緊物資購進調配,全力確保農資數量充足、品類齊全,滿足農戶春耕生產需求。”誌穎農資總經理李穎說,該公司還提供農業種植全程的技術指導和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不斷提高農資配送時效和服務質量,保障農資及時有效供給和解決農業技術服務“最後一公裏”的難題。
記者日前在白渡鎮多家農資商店看到,各類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產品一應俱全,前來選購的農戶認真挑選,積極準備春耕生產物資。“我們提早籌備了各類農資產品,現在化肥、農藥的儲存量較大,品種也較多,同時貨源渠道暢通,可根據市場需求隨時調入,確保‘穩價、保供、保質量’,滿足不同農戶的春耕需求。”白渡鎮好豐收植保店主丘聲浪說。
農資儲備工作是保證春耕生產的重要一環。為確保春耕備耕工作順利開展,為全年農業生產開好頭起好步,梅縣區積極做好農資儲備各項工作,在春耕春種前共儲備了170噸水稻種子、20噸大豆種子、208噸花生種子和18125噸複合肥、1615噸尿素、2455噸碳銨等農資。同時,相關部門密切關注農資價格波動,與供應廠家及經銷商對接,及時做好貨源調配,確保今年全區春耕生產農資及時有效供應。
在保障農資市場供應的同時,梅縣區還加強農資監管,確保農戶用上“安心肥”“放心種”。“今年以來,我們先後到鬆源、梅西、大坪、石坑、南口、丙村等鎮的農資商店進行檢查,重點檢查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產品的進貨渠道、生產日期、包裝標識等,嚴格把好農資質量關。”梅縣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廣大農戶購買農資時要“三看”:一看經營資質,二看產品標簽,三看質量憑證。
搶抓農時拋秧忙 良田沃土披綠裝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眼下正是早稻秧苗拋插的關鍵時節,在佘江鎮太湖村的田間地頭,一株株育好的秧苗整齊排列,如同一塊塊綠毯,紛紛探出了綠油油的“小腦袋”,“人拋機插”奏響了忙碌的“春插曲”。“我們在大棚育好秧苗,最近是插秧好時機,便集中精力抓緊拋秧,人工機械齊‘上陣’,趕在清明節前後拋完。”廣東佘穗絲苗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農技員劉群祥正說著,一株株秧苗便穩穩地立在田中。
“相比人工插秧,機械化插秧不僅速度快、能夠保證行間距,還可以減輕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廣東佘穗絲苗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建方說,2022年他積極響應政府號召,返鄉成立了梅州市永豐盛種養專業合作社,與太湖村簽訂了九年的土地流轉合同,在六個村流轉了近4000畝撂荒土地。“春耕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時刻,關係到全年的收成。農時不等人,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做好春耕生產工作。”
放眼生機勃勃的大地,農戶在田間搶抓農時、辛勤勞作,有序開展春耕生產。目前,正是農戶拋秧的高峰期,梅縣區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股負責人羅益都提醒,秧苗拋插後,廣大農戶不能懈怠,要注意時刻檢查田間情況,做好必要的管護工作,有缺苗的現象要抓緊進行補苗,才能保證基本苗數,拋插後7天至10天結合化學除草追施苗肥,促進禾苗早發快發,保證分蘖充足,為早稻豐收打下堅實的基礎。
春耕備耕工作是關乎農業豐收的開局之戰。為打好今年農業生產的“第一仗”,梅縣區在3月19日召開“三春”工作現場會,對今年糧食生產、春播春種春管等工作進行了全麵部署,全力以赴做好糧食安全和春季農業生產各項工作。目前,梅縣區已完成春種糧食麵積12.53萬畝,進度為78.9%(其中:早稻11.38萬畝,甘薯0.05萬畝,大豆0.5萬畝,玉米0.6萬畝),春播花生1.8萬畝,進度為69.2%。
柚樹春管正當時 科學管理促豐收
春回大地,“柚”到了春季管理關鍵期。時下,“中國金柚之鄉”梅縣區各地柚農搶抓有利時機,紛紛開展起忙碌的春管工作,為今年的豐收打好基礎。
在桃堯鎮鴻嘉生態農業種植基地,數百畝盛開的柚子花潔白似雪,清新的花香彌漫整個果園,工人們在柚子林裏來回穿梭,將每棵樹的柚花疏減至最合理的狀態,然後再小心翼翼地拿起用毛筆自製的“授粉器”把酸柚等授粉樹的花粉點在綻開的金柚雌花柱頭上,授過花粉的花上,都有一個明顯的紅點點。“我種柚樹30多年了,每年柚花開的時候都要請不少工人來幫忙疏花授粉,這個環節雖然很耗費人工,但能最大程度保證柚子的坐果率,一點也馬虎不得。”基地負責人張小宗說。
“所謂疏花,就是把多餘的花蕾去除,以減少樹體養分的無效消耗,一般是掐頭去尾留中間,一簇大概留2個至3個花蕾,讓養分集中於這些選好的花蕾上。”張小宗說,授粉是將酸柚等授粉樹的花粉和金柚雌蕊進行異花授粉,工作量和程序很繁雜,首先要從酸柚等柚子樹上采摘花朵,再剪下花蕊,將其研磨成粉,通過“授粉器”吸取磨碎的花蕊粉後,通過人工一朵一朵地往金柚雌花柱頭上沾,最終完成人工授粉過程。
除了疏花授粉,科學除蟲防病也尤為重要。“春季是炭疽病、沙皮病等病害高發期,病原菌易隨雨水擴散侵染樹體。”梅縣區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廖國英說,在春梢和花蕾萌發至三分之二長度時,結合果園情況,選擇正確的藥劑進行防控,可用波爾多液進行噴灑。同時,精準施肥,促梢壯花穩樹勢也是柚樹春季管理的重要環節,如冬季已施足有機肥,就以清水為主,以防止氮素過多,影響坐果率;如冬肥未施足,則以淡水肥進行淋施,保證氮磷鉀等均衡搭配。
金柚作為梅縣區農業的主導產業,不僅是柚農的“致富果”,也是助推梅縣區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近年來,梅縣區大力實施梅縣金柚提質工程,從源頭通過科技賦能把控品質、拓寬銷售渠道、多元延鏈強鏈、產業園區建設等方麵蓄勢發力,持續推動金柚品質做優、品牌做大。
技術下沉促實效 貼心服務到田間
“剛剛檢查時發現,因為沒有及時通風,一些秧苗已經變黃了。”目前正是農戶拋秧的高峰期,梅縣區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農技服務,傳授水稻防旱技巧,指導農戶灌溉好田地,提高播種質量。農技人員提醒,農戶要把好秧田管理關,齊苗後若天氣晴熱要注意及時揭膜通風,防止膜內高溫灼苗,當遇低溫時要及時重新蓋好薄膜保溫,同時還要保持泥土濕潤、防蟲防病。
農技人員的現場指導讓農戶吃了顆定心丸,水稻種植大戶古運華說:“區、鎮農業部門對基地的種植情況一直很關注,農技專家會定期來指導,我們在種植過程中遇到問題也可以向農技人員進行谘詢,有了他們專業的指導,相信今年又是豐收年。”除了關注早稻種植,農技人員還前往大坪鎮育豪村等地的蔬菜基地育苗大棚內,仔細察看辣椒、茄子等蔬菜幼苗的長勢,並作出科學指導。
技術是春耕生產的關鍵。今年開春以來,梅縣區組織農業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針對主要農作物開展技術指導,推廣良種良法、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幫助農戶解決春耕中的實際問題。“我們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示範等方式,向農戶傳授現代農業技術和管理理念,推動傳統耕作模式向標準化、規模化轉型,讓農戶更好地掌握了相關的種植技術,為今年的豐收打下堅實基礎。”梅縣區農業農村局科技教育股股長李冰說。
作為農業大區,梅縣區還深入推進主要糧油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積極采取措施加快補齊機械化高效種植、收獲、植保、烘幹等短板。同時,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社會化服務,建立健全了區、鎮、村三級協辦體係,建成1個區級托管運營中心、16個鎮級托管服務站、353名村級托管員的服務協辦體係。
接下來,梅縣區還將繼續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麵對麵為農戶開展綜合技術指導服務,不斷提高農戶種植技能和生產水平,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記者 吳麗伶 特約記者 馮森達 吳碧芬 王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