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鎮小密村主村道“四線整治”工作穩步推進中。(長沙鎮供圖)
西陽鎮雙黃村農戶認真查看葡萄長勢,發展葡萄產業信心越來越足。(張瑩娜 攝)
西陽鎮打造“西陽美品”“西陽八珍”等係列特色農產品品牌。(張瑩娜 攝)
三角鎮利園社區鄰裏食堂菜品營養均衡,吸引不少市民群眾前來就餐。(林翔 攝)
近日,梅州市實施黨建賦能工程推動高質量發展優秀案例名單公布,梅江區3個案例榜上有名。記者走進該區長沙鎮、西陽鎮、三角鎮,探尋各鎮聚焦實施黨建賦能工程,在理念方法、體製機製和工作載體等方麵的創新突破以及經驗做法。
長沙鎮
“四下基層”轉變作風
服務群眾提升人居環境
近日,記者走進長沙圩鎮,看到農房風貌提升工程正熱火朝天進行中。部分原先破舊或裸露外牆的房屋經過改造後,整齊亮眼。不僅刷新了村容村貌的“麵子”,也做強了鄉村振興的“裏子”。“鎮、村領導會到店裏向我們詳細講解最新政策和房屋改造方案細節,我們一定會全力支持配合這項工作。”長沙鎮居民廖展新深有體會地告訴記者,統一改造後,不僅圩鎮越來越美,生意也會越來越好。
當前,長沙鎮領導幹部帶領廣大黨員踐行“四下基層”工作方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巧打“時間差”,白天把辦公場所搬到一線現場,走村入戶,現場研判,晚上開展夜訪,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作為夜訪宣講重點,在家長裏短中用群眾聽得懂、能理解的語言講解“百千萬工程”等具體措施。“鎮領導、村‘兩委’幹部通過夜訪宣傳農房風貌管控政策,大力宣傳美化農村行動給村民生活帶來的新體驗,黨員代表也積極參與,充分調動群眾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長沙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許方告訴記者,在黨員示範帶動下,該項工作正有序推進中。
據統計,截至5月中旬,圩鎮片區已拆除鐵皮瓦1棟,風貌管控已簽約30戶,已進場施工21戶,意向簽約群眾不斷增加。
“以前,這裏抬頭看去好多雜亂的電線,現在美化了‘天際線’,大巴車也能開進來了,安全隱患消除了,村民心情舒暢多了。”在小密村,黨員代表李於明告訴記者,經過“四線”整治,原先懸掛在空中雜亂的“蜘蛛網”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規範有序的電線電纜,人居環境切實得到了提升。
在開展“四線”整治行動中,鎮主要領導下沉一線聽意見、訪訴求、解難題,組織人員全麵摸底,並聯合供電、電信、廣電、移動和聯通等部門,分片分責有序開展工作。長沙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該鎮將持續發力,不斷暢通聯係服務群眾機製,深入推進農房風貌管控和“四線”整治工作,進一步加強與有關部門協調聯動,發動企業、黨員群眾廣泛參與,群策群力,共同締造美麗人居環境,奮力推動“百千萬工程”取得新成效。
西陽鎮
構建區域黨建共同體
推動農旅產業大發展
金花茶、筍幹、靈芝片、紅薯……走進位於梅江區西陽鎮鄉村振興服務中心首層的農特產品展示中心,各式各樣的當地農特產品整齊地擺放在展架和展台上。
2023年,西陽鎮成立梅州首個鎮村合辦公司——梅州市西陽山水文旅有限公司,由西陽鎮經濟聯合總社和26個村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共同參股,形成“鎮黨委+各村黨組織+公司黨支部”的發展格局,打造“西陽美品”“西陽八珍”等係列特色農產品品牌,有效帶動村產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近年來,西陽鎮不斷加強基層堡壘建設,成立農旅企業黨支部,將小而散的單位組建形成農旅產業黨建共同體,整合基層黨組織、農業產業、文化旅遊資源,謀劃布局特色農業、光伏、租車、生態公墓等可持續、效益好的支柱產業,利用閑置民房、老舊祖屋改造民宿,把優勢產業發展成為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實現資源共享、互建共促、抱團發展。同時,積極開展企業黨支部、駐鎮幫鎮扶村組團單位黨支部與村級黨組織結對共建,通過消費幫扶把當地優質產品引入珠三角大市場,推動重點項目破題攻堅,為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
走進雙黃村葡萄園,隻見鬱鬱蔥蔥的枝葉間,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掛滿藤枝。成熟後的葡萄將被統一打包銷售,運往珠三角市場。“以前農戶種植的葡萄隻能自產自銷,價格也不高,現在有了黨建共同體,把原本分散的各種優勢資源集中起來,農產品銷售有了渠道、平台、品牌,一舉多得。農戶發展葡萄產業也越來越有信心。”雙黃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俊均告訴記者,2023年,由山水文旅公司統一收購的葡萄達5000斤。
過去,鎮域產業自然發展,各農產品精深加工不足、銷售渠道單一。如今,鎮域內各產業在黨建引領下實現抱團發展,構建農旅產業黨建共同體點燃了美麗鄉村發展新引擎。2023年,該鎮20個村集體經濟突破20萬元,10個村集體經濟突破30萬元。
西陽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西陽鎮將延伸產業鏈、整合資源鏈,進一步擴大黨建共同體的覆蓋麵和影響力,將黨的領導優勢轉化為為民服務優勢、產業發展優勢,彙聚鄉村產業振興的強大合力。
三角鎮
多方合作優化社區服務
“小飯堂”托起“大民生”
中午11點左右,位於三角鎮利園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旁的鄰裏食堂逐漸開始熱鬧起來。在選菜區,腐竹炒肉、滑雞、清蒸魚腩等新鮮出爐的菜品整齊排開。居民們陸續前來排隊,挑選自己喜愛的菜品。大家接過熱氣騰騰的飯菜後,在愉快的氛圍中開始用餐。“家門口有這樣一個食堂,很方便,飯堂的菜品營養均衡、美味可口,符合我們老年人營養需求和飲食習慣,希望能一直運行下去。”轄區居民賴叔稱讚道。
利園社區鄰裏食堂占地麵積約100平方米,可容納35人同時用餐。利園社區圍繞“幸福鄰裏 善美利園”定位,通過“空間換資源”合作方式,引入品牌商家進行運營,麵向普通居民、周邊上班族等群體提供堂食服務,飯菜葷素搭配營養豐富,價格為每份15元。“接下來社區將積極對接民政部門,申請長者飯堂,讓梅江區戶籍60周歲以上老年人都可以享受就餐補貼政策。”三角鎮利園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葉帆說。
據悉,利園社區鄰裏食堂是三角鎮采取“長者飯堂+鄰裏食堂”模式打造的第三家食堂。近年來,三角鎮黨委持續加強黨群服務中心功能化建設,推動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全力打造“幸福鄰裏”黨組織服務群眾工作品牌。各村(社區)通過開展“訪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為主題的“四百”走訪活動,傾聽居民的意見建議,認真分析“需求清單”,發現轄區內居家養老服務需求中的用餐配餐需求尤為突出。為此,三角鎮按照“政府主導、政策補貼、社會參與”工作理念,在鎮政府的主導和社區黨組織的支持配合下,積極引進專業餐飲企業,在客天下社區、利園社區、墟鎮社區采取“長者飯堂+鄰裏食堂”模式打造食堂,再申請民政部門認證成為長者飯堂,促進助餐配餐服務專業化、市場化、規模化和可持續發展,努力形成“黨建引領、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市場參與、家庭盡責、社會共治”的老年助餐工作機製,進一步擴大社區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不斷增強三角鎮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據統計,目前利園、墟鎮、客天下社區三個飯堂日均吸引居民就餐270人次,其中長者就餐30人次。(記者 張瑩娜 特約記者 鍾戈 通訊員 李苑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