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平遠縣舉全縣之力實施“百千萬工程”,加快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鍾小豐 攝)
在平遠縣,工業園區內重點項目加快建設,生產線上一片繁忙;田間各類冬菜鬱鬱蔥蔥,山上臍橙碩果累累,和美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今年以來,平遠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錨定“三個百億”目標,深入開展“四大行動”,統籌推進“百千萬工程”與災後恢複重建,充分發揮縣、鎮、村各自優勢,全力推動縣域經濟、鎮域實力和村級活力的全麵提升。
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近日,記者探訪廣東富遠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稀土分離車間,現場一片繁忙,一排排稀土冶煉分離設備全力運轉,五顏六色的稀土原料在水泵的推動下流入沉澱池。
近年來,平遠縣依托“1+N”綠色產業體係,與中國稀土集團、威華集團、華潤集團、正方集團等龍頭企業合作,共同構建產業鏈,重點發展銅箔和覆銅板、稀土新材料、矽基鈣基等先進材料主導產業。
今年1月至9月,平遠縣地區生產總值70.88億元,同比增長4.8%,增速位居全市第二。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45.23億元,同比增長11.8%,其中先進材料總產值22.93億元,同比增長21.3%。同時,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新能源、生物醫藥、酒水飲品等新興產業得到優化和強化,正大康地、雅瑪西科技、燦陽智能、金雁磁電等企業產值迅速增長。
平遠縣還以資源換產業、換項目,年初重組了駐穗、駐深、新材料、遠嶺科技園四支專職專業化招商隊伍,1月至10月共簽約市納統項目26個,計劃投資額52.66億元、實際投資11.6億元,位居全市第一。
農業旅遊齊頭並進
位於石正鎮南台村的平遠“社村”合作糧食種植基地,是平遠縣探索“供銷社+村集體+運營公司+農戶”合作新模式的生動案例。為解決複耕地塊返荒、村集體經營性收入渠道狹窄等問題,石正鎮積極探索“社村”合作模式,構建利益聯結機製,不斷挖掘村集體經營性收入新的增長點。
近年來,平遠縣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持續壯大集種植生產、精深加工、冷鏈倉儲、品牌銷售於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先後入選“社村”合作、集體林權製度改革等省級試點,成功打造廣東農產品直供配送中心、“平遠優品”等服務平台,天柘冷鏈物流(二期)等項目加快建設。今年1月至9月,全縣農林牧漁業產值達18.12億元,同比增長6%(全市第一),8家涉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6.48億元、稅收700多萬元。
隨著梅龍高鐵通車,平遠縣搶抓機遇,持續完善旅遊配套、豐富旅遊產品。目前,集旅遊服務、休閑娛樂、大數據中心等功能於一體的平遠縣全域旅遊綜合服務中心已完成主體封頂,預計明年4月竣工。創新推出“南藥養生一桌菜”等特色餐飲,持續完善現代旅遊業體係,以旅遊業的興旺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今年國慶期間,全縣累計接待遊客同比增長31%,旅遊綜合收入同比增長57%。
打造典型鎮村示範
在平遠縣上舉鎮佘腦村,錯落有致的民居、綠意盎然的農家小院、幹淨整潔的鄉間道路,以及村民臉上洋溢的笑容,構成了一道別樣的鄉村美景。佘腦村,這個擁有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國家森林鄉村等美譽的地方,作為2024年“百千萬工程”擬培育的典型村,正以嶄新的麵貌,展現鄉村振興的生動畫卷。
近年來,平遠縣以“三清三拆三整治”為切入點,出台“以獎代補”政策,持續推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共完成“三清理”4080處、“三拆除”7.21萬平方米、“三整治”734處。其中,7個典型村及9個第二批擬培育典型村共完成存量農房風貌改造412棟、危舊房屋等拆除2.69萬平方米、綠化3.1萬株、“三線”整治37.89公裏、鄉村道路改造提升41.5公裏。同時,平遠縣結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社村”合作共建,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做大做強“煙稻輪作”、臍橙采摘加工等農文旅特色產業,預計2024年各村均可實現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15萬元以上的目標。
平遠縣還堅持典型引領、示範創建,集中力量抓好石正鎮典型鎮及3個第二批擬培育典型鎮的建設攻堅,今年以來共完成圩鎮街道及周邊存量農房風貌改造1009棟、危舊房屋等拆除1.53萬平方米、鐵皮瓦整治87棟、綠化1.2萬株、“三線”整治28.19公裏、主幹道硬底化及“白改黑”15.59公裏,實現廁所、垃圾、汙水處置管護全覆蓋。(記者 葉嘉瑤 特約記者 吳輝燕 袁誌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