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工作動態 > 區縣動態
梅江區積極探索強村公司模式推動集體經濟發展
增強發展新動能 闖出共富“新路子”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4-12-11 11:31:26  瀏覽:-
字號:

西陽鎮清涼村探索產業發展路徑,讓“茶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高訊 攝)



清涼山茶山上,村民正在采摘茶葉。(高訊 攝)



小密村強村公司員工正在察看茶樹菇生長情況。(張瑩娜 攝)



山水文旅公司整合轄區特色農產品資源打造“西陽等路”品牌。(張瑩娜 攝)



嘉應學院林風眠美術學院設計了水杯、扇子、書簽等“周溪手信”品牌、“周溪文創”產品。(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梅江區以“百千萬工程”為抓手,高效整合村集體資源,通過支持鎮村設立強鎮富村和強村富民公司,以多元化發展、合作共贏的方式激發鄉村產業新活力,實現興企強村富民,推動集體經濟“強筋壯骨”、鎮域經濟擴容提質。截至目前,全區共成立強村公司33家,其中,強鎮富村公司5家,強村富民公司28家。

  抱團發展 實現資源“1+1>2”

  桃坪金花茶、嶂下五穀雜糧、塘青蜜柚……走進位於西陽鎮鄉村振興服務中心首層的農特產品展示中心,當地各式各樣的農特產品整齊地擺放在展架和展台上。

  西陽鎮自然資源豐富,是梅江區的農業大鎮,擁有茶葉、苦瓜、雪蓮果等優質農產品,但由於精深加工不足、產品銷售渠道單一、品牌意識不強,資源優勢難以轉化為經濟優勢。為此,西陽鎮堅持黨建引領,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常態,成立梅州首個鎮村“抱團”合辦公司——梅州市西陽山水文旅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水文旅公司),由西陽鎮經濟聯合總社和26個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共同參股,形成“鎮黨委+各村黨組織+公司黨支部”的發展格局。

  “公司整合轄區特色農產品資源打造‘西陽等路’品牌,建立了‘西陽山水+村級股份合作公司+農戶’的農產品供貨渠道,主要以直播帶貨、單位工會團購等方式進行銷售。”山水文旅公司黨支部書記李敏娜介紹說,公司通過整合資源,共同做優產品、做大規模、做響品牌、做活產業。目前,公司已開發西陽鎮農產品70餘款。

  實現抱團發展後有什麼好處?西陽鎮雙黃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俊均深有體會。“以前農戶種的農產品都是自產自銷,價格低不說,還容易滯銷,現在有了‘領頭羊’,通過以強帶弱、弱村抱團,公司負責銷,農戶負責種,打出統一的品牌。”李俊均介紹,2023年,山水文旅公司幫助該村農戶銷售了葡萄5000斤、柚子1萬多斤。

  如今,鎮域內各產業在黨建引領下實現抱團發展,有效帶動村產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點燃了美麗鄉村發展新引擎,實現1+1>2的效果。截至2024年5月,該公司已分紅30萬元,其中26個村集體共分紅30萬元,通過公司分紅和農產品購銷帶動26個村集體收入均超過10萬元,其中20個村達到20萬元以上,10個村突破30萬元。

  與此同時,該公司與梅江城發公司成立了專注西陽鎮動漫IP形象茶寶寶運營的企業,加緊開發融入“茶寶寶”元素的產品,後續將推出更多“茶寶家族”的係列農文旅產品。

  因村施策 提高農特產品質量

  西陽鎮清涼村位於平均海拔800米的清涼山上,常年雲霧繚繞,村民多以種茶為生。雖然家家戶戶有茶田、世世代代會製茶,但麵臨種植管理不統一、製茶技藝參差不齊且較為傳統、口感單一等問題。為此,該村除了建設梅江區茶葉產業園清涼山服務平台,為村內茶葉生產農戶提供加工服務,還成立了強村公司。

  “今年我們發動群眾力量,成立了由村經聯社控股,村集體占股67%,村民占股33%的強村公司——梅州憶清涼農旅發展有限公司。”清涼村黨支部書記侯保添介紹道,通過收購本地茶農茶青,聘請專業人員打造“統一生產技術、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加工包裝、統一品牌銷售”的經營模式,推動茶產業向標準化、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之前我們都是自己加工,耗時耗力。今年,我把采摘的部分茶青共600多斤賣給強村公司統一加工銷售,既能保證茶葉質量,又能打響清涼山茶的知名度。”種植茶葉已有30多年的茶農熊念祥表示,希望能在強村公司的帶領下,讓清涼山上種的茶品質更好、品牌更亮。

  成立強村公司後,該村積極發揮“頭雁效應”。作為當地種茶大戶,清涼村“產業村長”、梅州憶清涼農旅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梁海發在茶產業發展過程中向茶農傳授種茶、製茶技術,引導茶農加強茶園管理,改變單一的茶葉品種,帶動了一批當地村民就業增收。“過去我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把自家的茶葉種好,如今要思考的是如何抱團發力,讓‘茶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梁海發表示,接下來將發揮自身力量,進一步補齊茶葉製作短板,尋求產業發展新思路,輻射帶動茶葉提質、村民增收。

  “村書記”變身為致富帶頭人、公司董事長,村民則變身為公司員工。今年1月12日,梅江區長沙鎮小密村也成立強村公司——梅州市小密村生態投資有限公司,開始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

  走進小密村日前投入使用的食用菌種植基地,隻見一排排整齊堆放的菌棒上,一朵朵茶樹菇破棒而出、長勢喜人,工人們正抓緊時間采摘、打包。該基地是梅州市小密村生態投資有限公司充分利用閑置資產,聯合梅州市農林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打造的食用菌種植基地。“我們向蕉嶺南方生物采購了菌包,10月底采購了1萬個,高峰期一天最多采摘140斤,售價能達11元/斤。近日再次采購了2萬個菌包,滿產的情況下,每年可以創收20萬元以上利潤。”小密村黨支部書記李連華介紹,接下來計劃種植食用菌、南藥、金毛狗蕨、芥菜等,並從加工、銷售等方麵發力,推動特色農業向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在發展產業的同時,小密村強村公司通過聘請4名村民為長期員工,不斷壯大員工隊伍,讓村民有了更多就業機會。“在村裏工作,既能發揮自己的長處,還能顧家賺錢,我們很滿足。”小密村村民、強村公司員工陳蓮香在管理茶樹菇的同時,還負責養殖家禽、種菜等業務。

  豐富業態 探索多元發展路徑

  從乏人問津的省定貧困村,到每周吸引數千人前往的“人氣鄉村”,農旅融合讓西陽鎮筀竹村煥然一新。如今,行走在筀竹村中,一路可見民宿、酒館、咖啡館、書屋等文旅新業態。

  近年來,筀竹村積極引進社會資本,發動村民參與,通過改造提升閑置老屋等資源,發展“書屋+民宿”“酒館+民宿”“民宿+研學”等多元業態,並以村經聯社、村民入股等形式,與山水文旅公司合資成立梅州市筀竹文旅有限公司、與裏斯的家民宿合作成立梅州市和美筀竹實業有限公司,打造特色民宿、農家餐飲、徒步休閑“三大集群”,推動完善“網紅打卡點”、觀景平台、休閑餐飲、兒童樂園等旅遊服務功能,進一步做強農文旅產業,不斷推動美麗資源轉換為美麗經濟。“接下來我們將依托強村公司,以‘整村運營’的模式打造農文旅綜合體,進一步豐富產業業態、延伸產業鏈條。”筀竹村黨支部書記李小龍表示,預計今年筀竹村的遊客達到12萬人次以上,村集體收入有望達到74萬元。

  走進金山街道周溪村,處處綠意盎然,微微河風吹得遊人醉,一幅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的生動畫卷徐徐展開。這裏已是市民熱門的打卡地。

  如何提高村集體經濟收入,曾經是擺在周溪村麵前的難題。周溪村通過與金山街道成立強鎮富村公司——梅州市金山文旅發展有限公司,與梅州諸所有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梅州市金山周溪文旅產業有限公司,以“多元化發展”模式,切實增強村集體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實現多點開花。

  “目前,梅州市金山周溪文旅產業有限公司正在積極推進打造百歲山成功門春天驛站,預計明年1月份可運行使用。”據周溪村黨總支書記侯國超介紹,該驛站曾經是雜草叢生的山坑,通過打造露營基地、停車場、小攤販統一售賣點等,解決亂擺賣、停車難問題,同時為遊客提供集吃喝玩樂於一體的休閑場所。

  與此同時,嘉應學院林風眠美術學院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設計出了水杯、扇子、書簽等“周溪手信”品牌、“周溪文創”產品,讓遊客在周溪村遊玩放鬆身心的同時,感受周溪村的獨特魅力。

  “周溪村地理位置優、自然生態環境美,且緊鄰嘉應學院等學校,所以我選擇入駐該村,以‘強村公司’發展模式,探索多元產業發展路徑。”周溪村“產業村長”、梅州市金山周溪文旅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海燕表示,通過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結合現代文創理念與手法,打造出一係列富有特色與文化內涵的文旅產品和項目,不僅有效傳承和保護了非遺文化,也為周溪村生態文旅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吸引力。

  看著村子越來越美、村民越來越富,侯國超對村集體發展信心也更足。他表示,接下來將“縱向”對接省商務廳、廣東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爭取資金,“橫向”鏈接嘉應學院林風眠美術學院、梅州諸所有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優質資源,依托百歲山公園、十裏梅花長廊、青創園、濂溪書院等,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發展教育培訓、戶外拓展等產業,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強筋壯骨”,強村富民“換擋提速”,推動2024年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達69萬元。(記者 張瑩娜  特約記者 鍾戈 鍾偉才 陳綺冰 卓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