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華鎮群眾積極打造“美麗庭院”,以“小家美”帶動“大家美”。(曾曉彬供圖)
轉水鎮以牆體繪畫美化鎮容鎮貌。(轉水鎮政府供圖)
轉水鎮流洞村村民捐地捐錢,支持村主幹道擴寬項目。(曾文敏 攝)
五華廣大幹群合力推動人居環境大提升。(曾曉彬供圖)
水寨鎮壩美村“口袋公園”讓人眼前一亮,村民增加休閑好去處。(水寨鎮政府供圖)
五華各鎮村積極發動群眾,利用空閑土地打造“四小園”,扮靚鄉村。(賴鋒 攝)
推進“百千萬工程”需要凝聚共識、彙聚力量,把“施工圖”變為“實景圖”。今年以來,五華縣堅持以群眾路線推進“百千萬工程”,積極發動百萬群眾力量,讓廣大群眾成為“百千萬工程”的見證者、參與者和受益者。
黨群協同聯動
提升人居環境
“大掃除,集合了!”每逢星期五,河東鎮都會集結“大兵團”,聚焦環境衛生、“三清三拆三整治”、農房風貌管控提升等工作,持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為和美鄉村增光添彩。在行動中,鎮村幹部全員出動,協同聯動群眾,緊盯村內外主幹道、公園、廣場等重點區域和背街小巷、房前屋後等衛生盲區,開展“地毯式”清理,確保環境整治不留死角。同時,通過加強宣傳,廣泛引導群眾參與到整治行動中,實現“黨群聯動幹,人居環境讚”。
“在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時,我們一體推動‘四小園’建設。”河東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該鎮鼓勵各村充分利用整治中清理出來的房前屋後閑置土地、道路旁空地等,因地製宜搭建籬笆種菜植樹,以“繡花”功夫打造“四小園”生態小板塊,點綴美麗鄉村畫卷。
推動鄉村環境提升,各鎮村各出其招。為美化提升圩鎮風貌,近日,轉水鎮邀請當代著名山水畫家範鬆森教授帶領團隊以牆體繪畫美化鎮容鎮貌,以牆繪“小切口”推動美麗圩鎮“大提升”。
“周五常態化大掃除”是五華各鎮村為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全麵提升鎮容村貌,以人居環境整治為發力點,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通過鎮村幹部領著幹、黨員示範帶頭幹、群眾自發幹等形式,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讓群眾在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從“看客”成為“主角”,形成群策群力、全員參與、共建共享美好家園的良好工作局麵。
既要提升大環境,更要掃好“門前雪”。走進雙華鎮矮佘村,黨員鄧奕文的庭院內綠意盎然,這是他與家人經營的農家樂。“我們一邊經營農家菜館,一邊逐步完善美化庭院,自家生活質量提升的同時,也吸引更多人來打卡,大大增加了經濟收入。”鄧奕文說。
雙華鎮堅持“黨建引領、部門聯動、黨群共建”工作思路,貫徹到“美麗庭院”建設活動的全過程、各環節,將“美麗庭院”建設納入到“百千萬工程”工作中,逐步形成由鎮“百千萬工程”指揮部、婦聯牽頭,全體村民特別是黨員幹部、能人一起參與建設“美麗庭院”的風氣,以“小家美”帶動“大家美”。
捐地捐錢出力
完善基礎設施
初冬時節,從龍村鎮湖中村古其領—黃肚坑線道路驅車而過,隻見公路雖然比較彎,但路麵比普通農村公路寬了不少,部分路段還在進行加寬硬化施工。
古其領—黃肚坑線原有的道路比較狹窄,影響群眾出行安全。此外,隨著湖中村產業不斷發展,急需改善交通運輸條件。近期,該村決定對該路段進行“單改雙”改造、建設“四好農村路”,得到了群眾的大力支持。“原本的路非常狹窄,車一多就容易堵塞。”村民鍾立誌說,他們都非常支持,力所能及地捐地捐錢。
“我們成立了一個項目理事會,大家口口相傳,村民捐款也非常踴躍。本來是計劃籌集3萬元左右,沒想到現在已經籌集到了近7萬元。”項目理事會理事長鍾日洋說。
對於群眾支持“四好農村路”建設,在轉水鎮流洞村同樣體現出幹群一心謀變化。今年11月初,流洞村爭取“四好農村路”建設項目資金支持,並認真做通做好村民思想工作,得到廣大村民的大力支持,大家紛紛捐地捐款,積極支持村裏擴寬主幹道。
“隻要用得到,再多我都肯捐出來。”流洞村村民吳添鳳得知村裏要擴寬道路,毫不猶豫把自家路邊的一塊自留地捐出來。目前,該村總長4.8公裏的主幹道擴寬項目進展順利,路麵由原來的不足5米擴寬為6.5米,項目預計今年底可全麵完成。
除了支持“四好農村路”建設外,五華廣大群眾還積極支持其他基礎設施建設,合力推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在水寨鎮壩美村俊德樓門坪,一個精致的“口袋公園”令人眼前一亮。在村“兩委”幹部帶頭下,壩美村村民紛紛捐出自家邊角空地建設公園,並多方籌集資金20多萬元,積極出工出力,讓荒廢的老屋門坪變為占地約1500平方米的“口袋公園”,讓村民有了休閑好去處。
村民齊心捐地捐錢支持村裏的基礎設施建設,是五華縣深入推進百萬群眾幹“百千萬工程”的生動寫照,各鎮村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凝聚共識、彙聚力量,共同建設美好家鄉。
彙聚各方力量
推動城鄉發展
沿著蜿蜒的村道,穿過翠綠的茶林,走進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棉洋鎮新光村,隻見村莊處處煥發新顏,當地幹群團結一心推動典型村建設。“在沒有‘百千萬工程’助力金前,新光村為了推進村道建設和綠美生態建設等,企業和村民等社會各界力量便自籌了600多萬元資金。”棉洋鎮黨政綜合辦公室主任魏文鋒談起“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建設時,感歎新光村幹群團結一心。
推動“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需要彙聚各方力量。今年以來,五華縣通過積極實施“機關聯基層、幹部帶群眾”行動,統籌幫扶力量、調動各方資源,全縣81個縣直正科級單位和20家建築企業掛鉤聯係202個行政村,18家建築企業與16個鄉鎮、425家民營企業與355個行政村進行結對幫扶,因勢利導創新設立村級“百千萬工程”助力金並實現村級全覆蓋,共募集資金近9000萬元,幫助鎮村解決資金問題,不斷推進百萬群眾幹“百千萬工程”的火熱實踐。
在安流鎮紅山村,幾戶磚麵裸露的農房外搭起了腳手架,工人們正在對農房外立麵進行裝修,脫貧戶徐俊廷的房子也在其中。“經過調查評估,我們會用‘百千萬工程’助力金幫助經濟困難的脫貧戶、低保戶,對他們的房屋進行簡單修繕。”紅山村黨支部書記徐可良介紹說,在推動農房風貌管控提升等方麵,“百千萬工程”助力金起了很大作用。
今年以來,“共植新綠,扮靚家園”也成為越來越多五華人的共同意識和行動。全縣各鎮村廣泛發動黨員幹部、人大代表、醫生教師、誌願者、群眾等出錢出力,積極為家鄉植綠,齊心共建美麗家園,以實際行動助力“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今年以來,全縣種植各類樹木248.27萬株,按照全縣150萬人口計算,實現了“人均種植一棵樹”以上目標任務,有效扮靚了家園。
隨著“百千萬工程”不斷走深走實,五華縣廣大幹部群眾正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投身到火熱實踐中。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一幅幅城鄉協調發展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記者 賴鋒 特約記者 周揚 曾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