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溪河粵海水務水質淨化廠樓頂光伏發電項目由金山街道多個村共同出資參與建設。(連誌城 攝)
梅江區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房風貌管控提升等工作,穩步擴大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規模。(林翔 攝)
長沙鎮小密村在村委會辦公場所頂層安裝了光伏板,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加10萬元左右收入。(林翔 攝)
梅江區積極推進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 有效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林翔 攝)
從民房到企業,從村(社區)辦公樓到綠道,一個個光伏產業項目在梅江區相繼落地投產,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追光逐日”,產出源源不斷的綠色清潔能源,光伏板下的“綠色經濟”正助推梅江區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近年來,梅江區結合“百千萬工程”典型培育和重點區域攻堅,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因地製宜推進分布式光伏開發建設,推動鄉村能源革命與農房風貌提升、富民興村一體融合、相互促進,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
借光發展 點線麵開發光伏資源
盛夏,位於金山街道周溪村的周溪河粵海水務水質淨化廠樓頂上鋪滿的光伏板,正源源不斷地汲取太陽光,把光能轉化為電能。
周溪河粵海水務水質淨化廠樓頂光伏發電項目是金山街道目前最大型的光伏發電項目,總投資400萬元,安裝光伏板總麵積4000多平方米,總裝機容量803.52千瓦,預計每年可為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增收40多萬元。此外,金山街道還動員月梅村、東街村、周溪村、龍豐村、福長村和芹洋村等6個村共同出資參與光伏發電項目建設,進一步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周溪村投入180萬元發展光伏產業,成為如今該村拓寬發展路徑行之有效的具體措施之一。早些年,周溪村主要靠出租一些閑置空間來增收,村集體經濟收入單一且有限。缺乏“造血”功能,成為了村級集體經濟難以突破的主要問題。
為打破這個困局,讓經濟薄弱村“化單為多”打開新局,讓村“兩委”幹部從不會幹、不敢幹到放開手腳大膽幹,金山街道多次組織村幹部、黨員群眾深入分析研判村情優勢和短板弱項,同時在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將目光放在了光伏產業項目上。如今,“陽光收益”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發光發熱”,預計今年周溪村光伏發電收入可達18萬元。
長沙鎮小密村同樣在村委會辦公場所頂層分批安裝了總麵積1100平方米的光伏板,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加10萬元左右收入。“通過調查研究,村委會這裏每天光照時間長,日照充足,具有發展光伏產業得天獨厚的條件。”小密村黨支部書記李連華告訴記者,屋頂上安裝光伏板,既節約了土地資源,又發展了綠色清潔能源,實現綠色經濟發展。
梅江區夏長冬短、光照充足,具備發展分布式光伏的天然優勢和基礎條件。為此,該區堅持“點上發力、線上推進、麵上延伸”,有序推進分布式光伏開發建設,助力強區促鎮帶村。目前,全區光伏並網發電1727戶,並網總容量114.83兆瓦,累計發電量1.56億度。
多方助力 寬領域擴大綠電規模
“在沒有光伏電站之前,我們村集體經濟比較薄弱;建設村級光伏電站後,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不斷壯大。同時,機場擴建安置區實現從無人管向合力管的轉變。”談及村集體經濟和人居環境的變化,三角鎮三龍村黨委書記黃增深有感觸。
近年來,三龍村黨委牢固樹立“產出思維”和“發展思維”,選址位於三龍村的機場擴建安置區發展屋頂光伏項目,實現資源變“閑”為“寶”、無人小區由“亂”轉“治”,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21年的24萬元增加到2022年的47萬元、再增加到2023年的57萬元,三龍村徹底摘掉了全鎮倒數第一的帽子。在此基礎上,該村利用光伏收益“反哺”建設綠美小公園、生態停車場等公共設施,贏得群眾點讚。
三龍村通過推行“黨委探路、支部引領、群眾參與”模式發展屋頂光伏項目,為村集體經濟增收帶來了積極成效。那麼如何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壯大光伏產業,為鄉村振興注入更強勁的能量?
華電集團充分發揮省縱向幫扶單位的資源優勢,租賃三龍村安置區剩餘7000平方米屋頂發展光伏產業項目。該項目預計年均發電量214萬千瓦時,以村民零投入、零風險、穩效益的“陽光經濟”帶動村民和村集體增收。“目前村裏已集約了部分村民的閑置屋頂,通過與廣東華電集團合作建設光伏,預計每年將為村集體增收12萬元。”黃增說。華電集團廣東公司派駐梅江區縱向幫扶工作隊隊員方水鑫表示,華電廣東區域將發揮能源央企主業優勢,堅持推動產業幫扶,以盤活低效資源、提升地方可持續造血能力為目標,助力梅江區“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在城北鎮上村村村委會辦公樓樓頂,同樣覆蓋著一大片深藍色的光伏板。上村村通過借力暨南大學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等力量,目前已完成了兩期光伏發電項目建設。“一二期我們利用現村委會辦公樓屋頂建成了237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年收益有12萬元,第三期我們在原村委會大樓建設142千瓦光伏發電項目,並網發電後可再為村集體經濟增收4萬元。”上村村駐村第一書記餘廣慶說。
梅江區屬國企梅江控股則采取EPC+O的模式,由梅江控股對全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建築屋頂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目前已完成50個單位(85棟樓)光伏板鋪設,共31941.91平方米,總裝機容量6.87兆瓦。“梅江區作為梅州城區中心地帶,電網用電負荷大,對電力的需求日益增長。”梅江控股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本著能建盡建、應接盡接的原則,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開發並舉,積極推進光伏建築一體化建設,力爭做到區域內符合條件的屋頂光伏發電全覆蓋。
民企參與 好光景照亮發展之路
在廣東梅州經濟開發區,“向天借電”節電減碳也成為越來越多入園企業的選擇。
初夏時節,從空中俯瞰廣東盈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廠房,隻見屋頂上光伏板連線成片,一塊塊深藍色的光伏板整齊排列,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
廣東盈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高端電子銅箔研發、生產、銷售的現代化企業,生產過程耗電量大、用電成本高。自從一期廠房1.2萬平方米光伏並網發電後,該公司一年節省用電成本約125萬元,使用“綠電”為公司帶來了雙重好處,在有效降低頂樓溫度的同時,還降低了電費支出。“我們的二期光伏項目馬上也要上了,整個建設麵積大概是2萬平方米,年發電量可以達到400萬度以上,大概可以為我們公司節省成本200萬元以上。”廣東盈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辦主任魏福瑩說。
當前,梅江區積極推進工商業分布式光伏項目建設,引導廣東盈華、嘉應製藥等30多家企業在廠房屋頂安裝光伏板,裝機容量約15兆瓦,在“自發自用、餘電上網”模式下,有效降低了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源源不斷產生的清潔能源不僅為企業節約成本,而且也為富民興村增收插上“充電寶”。
發展光伏產業之前,西陽鎮莆田村集體經濟整體收入單一、門路不多、底子薄弱。2019年和2020年,莆田村累計投入資金120多萬元發展五期光伏發電項目,如今該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可增收12萬多元。
與此同時,梅江區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房風貌管控提升等工作,從加強宣傳引導、建立獎補機製、優化亚博网址链接 等方麵入手,充分調動群眾共同參與的積極性,穩步擴大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建設規模。該區以西陽鎮為試點,盤活農房、公產房、公共設施等屋頂資源打造“光伏小鎮”,發動300戶農戶建設戶用分布式光伏電站,在村(社區)辦公樓、鄉村小學等公產房屋頂建設49個村級光伏電站和2個聯村光伏電站,每年可為村(社區)集體和農戶增加收入約160萬元。(記者 張瑩娜 特約記者 鍾戈 鍾偉才 陳綺冰 卓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