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五華積極借助梅龍高鐵通車契機,更好“融灣入海”。
五華持續放大“一場球激活一座城”效應,以賽為媒促消費帶經濟。
五華全麵開展農房風貌提升工作,村莊顏值再刷新。
五華加快園區建設,吸引更多產業落地。
近日,中共五華縣委十四屆七次全會召開。全會報告以《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 奮力開創五華現代化建設新局麵》為題,內容豐富、統攬全局,總結成績客觀實在,分析形勢深刻透徹,為五華發展指明了清晰路徑,提振了全縣上下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信心和決心,凝聚起奮力開創五華現代化建設新局麵的磅礴力量。
發展日新月異 各項事業向好
今年1月至8月,社消零總額等經濟指標增速排在全市前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16億元、排在全市第一,簽約納統項目21個、計劃投資53.09億元;堅持縣鎮村一體綠化,發動社會力量捐贈綠美資金近1500萬元,種植各類樹木共248.27萬株,超過“戶籍人口人均種植一棵樹”目標;加力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第一二批典型鎮村建設示範效應初顯;放大“一場球激活一座城”效應,舉辦五華魚生、五華菩米大賽,以賽為媒促消費帶經濟;用好蘇區融灣政策爭資爭項,梅蓄電站、景田百歲山等企業效益明顯,教育、醫療、就業及社保水平穩步提升,積極引進各類人才2050人……
報告開篇,用較短的篇幅概括總結了縣委十四屆六次全會以來取得的發展成就,用翔實的數據和脈絡清晰的分類陳述,從實體經濟、城鄉發展、綠美生態、文旅體事業、民生改善、黨的建設等六大方麵列舉了五華的發展變化。一串串閃光數據,勾勒出五華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麵快速攀升的軌跡,亦見證著廣大幹部群眾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堅實足跡。
據介紹,縣委十四屆六次全會以來,五華認真按照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以“百千萬工程”為總抓手,以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為突破口,推動中國式現代化五華實踐邁出新步伐。
尤其是今年以來,五華把“百千萬工程”作為統籌全局的工作,落實縣委書記“一線總指揮”、鎮黨委書記“一線施工隊長”、村黨組織書記“領頭雁”責任,拿出“頭號工程”的精準之策、非常之力、務實之舉,全麵激發縣鎮村發展活力,在“進位”賽道上爭上遊。
近期,五華全麵開展農房風貌提升工作,一棟棟紅磚裸露的房子整齊劃一地穿上“新衣裳”,村莊顏值再刷新。實現“居美”,是五華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重要一步。針對改造提升資金困難等現實問題,今年8月五華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百千萬工程”助力金,實現全縣414個村全覆蓋。在各方支持努力下,五華隻用1年多時間便完成農房風貌提升1萬多座。
聚焦重點關鍵 深改革求實效
報告指出,看到成績的同時,對標現代化目標,對比先進地區和群眾期盼,五華很多工作還任重道遠,工作的節奏和步伐還要加快,工作的標準和要求還要提高,幹部的狀態和能力還要強化。這些存在的短板問題,都是五華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標。
五華提出,要以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賦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五華實踐。為此,五華在立足自身實際、認真深入調研基礎上,出台了《中共五華縣委關於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奮力開創五華現代化建設新局麵的實施意見》,安排了13方麵56條改革舉措,要求逐條逐項抓落實,聚焦重點關鍵,加強整體推進,向改革要動力要活力。
報告提到,要在健全實施“百千萬工程”體製機製上深改革、見實效。通過積極落實擴權強縣和強縣擴權改革,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麵振興,完善縣域產業發展、鎮村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等動力機製,全麵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具體措施包括強縣城提品質、培典型帶全麵、美鄉村強基礎,多措並舉推動“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
事實上,一段時間以來,五華各級立足實際積極探索實踐,在鄉村產業發展等方麵探索出了不少好經驗好做法,推出了不少可複製可推廣的“五華改革品牌”。如五華在全市率先推行“產業村長”發展模式,目前共聘請“產業村長”87名,帶動了一大批農戶增收;在全市率先實現鎮級國企“強鎮富村公司”全覆蓋,預計今年經營性收入可達1000萬元以上……
五華是梅州蘇區融灣“最前哨”。“最前哨”就要有相應的嗅覺和擔當。在完善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體製機製改革方麵,報告同樣重點著墨。提出要充分挖掘相關政策紅利,突出產業、機製等方麵對接,通過強化產業協作、強化機製對接、強化對外開放,牽引高質量發展。當前,五華積極借助梅龍高鐵通車契機,更好“融灣入海”,吸引更多企業到五華投資興業、設立總部。
補短板強動力 增進民生福祉
今年是全麵深化改革的又一個重要年份,翻閱報告,隨處可見“改革”一詞。部署實施關鍵性改革措施,目的在於更好地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補齊發展短板、增強發展後勁、夯實發展基礎。
對於五華而言,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動實體經濟加快發展,是當前和今後相當重要的工作。“去年我縣在省產業園高質量發展考核中僅獲得‘一般’等次,成績不夠理想。接下來,我們要堅持改革創新,不斷提升園區規範管理水平,增強園區綜合承載力。”五華敢於直視問題,以改革到底的決心動真格、敢碰硬。“我們準備加大力度整治低效工業用地,為優質項目發展騰出空間,目前已整治570多畝。”廣東五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園區將繼續圍繞強化要素保障、完善配套設施、加強科技創新、精準延鏈補鏈等方麵持續發力,不斷補齊短板,奮力迎頭趕上。
五華還提出,要進一步完善產業高質量發展體製機製。立足打基礎、利長遠,提升產業層次,加快構建一產優二產強三產活的現代化產業體係。完善製造業當家體製機製,探索“用資源換產業”,吸引製造業企業落地。推動五金機電、製酒製藥等傳統產業提檔升級,培育智能製造、新型儲能兩大主導產業,前瞻布局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構建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發展體製機製。
五華人口多、地域廣,教育、醫療保障、文化等民生社會事業投入相對不足、曆史欠賬較大,民生保障能力與群眾的期望仍存在不小差距。這些都是五華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五華今後需要重點努力的方向。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報告明確提出,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回答好“改革為民、改革惠民”考題,在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上深改革、見實效。通過積極辦好十件民生實事,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係,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完善普惠育幼服務體係;深入實施綠美五華生態建設,提升城鄉綠美品質和效果……點對點、麵對麵“回應”群眾呼聲和訴求,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記者 賴鋒 特約記者 周揚 曾文敏 圖片均由特約記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