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遠縣持續推進林下經濟發展,鋪就生態“致富路”。
成熟的靈芝
村民們分工合作,挖種植道、種下菌棒、覆蓋薄膜……有序開展靈芝種植。
中行鎮潤源油茶基地的管護人員正在查看油茶生長情況。
石正鎮上豐村的梅片林種植基地。(圖片均由鍾小豐攝)
近年來,平遠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優勢,加大林下經濟發展力度,全麵推進油茶、靈芝、石斛、梅片樹“四朵金花”產業發展,建設一批林下種植基地、養殖基地,拓展精深加工,走出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之路。
據統計,目前平遠縣利用林地、林間、林下發展種植梅片樹、鐵皮石斛、仿野生種植靈芝、油茶等共計8.43萬畝,林下養殖麵積14.15萬畝,林下采集麵積16.50萬畝,森林景觀利用麵積10.22萬畝,發展林下經濟總麵積49.3萬畝。2023年林業總產值達270580萬元,林下經濟產值55295萬元。
小靈芝帶動大產業 撐起山區“致富傘”
4月是靈芝種植的好時節,在離圩鎮十多公裏的上舉鎮八社村圓塘子靈芝種植基地,村民們將菌棒轉運到山坡上,挖種植道、種下菌棒、覆蓋薄膜……種植工作有序開展。“我們從3月份開始種植,當前圓塘子靈芝種植基地預計種植10萬棒菌棒,種植麵積500畝左右。”上舉鎮八社村黨支部書記謝傳頌告訴記者,今年,他們還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在栽種好的菌棒上覆蓋薄膜,這樣種植出來的靈芝更加幹淨、完整,能夠有效提高靈芝的質量。“目前已帶動90多戶農戶300多人種植靈芝,從種植到采摘加工均聘請本村村民,大概9個月的時間他們都可以在基地工作,一個月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村民可實現家門口就業。”謝傳頌說。
上舉鎮林木茂密,森林覆蓋率達88.87%,濕度大,是靈芝生長的理想地域。早在2017年,上舉鎮八社村就因地製宜發展林下仿野生靈芝種植,如今已經逐漸形成了集培育、種植、深加工、銷售等於一體的產業鏈,走出了一條兼顧生態保護與經濟效益的致富路。
“去年我個人年收入就有7萬到8萬元,種植靈芝改善了我的生活,我感到特別開心。”八社村村民邱治華在靈盈八社(平遠縣)農業專業合作社帶動下開始種植靈芝,每年穩定收入7萬多元,生活越過越好。
近年來,上舉鎮在八社村新建250畝靈芝種植示範推廣基地,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實施單位自建及帶動農戶新建靈芝種植基地、舉辦規範化種植技術培訓班、品牌打造、拓寬銷售渠道、促進三產融合等方麵的建設,帶動全村靈芝產業發展,增加農戶收入。
如今,八社村已經發展起仿野生靈芝種植5000多畝,輻射帶動全村90多戶村民和周邊上百戶村民參與種植,打響了高峰岌靈芝品牌。謝傳頌表示,成熟的靈芝,除了直接銷售外還可以加工成靈芝茶,延伸產業鏈,提升產業附加值。“我們計劃投資300萬元,建設占地1500平方米的靈芝精加工廠,從去年冬開始建,預計今年底就能投入使用。”謝傳頌告訴記者,目前當地靈芝主要產品有靈芝切片、靈芝茶和幹靈芝,加工廠的建設可以延長和培育好靈芝全鏈條產業,讓小靈芝成為帶動更多鄉親致富的大產業。
梅片樹成“搖錢樹” 綠葉子變“金葉子”
在平遠縣石正鎮上豐村的梅片林種植基地,綠樹成蔭,微風拂過,陣陣特別的香味讓人神清氣爽。這片梅片林是平遠縣深化推進綠美提升攻堅,進一步美化沿線景觀的做法之一。南藥梅片樹,可用於提取天然冰片,是平遠山區特有的經濟樹種,目前,全縣已發展種植梅片樹3.2萬畝,引領山區群眾增收致富。
近年來,平遠縣大力推動綠色惠民產業發展壯大,培育出廣東華清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清園”)等農業科技龍頭企業,南藥梅片產業就是其中之一。華清園以梅片樹的種植、天然冰片提取和藥物研發,帶動梅片產業發展。
漫山遍野的梅片樹鬱鬱蔥蔥,帶領著村民闖出了一條致富路。近年來,華清園創新“公司+基地+農戶”模式,依托當地豐富的生態資源和優質的梅片樹資源,以南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為重要抓手,通過產業園區帶動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帶動村級經濟、後端科研帶動前端種植、政策扶持帶動產業鏈條、產業鏈條帶動農民增收的“五帶”模式,推動梅片生態種植、精深加工、產品研發、品牌營銷鏈條式、跨越式發展。
此外,華清園還與林農簽訂了保價協議,農戶種植的南藥梅片由公司進行保價收購。通過村企合作共建梅片樹種植基地,既解決了當前華清園發展梅片產業原料不足問題,又充分發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功能,建立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長效機製,實現農村集體經濟和農村經濟社會共同發展、農民共同富裕,達到多方共贏。
“2023年,我們公司梅片樹年產量達到了5000噸,產值達800萬元,帶動全縣300多戶村民實現增收致富。加上粗加工和精深加工的產品,一年下來產值能達8000萬元。”華清園總經理姚燕飛介紹道,目前華清園與平遠縣的37個試點村簽約,合作共建梅片種植基地,帶動當地農戶參與,為社會提供了800多個就業崗位,同時還能保障每個村集體每年可獲得5萬元的保底收益,進一步壯大村集體收入。
種植油茶做大產業 加快推進鄉村振興
在平遠縣中行鎮的潤源油茶基地內,一排排油茶樹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越發翠綠,仿佛一條條綠色地毯沿著山勢起伏。“從2005年開始,我們基地就投入資金種植油茶,目前占地3000畝,公司生產的茶油主要銷往香港及大灣區。”基地管護人員張文生告訴記者,油茶籽一般是每年的“寒露”到“霜降”采收,采收完後油茶樹隨即就會開花、結果,再經過一年的生長,到第二年秋天成熟。“今年因為適宜的氣候,茶籽品質會比去年更好,產量應該能翻一番。”張文生說,除了日常的管護工作,縣林業局也會專門派技術人員前來進行預防和治療油茶病蟲害的指導,以確保油茶果質量。
據了解,油茶粗生易管,十分適宜在平遠的低山丘陵地帶種植,種植油茶除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外,還兼有水土保持的生態效益。“為了提高效率,去年我們還增加了烘幹機和去殼機,在節省人工的同時,也排除了天氣幹擾,大大提高了采摘效率。”張文生告訴記者,接下來,公司計劃在附近建設茶油加工生產和倉儲、銷售基地,努力讓油茶產業成為解決農民就業、提高農民收入、促進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同時,為進一步推動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發揮出更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2023年,平遠縣完成油茶新造3000畝和低產低效林改造2500畝,著力打造一批油茶現代產業示範園,用油茶產業“金鑰匙”叩開鄉村振興“致富門”。
近年來,平遠縣堅持“政府推動、企業帶動、農民參與、市場引導”的方針,按照“企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農民增收、就業增加、企業增效為目標,大力發展林業產業。目前平遠有省級林業龍頭企業11家(其中2家評定為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國家級林下經濟示範基地2家,省級林下經濟示範基地6家,特色經濟林2家,專業合作社12家,帶動5200多戶農戶參與發展林下經濟。(記者 葉嘉瑤 特約記者 吳輝燕 袁誌鵬 韓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