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工作動態 > 區縣動態
平遠縣深入推進“無信訪村(社區)”創建工作
以和諧穩定社會環境推進高質量發展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4-03-22 11:20:13  瀏覽:-
字號:

群眾在東石鎮綜治中心反映相關問題。(東石鎮政府供圖)


差幹鎮綜治中心內,工作人員在處理群眾信訪件。(袁誌鵬 攝)


差幹鎮差幹村村民理事會成員在整理調處記錄。(袁誌鵬 攝)



平遠縣深入推進“無信訪村(社區)”創建工作,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鍾小豐 攝)


  2023年,平遠縣製定出台了開展創建“無信訪村(社區)”活動的工作方案,全麵開展無信訪村(社區)創建行動,旨在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基層治理新格局,為平遠高質量發展提供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一年來,該縣通過強化組織架構、優化調解員隊伍、加強宣傳和督查等一係列舉措,推動“無信訪村(社區)”創建工作紮實開展,目前,該縣符合“無信訪村(社區)”目標要求的村(社區)共122個,創建率達85%。

  把矛盾處置在基層終結在源頭

  “省外群眾不認識你,也不歸你管轄。一旦糾紛跨出省,我們常常找不到也說不動當事人。”八尺鎮綜治司法工作人員說,該鎮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與江西省尋烏縣留車鎮、南橋鎮接壤,省際經濟往來密切,社會交流頻繁,邊界糾紛時有發生,調解跨省基層矛盾糾紛艱難而複雜。為更好實現邊界調解,2019年初,平遠縣在八尺鎮排下村率先成立全市首個縣級邊際糾紛調解工作室,積極探索人民調解新模式,做到把邊界矛盾處置在基層、化解在邊界、終結在源頭,助力無信訪村建設。

  江西省尋烏縣村民鍾某在八尺鎮南塘村肖某某承包的工程工地作業時,發生意外不幸身故。平遠縣邊際糾紛調解工作室調解員接到通知後,第一時間趕往現場了解情況。由於鍾某與肖某某未簽訂勞務合同,死者家屬與肖某某在責任分擔方麵存在分歧,雙方提出的賠償金額差距較大,且雙方態度較為強硬,調解一度陷入僵局。調解員從法律法規、倫理道德和地方風俗等方麵與雙方進行解釋勸導,列舉相關案例和法律賠償標準,以法釋案、以情動人、以理服眾,經過多次調解,雙方最終簽訂了調解協議,對死亡賠償金、贍養費、生活費等達成一致意見。

  這是邊際糾紛調解工作室發揮作用的一個縮影。參照金字塔結構,八尺鎮組成了邊際糾紛聯合調解隊伍,平遠縣司法局負責日常指導監督培訓。其中由排下村邊際糾紛調解工作室主任為塔尖,統籌邊際糾紛的受理、分派、調處、回訪等工作;八尺司法所所長、各村(社區)法律顧問為第二層,為聯調提供法律支撐;差幹、仁居、中行、河頭、石正等鎮的司法所長、邊際村信息員為第三層,定期召開會議或相互走訪,加強溝通,促進協作,增強團結,暢通聯調渠道;粵、閩、贛三省30多個相互毗鄰邊際司法所為第四層,負責具體矛盾案件的落實、調處。

  八尺鎮的駐村律師還定期開展普法宣傳,在“八尺圩日”開展街麵宣傳,豐富宣傳教育內容,切實增強村民法治觀念,讓村民自覺樹立法律信仰,做到遵法、守法、懂法、用法。據統計,2023年以來,累計開展普法宣傳活動52場,受教育群眾達2500多人次;駐村法律顧問為各村(社區)提供谘詢服務192次,營造了全鎮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圍。

  充分發揮村民理事會作用

  “村民理事會是我們的代言人,村裏的小問題基本可以在理事會得到解決,有什麼事再也不用往村裏鎮裏跑了。”近日,差幹鎮黨委委員彭雲到該鎮差幹村進行走訪時,村民張伯對當地村民理事會發揮的作用表示肯定。

  “大到為村裏公益事業出謀劃策、籌款建設,小到處理鄰裏糾紛、家長裏短,都離不開村民理事會的努力。”在差幹村黨總支書記謝慶淼看來,村民理事會在調處矛盾糾紛時,更多的是發揮理事會成員自身熟悉當地社會關係、人脈廣、人緣佳等優勢,更容易做通群眾的思想工作,成功化解矛盾糾紛。就像謝慶淼所說:“村民理事會成員接地氣,說話又有威信,大家都樂意聽。”

  在“無信訪村”創建工作中,差幹鎮定期開展信訪隱患排查,把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的關口前移到村,整合信訪工作資源,調動多元化解矛盾糾紛的力量,激勵基層主動發現問題隱患,及時就地解決群眾訴求,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2023年以來,差幹鎮共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案件40多件。

  “誰家遇到問題,我們都可以快速找到對應的理事會成員來處理,解決矛盾糾紛的效率也就提高了不少。”差幹鎮文豐村黨支部書記謝增圭告訴記者,該村采取“對症下藥”方式,在矛盾發生後第一時間找到合適的調解員,因人而異來處理問題。

  在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上村幹部積極作為,網格員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共同構築維護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目前,差幹鎮7個行政村分為34個網格,共配備了35名網格員,以“網格+掛村工作組”的模式,在各自網格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常態化走家串戶,做到對網格內的人和事底數清、情況明、動向實,遇事能“對症下藥”。

  打造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台

  “感謝東石鎮綜治辦、司法所和法庭的幫助,讓擱置了3年多的山林征地款得到了圓滿解決,我們兄弟幾個對此很滿意。”東石鎮太陽村村民林伯握著工作人員的手激動地說。

  原來,在2019年至2020年期間,因風電項目建設需要,征用了太陽村林伯一家的部分山林,涉及征地款27萬餘元,金額雖然不多,但兄弟幾人對該款的分配卻有不同聲音。“我父親有3個兒子,3個兒子又一共生了9個兒子。”林伯認為,山林既然登記在其父輩名下,那就應該將征地款分為3份,但林伯的弟弟們卻認為征地款應分為9份,每個孫輩享有1份。為此,盡管鎮村幹部多次組織調解,但均無法達成統一意見,征地款的發放隻能暫時擱置。2023年8月,東石鎮綜治辦聯合司法所,邀請東石法庭對該糾紛進行聯合調解,多次組織調解會對當事人分析宣傳法律,化解當事人的擔憂。最終,當事人采納了調解員的意見,簽下調解協議書,並向人民法庭申請了司法確認。至此,持續了近4年的征地糾紛得到了圓滿解決。

  “我們各鎮綜治中心實行實體化運作,鎮屬部門以常駐、輪駐、隨叫隨駐等形式入駐綜治中心集中辦公,通過‘一個窗口’受理群眾反映的各類事項和各相關部門流轉的矛盾糾紛,分類分流交辦。”平遠縣信訪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正不斷推進綜治中心與法庭、檢察室、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門聯動,打造集信訪調處、調解、仲裁、訴訟、法律援助、心理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台,實現“一中心多用,一站式辦理”,為群眾提供一站式、多元化調解服務。

  為適應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新形勢新要求,平遠縣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資源下投,加快構建矛盾糾紛調處多元化解“123”模式,並出台《平遠縣鄉鎮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工作方案》等文件,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全縣12個鎮綜治中心“五室一廳”規範化建設。

  接下來,平遠縣將繼續發揮鎮級綜治中心的統籌協調作用,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方式表達利益訴求、解決利益糾紛、維護合法權益,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會氛圍,共同構建平遠“大調解”格局,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製“平遠經驗”。(撰文 葉嘉瑤 吳輝燕 袁誌鵬 韓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