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村鎮湖中村通過凝聚民心和力量,實現美麗蛻變。(湖中村供圖)
五華縣各級各相關部門豐富形式和內容,持續推動“三風”建設取得良好實效。(五華縣文明辦供圖)
五華縣推動“長者飯堂”建設,弘揚尊老愛幼傳統美德。(五華縣文明辦供圖)
五華縣全域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圖為水寨鎮大布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曾文敏 攝)
全麵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各項事業發展,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近年來,五華縣堅持黨建引領,大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多措並舉開展“三風”建設,社會主流價值廣泛傳播,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凡人善舉不斷湧現,崇德向善蔚然成風,幹事創業氛圍日益濃厚。
堅持高位推動 勁吹時代新風
五華縣高度重視“三風”建設,通過印發《關於推動“鄉風家風民風”一體共建助力“百千萬工程”實施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方案》),同時成立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堅持黨建引領、高位推進,進一步提升城鄉發展精氣神,激發建設強富綠美五華內生動力。
《方案》提到,要緊緊依托黨領導下的各類“陣地”促交流、集人氣、聚民心,引領鄉風文明。通過優化提升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加大優質文化服務供給、逐步健全村(社區)綜合服務功能,培養文明鄉風。此外,盤活群眾身邊各類“能人”資源,帶動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推動民風淳樸。通過發揮“五老”“叔公頭”作用、發揮鄉賢引領參事作用、發揮“三有”老年婦女獨特作用,有效運行“一約五會”治理機製,大力發展公益慈善事業,推動縣鎮村移風易俗,培育良好民風。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亦是社會文明的根基。在培育良好家風方麵,五華縣同樣堅持多措並舉,選樹各類“典型”立家訓、振家教、興家風,推動家風向善。通過建立好家風評價指數、探索“好家風”指數運用、深化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以良好家風帶動民風、鄉風提升。“伴隨著千家萬戶好家風的形成,必然能彙聚成好民風,家風正、民風淳,也必然能促成好鄉風。”五華縣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通過強化組織領導、凝聚合力,一體推進鄉風、家風、民風建設,使良好家風彙成淳樸民風,融成文明鄉風,推動五華社會發展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
據介紹,至2025年,五華縣將建立縣鎮村三級貫通、鄉風家風民風一體推進的工作機製,探索出家風夯基、民風帶促、鄉風引領“三風共建”,帶動促進自治、德治、法治“三治”共融的基層治理模式,全縣孝老愛親、男女平等、家睦人和、鄰裏團結的觀念深入人心,形成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的濃厚氛圍。
文明浸潤人心 友愛向善成風
帶動鄉風家風民風轉變,精神文明建設是關鍵。正值放學時間,在水寨鎮大布村新建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隻見一群幼兒園小朋友在盡情嬉戲玩耍;旁側的黨建文化長廊內,三三兩兩的村民正在休閑聊天,悠然愜意。此外,廣場一旁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集休閑、娛樂、活動、培訓等功能於一體,全部實行免費開放。這裏已然成為群眾茶餘飯後休閑學習的好地方,既拉近了鄰裏間的感情,又減少了矛盾的產生。
在此過程中,五華縣堅持先試先行、以點帶麵的方式,全域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實現全覆蓋,構建“1+16+448”新時代文明實踐體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模範等融入文明實踐內容,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引領形成城鄉文明新風尚。
中午時分,走進長布鎮“長者飯堂”,撲鼻的香氣令人食指大動,老人們正開心地享用餐食。記者了解到,長布鎮首個鎮級“幸福(長者)飯堂”設有兩個用餐區,配備了適合老年人用餐的桌椅、空調、電視等設施設備,可容納約80名老人休閑用餐。截至目前,全縣已建成長者飯堂11家。
據悉,“長者飯堂”建設是全麵貫徹落實《廣東省農村移風易俗深化治理行動實施方案》的重要舉措。近年來,五華縣大力弘揚“尊老愛幼”“愛老助老”傳統美德,聚焦破解高齡、獨居、空巢等老年人“就餐難”問題,通過充分整合各類養老服務資源,以長者飯堂為切入口,大力發展居家和村(社區)養老服務,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大力營造尊老敬老的社會氛圍,用流淌暖意為“三風”建設注入活力。
記者采訪了解到,五華縣各級各相關部門積極組織力量,把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個方麵,以農耕文明、鄉土文化、客家文化、鄉情民情為源頭活水,以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新時代文明實踐為重要載體,以提升治理效能、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為導向,豐富形式和內容,持續推動“三風”建設取得良好實效。同時,大力開展好人好事等評選、表彰,弘揚先進事跡,教化帶動示範。
幹實事聚民心 建機製樹正風
從省定相對貧困村、“軟弱渙散村”,到如今的全縣“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這是龍村鎮湖中村的“蛻變”故事。“一枝獨秀不是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通過帶動風氣轉變,凝聚民心和力量,讓村裏的基礎設施更完善、產業更興旺、老百姓更幸福。”這是湖中村黨總支書記何俊霞的“製勝法寶”。
2018年,通過黨員人才回鄉計劃,何俊霞當選為湖中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這位“80後”年輕女幹部切實發揮起“頭雁”作用,通過創作推行《村居幹部履職規範三字經》和《村規民約》等,讓黨務村務處理逐步規範起來,民心和各方力量逐漸聚起來,帶動村莊不斷發展。
“現在村裏逐漸形成了濃厚的幹事創業氛圍,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麵,村民都會積極參與進來,大家集智聚力,共建美好家園。”湖中村老黨員鍾旭森說,如今村裏各項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產業蓬勃發展、鄉風家風民風持續變好,廣大群眾都把變化看在眼裏,進而凝聚起更強的幹勁。如今,鍾旭森閑來無事還喜歡到村裏走走看看,擔當環境“監督員”,主動承擔責任,發揮餘熱。
連日來,轉水鎮五星村掀起植樹造林熱潮,全村幹群齊心合力,讓村莊顏值實現“躍升”。“我們將綠美工作納入村規民約,引導群眾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投入其中,成為綠美村莊建設的參與者、建設者和受益者。”轉水鎮黨委副書記陳鋒介紹說,該鎮將綠美工作與積分製工作相結合,納入該鎮“和美善治”積分製範圍,帶動群眾積極參與植樹造林、公益事業等。
據介紹,轉水鎮堅持“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製定了《轉水鎮“和美善治”鄉村積分製實施方案》,探索試行和美善治鄉村積分製管理,將鄉村治理事務細化分解成具體積分項目,並通過“以行動換積分、用積分兌實物、以積分享實惠”的激勵機製,將積分與物品獎勵、評先評優、享受相關政策優惠掛鉤,全麵激發大家積極性。(記者 賴鋒 特約記者 張炳鋒 曾文敏 曾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