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縣區檢察院到學校開展“公益訴訟回頭看”。(吳麗伶 攝)
檢察幹警與社工交流未檢工作。(吳麗伶 攝)
學生在觀看檢察幹警錄製的“陽光微課堂”。(吳麗伶 攝)
梅縣區法治副校長進校園開展法治教育。(梅縣區檢察院供圖)
一場模擬法庭在梅縣區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開庭。(梅縣區檢察院供圖)
梅縣區成立婦女兒童權益關護站。(梅縣區檢察院供圖)
少年強則國強。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就是守護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近年來,梅縣區檢察機關深入踐行“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從嚴懲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強化未成年被害人保護救助,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深化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做實未成年人保護訴源治理,打造“陽光未檢”工作品牌,以司法保護助推“六大保護”融通發力,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撐起一片法治豔陽天。
普法先行 增強自護能力
“我是來自梅縣區檢察院的檢察官,今天通過校園廣播的形式講一講法律知識……”在梅縣區憲梓中學,檢察幹警通過校園廣播為師生帶來一堂生動有趣的法治宣講課,結合典型案例以案釋法,詳細講解《未成年人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刑事責任年齡和相應的法律責任,普及預防學生欺淩的法律知識和應對方法,進一步提升學生安全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現在宣布開庭……”隨著法槌敲響,一場模擬法庭在梅縣區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開庭,工作人員分別化身審判員、公訴人、書記員等角色,就一起網絡犯罪案件進行審理。精彩的演繹讓參加“梅檢揚帆——小小檢察官”法治夏令營的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庭審過程,切實感受法律的莊嚴和神聖,提升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同時也實現了法治教育從單一說教到牽引式學習的轉變。
這些是梅縣區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的生動縮影。近年來,梅縣區檢察院全麵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製,通過多種形式廣泛開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和自護教育。“我們還成立了由13名經驗豐富的員額檢察官組成的法治副校長隊伍,協助各學校開展法治教育、學生保護、安全管理、預防犯罪、依法治理等工作,有效加強檢校合作,共同築牢未成年人保護防線。”梅縣區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說道。
除了廣泛開展線下普法,梅縣區還通過線上的形式實現“指尖上的法治教育”。2022年,梅縣區檢察院6名青年幹警組成“陽光法治”宣傳隊,注重將法治宣傳教育工作融入檢察辦案全過程,推動法治宣傳教育內容和形式不斷創新,目前已錄製10期“陽光微課堂”,通過微信公眾號、“陽光未檢雲平台”小程序等多渠道向群眾推送。
“紮實有效的法治教育,能夠增強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識和自護能力。”梅縣區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將不斷創新法治宣傳教育載體和模式,幫助未成年人從小把根紮正、向陽而生。
雙向保護 傳遞法律溫度
“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需要幫助?”今年1月,梅縣區檢察院聯合梅縣區婦聯與部分在押未成年人“麵對麵”開展幫教談心談話,深入了解在押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情況和心理健康狀況,同時送上《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書籍,引導他們不斷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視自己,努力改造,早日回歸社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為加強對看守所在押未成年人監管活動的監督,梅縣區檢察院未檢幹警還通過查看監區監控視頻、查閱入所出所登記台賬、聽取看守所相關人員情況介紹等方式,詳細了解在押未成年人日常監管、安全防範等情況,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與看守所進行溝通,督促整改,確保做到對未成年人分別關押、分別管理、分別教育,保障在押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此次幫教活動是梅縣區檢察院開展涉案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探索。梅縣區檢察院未檢辦負責人郭秀霞表示,接下來,將不斷提升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質效,持續關注在押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探索多樣化的關愛幫教活動,積極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增強對涉罪未成年人特殊群體的教育、感化、挽救效果,促使其早日回歸社會。
梅縣區始終堅持“雙向保護”,既用心幫教涉罪未成年人,又全力關愛救助未成年被害人。依托梅縣區未成年被害人“一站式”詢問救助中心,梅縣區檢察院深入推動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站式”辦案機製建設,盡量一次性完成“未成年被害人接受詢問、生物樣本提取、身體檢查、心理疏導”等工作,及時對未成年被害人提供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心理疏導等多元綜合救助,幫助被害人及其家庭擺脫困境。
“雙向保護,既要保護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權利,將走錯路的孩子‘拉回正軌’,也要保護好未成年被害人的權利,為受傷害的孩子‘全麵療傷’。”郭秀霞說,在辦理未成年人案件過程中,梅縣區檢察院始終遵循司法規律,加強未成年人“雙向保護”,深化“捕、訴、監、防、教”一體化工作機製,最大限度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加強關愛 合力守護成長
“孩子們,你們有什麼煩惱都可以和檢察官阿姨講,我們一起來想辦法……”為增強農村留守、困境兒童的安全意識和法治意識,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梅縣區檢察院近日聯合梅縣區民政和人社局、鬆口鎮政府、梅州市初心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等,到鬆口鎮鬆郊村開展“檢愛暖童心 相伴護成長”為主題的農村留守、困境兒童關愛活動,為孩子們送去法治關懷。
在活動中,未檢幹警結合近幾年發生的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例,通過知識講解、互動遊戲、繪畫等方式,幫助孩子們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識別並糾正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為。活動結束後,未檢幹警還與相關部門圍繞如何破解兒童權益保護存在的困境、如何更好地鏈接社會資源幫扶困境兒童家庭等進行深入交流,合力幫助更多留守、困境兒童健康成長。
結合當地實際,梅縣區檢察院近年來積極推行“彩虹計劃”,延伸保護觸角,通過“法治教育+心理輔導”的方式,深入各鄉鎮開展法律競答、法治宣講、心理輔導等關愛留守、困境兒童活動,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並通過家訪慰問、發放關愛經費、開展心理疏導等,幫助解決部分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生活和學習問題。
在深入推進未成年人檢察工作中,梅縣區檢察院還重點關注留守、困境、孤兒、事實無人撫養、重組家庭等特殊未成年人,及時落實關愛幫扶措施,不斷延伸未保工作觸角,以檢察力量用心嗬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多方協作 攜手共護花開
《未成年人保護法》提出未成年人“六大保護”,這意味著未成年人保護需要各部門共同努力。去年5月,梅縣區未成年人保護“揚帆聯盟”正式成立並啟動。梅縣區委政法委、法院、檢察院、公安分局、司法局、教育局等15個單位和團體組成“揚帆聯盟”,旨在凝聚各職能部門力量,發揮各職能部門專業優勢,全麵加強“六大保護”體係建設,織牢織密未成年人關愛保護網,構建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新格局。
為更好地加強“揚帆聯盟”成員之間的銜接配合,增強協同聯動成效,全方位築牢未成年人保護體係,梅縣區委平安辦牽頭,經各成員單位共同商討,出台了《關於成立梅州市梅縣區未成年人保護“揚帆聯盟”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工作意見》,明確了總體目標,提出了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健全部門協調配合機製、落實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加強未成年人社會支持體係建設等9項工作任務,推進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此外,梅縣區檢察院與梅縣區婦聯共同製定《關於開展婦女兒童權益關護行動的協作意見》,強化協調聯動,成立了梅縣區婦女兒童權益關護站,以婦女兒童需求為導向,凝聚保護合力,努力實現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效果最大化。梅縣區檢察院還將法治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對涉未成年人案件全麵開展家庭教育評估,對存在教育主體意識不強、教育方式不當、法治意識淡薄等突出問題的,有針對性地發出督促監護令,開展家庭教育指導。
在多方的協作努力下,梅縣區打通了未成年人保護“最後一公裏”,不讓一個孩子在成長路上掉隊。“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涉及千家萬戶。我們將堅持依法能動履職,努力提升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專業化水平和司法保護質效,以司法保護融入家庭、學校、社會、網絡和政府保護,協同各部門形成合力,實現‘1+5>6=實’的最佳效果,讓未成年人得到更好、更有力、更全麵的守護。”梅縣區檢察院主要負責人表示。(記者 吳麗伶 特約記者 馮森達 王雅 曾勇 傅思林 通訊員 辜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