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順科技展廳中央,一個巨大屏幕實時顯示著各種生產數據。
銘海車業的工人在忙著調試設備。
在泰昌科技的生產車間,機械臂靈活起落,智能搬運貨物。
廣州海珠(豐順)產業轉移工業園紮實推進標準化廠房建設和園區配套建設,為項目招引落地、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做好保障。
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如何推動縣域新質生產力的提升?
豐順縣高度重視發展新質生產力,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堅持以產業發展壯大產業集群,結合產業資源稟賦,聚焦電子元件、鋼鐵製造和農副食品加工製造等主導產業發展,全力實施“豐聲計劃”,全力推進電聲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積極推進鋼鐵產能置換升級,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助推縣域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優化環境 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企業作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係的基本單元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力量載體,是融合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踐主體。
如何更好發揮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作用,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產業發展成效,以產業升級構築新競爭優勢、贏得發展主動權,成為擺在豐順縣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首道關卡”。
2023年,豐順縣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堅持製造業當家,以“百千萬工程”為統領,奮起直追、競標爭先,實現GDP增長9.5%,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四。全縣67家規上工業總產值實現109.23億元、比增17.4%,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0.46億元、比增26.3%,增速位居全市第一。電子電聲產業作為豐順縣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增加值實現了10.59億元、比增50.6%,占全縣規上工業增加值50%以上,拉動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1.9%。
電子電聲產業經過40多年的發展,總產值從2007年的15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100多億元,是梅州首個縣級百億產業,已成為廣東乃至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產業集群,豐順因此被譽為“廣東電聲之都”。此外,2020年豐順電聲產業基地被認定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2021年與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聯合共建“中國電聲之都”,豐順縣電聲產業集群入選2023年廣東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為轉型升級形成新質生產力注入了新動能。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豐順縣科工商務局局長陳誌國結合豐順實際,表達了對新質生產力的看法。他表示,要充分發揮豐順縣電子元件、鋼鐵製造和農副食品加工製造等產業優勢,依托表麵處理循環經濟產業園為發展基礎,促進企業技術改造,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驅動發展,助力產業優化升級,推動傳統製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轉型。
“要堅持以‘用戶思維’服務和培育企業發展壯大,全麵落實‘3+5’服務協調機製,打造豐順特色營商環境。”陳誌國表示,企業是市場的經營主體,豐順要始終堅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不斷強化暖企助企舉措,聚焦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堵點問題,對全縣規上工業企業、規上和限上培育企業實施“點對點、一對一”專門服務,形成共促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合力,以實際行動促進營商環境優化升級。
此外,豐順縣還持續深入開展“一起益企”重點企業掛點服務機製,依托縣“企業服務辦”,定期召開工作會議,統籌解決企業訴求,重點研究招商引資、要素保障、產業扶持、稅收優惠等方麵惠企政策,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全流程的服務。
豐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如何抓住新質生產力這一關鍵?
“發展新質生產力,我認為核心是要加快科技創新步伐。”陳誌國表示,目前豐順縣正著力利用數字技術對傳統製造業進行數據化、信息化、數字化改造,培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同時,不斷加強產學研合作,引導企業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在電子電聲、新材料、現代農業等領域實施多項科研項目,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及人才的培養,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百舸爭流,抓住機遇才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掌握競爭和發展主動權。
“要立足豐順資源稟賦,堅持製造業當家,全力推進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深入實施‘豐聲計劃’,用足用好‘蘇區+灣區’疊加政策,瞄準粵港澳大灣區龍頭企業、珠三角梯度轉移產業,引進優質工業項目,為豐順產業集群發展強鏈延鏈補鏈。”陳誌國表示,要聚焦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積極推動發展較好、有前景的中小微企業加大投資、擴大生產,成長為一批具有規模的企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力爭2024年規上工業增加值比增12%,爭取立訊智造年產值突破30億元。
科技創新 推動產業節能提效
“這裏可以看到所有設備運行的狀況,還有能源儲備、生產等情況。”站在豐順縣錦順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廳中央,一個寬近5米、高近3米的巨大屏幕格外搶眼,錦順科技經理馮穎靈向記者介紹著數控平台。
錦順科技綜合資源管理平台、生產數據看板、光伏管理平台將屏幕分成三大板塊,每一塊都有標注設備代碼,實時顯示工作狀況——設備運行、設備空閑、設備報警、設備離線。在屏幕的另一頭——錦順科技生產車間,自動化設備正根據當日生產計劃有條不紊地工作著。
“製造業在應用數字化產品後,生產數據透明化,可以隨時掌控生產、倉儲、原材料消耗等實時數據,極大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各項工作高效運行管理。”陳誌國說,與此同時,平台可實現能耗全景可視化,通過能效分析助力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節約用電成本、確保用電安全。
在錦順科技生產車間,氣壓聲、齒輪轉動聲、機器聲響成一片,偌大的自動化生產線上,隻有寥寥數名工人在操作。“與傳統生產製造相比,自動化生產不僅能大大縮短產品的生產周期,還可以嚴格控製生產精密度。”馮穎靈表示,經過粗略對比,傳統生產周期大概是自動化生產的四倍,自動化不僅能夠提高生產效率,減輕勞動強度,還能提高產品質量,縮短製造周期和交貨期,大幅度降低成本。
“每個產品在生產的過程中所有的動作都有相關記錄,可追溯可查詢,讓問題無所遁形,讓產品更放心。”馮穎靈表示,自動化生產線可滿足錦順科技日益增長的產量需求,與傳統生產製造相比,大大縮短了產品的生產周期,同時可以嚴格控製生產精密度。
“我們一直以來都有和國內知名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對產品進行升級改造和研發。企業目前‘80後’‘90後’有200多人,總體呈現員工年輕化。”馮穎靈表示,錦順科技注重年輕人才的培育和引進,采取一係列策略來吸引和培養人才。同時,注重人才的激勵,為新員工提供良好的薪資待遇、晉升渠道和福利待遇,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據統計,至2023年底,豐順縣擁有高新技術企業30家、省市級工程中心3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7家、“專精特新”企業14家。2023年規上工業企業科研投入1.18億元,超額完成市下達1.06億元的任務,全縣專利授權量達到3751件,比“十三五”末增長55.13%。
立足稟賦 發展綠色低碳產業
在廣東泰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機械臂靈活起落,智能搬運貨物;車間另一側,自動螺絲機也在有條不紊地運作。“現在擰螺絲都高科技了,機器節省了很多的人力,品質也提升了很多。”泰昌科技負責人謝煒煒邊走邊與記者分享著企業的變化。
市場競爭就像一條激流澎湃、波濤洶湧的河流,企業就像行駛在波峰浪穀的航船,創新就是這條航船上的動力,隻有讓企業的航船注滿創新的“燃油”,才能劈波斬浪,駛向勝利的終點。
麵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如何增強公司競爭力,成了泰昌科技一直思考的問題。
“訂單和客戶需求,是促進我們企業發展的動力源泉。”謝煒煒坦言,企業不僅要通過有效的溝通和調查了解客戶的需求,針對性地提供解決方案,也要及時跟進客戶的反饋和意見,不斷改進產品和服務,滿足客戶的期望,這才有利於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目前企業的生產訂單量比較充足,特別是春節後的海外訂單來了很多,上半年的訂單基本排滿了。”謝煒煒表示,該公司今年將聚焦國內市場,進一步充實企業技術研發人才庫,加大研發投入力度,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力爭全年銷售額進一步增長。“期待產業園區標準化廠房的交付使用。”談及企業未來的發展,謝煒煒說。他表示,數字化、智能化是企業發展的趨勢,受限於現有場地,泰昌科技沒辦法進行改造提升。待新廠房交付後,泰昌科技將通過數字化轉型,將製造業和物流行業的各個環節進行數字化改造,實現生產、流通、銷售等各個環節的智能化和數字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質量。
梅州市銘海車業有限公司是廣州海珠(豐順)產業轉移工業園內一家研發、生產、銷售自動化設備的高新技術企業,去年10月份,該公司開始布局智能化自動化生產,分批投入4000多萬元,對車間主要生產線進行升級改造。記者看到,在新研發的打火機一體化組裝機器麵前,自動化生產線上機器轟鳴,鐵機頭、彈簧、塑膠件被一步步地壓製、組裝成一批批成品打火機。“勞動力成本在上升,傳統生產模式已經難以維持。”銘海車業生產負責人馬召勇表示,作為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打火機行業對勞動力成本的敏感性尤其高,要想保持競爭力就必須引入自動化生產和現代化管理。“打火機一體化組裝機器是我們根據客戶需求,幫助他們量身定製的專用設備。”馬召勇表示,目前銘海車業在豐順的業務主要以調試和組裝為主,產品輻射東南亞。
《梅州市電聲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21—2025年)》《豐順縣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幹措施》等惠企政策和“蘇區+灣區”政策紅利疊加,為豐順打開了跨越式發展的新空間,在突出“連續性”“精準性”和“製度性”的基礎上,對企業發展方向和優惠力度進行了擴展和延伸,有助於企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技術改造,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推動傳統製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轉型。(撰文 王銳 鄭坤 卜優芬 葉思琪 攝影 鍾小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