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已然接近尾聲,在蕉嶺縣新鋪鎮壽鄉嚴選農業基地養殖場裏,溫文爾雅的青年正在細心喂雞,並不時查看雞群的情況,他便是“95後”創業青年林逸灝。
1998年出生的林逸灝多次創業,創業項目涉及軟件銷售、電商平台銷售等領域。廣漂創業7年的他從去年開始開啟了“廣州—蕉嶺”的“雙城”模式,瞄準家鄉的“三農”領域,打造長壽品牌助力產品銷售。
林逸灝(中)與返鄉大學生進行座談交流。(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廣漂七年青年回鄉創業
林逸灝的第一次創業是在2014年,那時候的他還是一名高中生。“2014年微信商業化飛速推進,我看到了商機。”林逸灝告訴記者,當時他通過親戚朋友得知蕉嶺縣新鋪鎮黃坑村的茶葉價廉質優,便前去收購農戶家的茶葉,並找了設計團隊重新包裝出售。
初次創業成功讓他嚐到了甜頭,但隨著高考的來臨,創業隻能中斷。“上了大學以後我也陸續參加過很多創業競賽,大學畢業後創立了公司。”林逸灝告訴記者,他幾次創業經曆“主攻”的方向都是銷售,但“內容”不太一樣,包括軟件行業的不同領域、不同場景等。
近年來,他注意到大家越來越注重生活品質,尤其是飲食方麵,而蕉嶺是世界長壽鄉,盛產各類特色優質農產品,也有許多優質的食品加工廠,但相對缺乏線上零售渠道和品牌溢價能力。“看到這一塊的空缺,我萌生了回鄉創業的念頭。”他說。
林逸灝帶著自己的團隊打造了“壽鄉嚴選”品牌,在團縣委、縣農業農村局等部門的幫助下接觸了不少合作社和工廠,最終確定以合作和收購產品的形式,形成電商供應鏈。“向合作社或農戶進行收購後,由合作工廠進行加工,我們篩選分類,包裝貼牌銷售。這不僅解決了農產品的銷售問題,同時相比原有的供應給傳統批發商的模式,農戶能夠有更高的收入。”林逸灝告訴記者,往後還將會探索推進“企業+農戶”模式,推動農戶標準化種植養殖,企業定向收購。
創新模式團隊“雙城”經營
在新鋪鎮福嶺村綠豐合作社,農戶們正在瓜田間勞作,在去年的菌子豐收以後,今年這裏種上了一壟壟瓜苗。與尋常的瓜田不同,這裏的每一壟瓜苗,都名“瓜”有主。
“今年我們和綠豐合作社共同開展了一種新的銷售模式,消費者隻需要花費399元,就可以‘承包’一壟田地,種出的西瓜最後都歸他們所有。”林逸灝說。
記者了解到,消費者“購買”瓜田以後,可以來體驗種瓜樂趣,或選擇全程托管,還可以給瓜田命名,選擇種植品種等,“大概5月份,‘瓜主’們就可以吃到第一輪瓜了。”新鋪鎮福嶺村黨支部書記陳雄彬告訴記者,每一壟瓜苗預計產瓜量在200斤左右,他們也作了承諾,消費者保底可以拿到160斤的西瓜。
和綠豐合作社的西瓜銷售模式,正是林逸灝“壽鄉嚴選”團隊的策劃之一。“我們推出了‘每個鄉鎮選取一個代表產品’‘每個月打造一款時令產品’的模式,同時配套新穎的包裝設計,把農產品打造成市場喜愛的‘網紅產品’。”林逸灝介紹說。
當然,要做好營銷創意,人才尤為重要。鄉村農產品營銷人才尤為匱乏。小城引才難,留才也難,鄉村要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
針對人才痛點,林逸灝以“創業在農村、辦公在城市、融入大灣區”的模式開展工作。“這個模式隻需要年輕人偶爾過來學習、出差,更容易被接受。”林逸灝表示,搭上了團縣委開展創新創業聯盟活動及“三鄉行動”的便車,公司吸引了許多大學生及本地新媒體人才加入IP的打造及帶貨行動,同時還對接了多個高校挖掘人才,共同把蕉嶺的農產品故事講好。
“接下來我們也會兩地雙管齊下挖掘更多人才,助力農產品走向大灣區。”林逸灝說。(記者 林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