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縣區高標準推進鬆口古鎮保護開發。(連誌城 攝)
創芯人智能智造產業數字化生產基地落戶、梅州市華發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基地項目投產運營、高標準推進鬆口古鎮保護開發……今年是“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推進、實現全麵突破的關鍵一年,梅縣區堅持以頭號力度攻堅“頭號工程”,著力做大縣域、做強產業、做特鎮村、做美鄉村、做活文旅、做優生態、做實作風,係統推進強縣促鎮帶村,加力提速建設全省“百千萬工程”典型區,一幅景美人和、產業興旺、協調發展的幸福畫卷躍然呈現。
產業築基
做厚縣域家底
走進位於城東鎮竹洋村的梅州梅縣產業園區標準化廠房項目建設現場,一棟棟標準化廠房已經拔地而起,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項目力爭2025年春節前實現全麵封頂,建成後將實現企業‘拎包入駐’,有力保障企業項目快落地早建設。”梅縣園區管委會規劃建設部負責人盧貴生說,園區按照“邊建設、邊招商”思路,努力吸引一批產業帶動強、科技含量高、發展效益好的企業入駐,助推梅縣區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同樣位於城東鎮的慶達科技智能家電配套產業(梅州)基地,正在開足馬力推進一期項目建設。為進一步發展壯大智能家電產業,推動聚企成鏈、聚鏈成群,梅州梅縣產業園區以“園中園”的方式謀劃建設智能家電產業園。其中,已落戶梅縣區智能家電產業園的慶達科技項目,投產後預計新增產值3.5億元,帶動就業500多人。
培育主導產業、建強產業平台、狠抓招商引資……梅縣區以實際行動持續壯大縣域經濟的綜合實力,實施延鏈補鏈強鏈工程,鞏固提升電力、建材等傳統產業,培育壯大高端銅箔、機械智造、智能家電“2+1”主導產業,謀劃布局低空經濟、新能源等新業態,形成更多新質生產力,加快打造百億產業集群,推動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同時謀劃推進總投資34.8億元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園區承載力和產業競爭力。
產業築基,讓縣域高質量發展的“家底”更加厚實。近年來,梅縣區堅持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樹牢“產出思維”,加快構建縣域產業集群,推動縣域強起來、富起來、旺起來。數據是最好的佐證:今年1月至10月,梅縣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67.74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38.8億元。其中,高端銅箔、機械智造、智能家電“2+1”主導產業產值占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的56.02%。
以“典”帶麵
實現鎮村同美
煥然一新的外立麵、寬闊平整的道路、幹淨整潔的環境……在千年古鎮——鬆口鎮,一處處美麗圩鎮新風貌正在悄然顯現。“我喜歡用畫筆記錄鬆口古鎮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看到曾經雜亂的‘三線’規整有序、危舊的建築得到修複、進駐的商戶逐漸增多,我對鬆口古鎮的發展也有了更多期待,更加有信心。”在鬆口古街經營畫坊的廖秀紅說。
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是鬆口鎮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的生動實踐。梅縣區以鬆口鎮入選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鎮為契機,圍繞打造“南洋海絲路·客僑第一鎮”,高標準推進鬆口古鎮保護開發,區“四套班子”包片包村包段推進,開展村莊建設、美麗圩鎮建設、古鎮核心區複原“三大行動”,分步實施14項總投資11.43億元的項目。目前,鬆口印象酒店建成開業,千年古鎮正煥發新的發展活力。
以“典”帶麵,是梅縣區推進“百千萬工程”見行見效的重要舉措。近年來,該區聚焦點上突破、麵上發力、線上拓展,係統推進縣域發展、城鎮提能、鄉村振興、城鄉融合,在全省率先聘任典型區規劃建設總師,整合省城鄉規劃設計院、中鐵廣投等力量,按照從山到路、從村到鎮一體謀劃、一體推進的思路優化規劃,提升區鎮村規劃建設水平。
在“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建設中,梅縣區注重多鎮多村聯動,串聯丙村、雁洋2鎮13個行政村和1個圩鎮長23公裏區域,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農房風貌提升等工作,丙雁鄉村振興示範帶入選省十大鄉村振興示範帶,雁洋長教村獲評2023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同時,注重串珠成鏈、集中連片,大力培育3鎮26村入選全省第二批典型鎮村,帶動各鎮各展所長、各美其美。
如今,典型引領效應不斷顯現,鎮村兩級的潛在動力持續被激發,形成了“你追我趕,各顯其能”的發展態勢,繪就出一幅城鄉融合發展美麗畫卷。
改革賦能
增添發展動力
計劃總投資近40億元的創芯人集團智能智造產業數字化生產基地(華南示範中心)項目、計劃總投資18億元的圳優扶——梅縣金柚三產融合產業園項目……今年以來,梅縣區堅持“一把手”招商,開展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推動主導產業集聚發展、聚能成勢,1月至10月共引進項目47個,計劃總投資約130.24億元,實際投入17.18億元。
一個個項目簽約落地,離不開梅縣區良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梅縣區堅持樹牢用戶思維,打造“速辦·能辦”亚博网址链接 品牌,擴麵推廣“容缺受理+並聯審批+以函代證”,在全市率先成立區審批代辦中心,設置“企業開辦專區”,企業開辦全流程由3日壓減到0.5個工作日內,以一對一、點對點服務保障企業發展,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優化營商環境是全麵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梅縣區突出改革破冰、帶動發展突圍,謀深做實20項“百千萬工程”集成式改革,為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梅州市華發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基地的落地投產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這是梅縣區以工業思維發展現代農業,引進珠海華發集團投資建設的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山地現代化設施農業項目,年產值超7000萬元,土地利用率由16%提升至73%,為山區探索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提供了新路徑。
推動“百千萬工程”從開局起步走向加力提速,必須打好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組合拳”。連片整體推進“光伏+農房風貌提升”一體化試點建設,形成企業得發展、風貌得改善、村民和村集體得收益的多方共贏格局;投入1.6億元開展“強弱分離+四網融合”建設行動,健全長效監管機製,美化鄉村“天際線”;積極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推進“黨建+全科網格”,探索出丙村鎮蘆陵村村規民約積分製、鬆口鎮南下村“313”治理模式等一批先進模式。在發展美麗光伏、深入開展“三線”整治和深化基層治理等方麵,梅縣區都進行了有益探索。(記者 吳麗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