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樹下擺放鮮花,樹上掛彩帶,以此來紀念先人。(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吳騰江 攝)
清明時節寄哀思,花香嫋嫋故人知。清明節是我國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傳統節日。近年來,我市大力倡導綠色低碳文明祭掃方式,越來越多市民不再拘泥於焚燒紙錢、放鞭炮等傳統形式,而是用獻花、植樹、“雲祭掃”等方式替代,讓文明祭掃成為一種新風尚。
文明祭掃理念深入人心
4月4日,在市殯儀館的祭祀區,許多市民將鮮花和水果擺放在祭祀台上,還有不少市民正在填表登記,兌換素淨雅致的菊花。“群眾如果帶了紙錢紙幣,可以在這裏免費更換鮮花。”梅州市殯儀館副館長鍾雅麗告訴記者,館內推出了“鮮花換紙錢”活動,並提供免費黃絲帶、寄語卡等服務,供市民寫下飽含思念和愛意的寄語,為市民祭掃提供方便。
在梅縣區永樂仙莊,前來祭祀的群眾進入墓園後,工作人員便主動上前提示注意防火安全、嚴禁攜帶煙花爆竹,同時多位工作人員正加強巡查,確保祭祀用完的蠟燭已熄滅,不留安全隱患。大部分市民僅攜帶鮮花和水果前來祭奠,深情鞠躬,現場氣氛莊重而靜穆。據永樂仙莊工作人員介紹,清明節期間,墓園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免費提供礦泉水、應急藥品、雨傘等物品,同時增設服務窗口,延長服務時間,確保便民服務優質高效。
此外,記者在梅州城區多家花店看到,一束束以黃菊、白菊為主的精致花束擺放在店裏顯眼位置。“最近黃菊、白菊銷量直線上升,很多人還會提前聯係訂花,可見綠色祭祀、文明祭祀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成為社會新風尚。”傾心花伴花店的店主黃湄鈺說。
多措並舉實現“文明清明”
記者從梅州市民政局了解到,4月1日至4月4日期間,全市提供現場祭掃的殯葬服務機構共45家,現場祭掃群眾達到11309人,其中綠色低碳祭掃6964人,占祭掃人數62%,總體平安有序。
“平安清明”“文明清明”的實現,離不開社會上下共同努力。市民政局社會事務科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市大力倡導市民群眾樹立厚養薄葬觀念,通過樹葬、草坪葬等節地生態安葬,以及敬獻鮮花、綠化植樹、集體共祭、踏青遙祭、網絡祭掃、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掃方式,樹立文明殯葬新風。
清明節前夕,我市民政部門成立2024年清明節祭掃工作專班,全麵部署全市清明節祭掃工作,發出倡議,通過媒體、政府網站、短信提醒等形式,全麵加強文明祭掃、安全祭掃宣傳,引導群眾文明、錯峰祭掃。清明節當天,我市各級民政部門到殯儀館和各大墓園開展督導工作,指導殯葬服務機構做好無煙祭掃,加強隱患排查整改,加強火源管控,增派人員加強巡查和便民服務。同時積極宣傳節地生態安葬,至目前,全市已開展5場節地生態安葬公益活動,免費集體安葬98名逝者。其中,梅江區已連續舉辦六屆節地生態樹葬公益活動,豐順縣、五華縣首次舉辦草坪葬和樹葬。(記者 朱綺輝 何梓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