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華春茶產量預計可達3500多噸。圖為五華棉洋鬆崗嶂綠色生態茶園。(五華縣農業農村局供圖)
陽春三月,五華各地茶園陸續進入春茶采收期。(曾文敏 攝)
在茶葉製作車間,製茶師傅在認真製茶。(曾文敏 攝)
在製茶車間,一批茶葉被初步加工完成,製茶師傅在檢查茶葉質量。(曾文敏 攝)
五華茶博彙集展示、銷售於一體,為茶葉企業提供展示和交流平台。(林翔 攝)
陽春三月,茶香滿園。近期,五華縣各地的茶園已陸續進入采收期,漫山遍野的茶樹迎著春光吐露新芽,茶農挎著竹簍穿梭於梯田間忙碌不已,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茶園豐收的背後,是五華縣接續壯大茶葉產業的努力。近年來,五華積極建設茶葉產業園,同時在提質增效、品牌創建等方麵打好“組合拳”,努力做大做強茶葉產業。今年,五華春茶產量預計可達3500多噸,一片小茶葉撬動起一個富民興村的大產業。
擴大規模 種植麵積迅速增加
五華地處粵東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水豐沛,土地肥沃,高山常年雲霧繚繞,擁有適合茶葉生長的優良環境。資料記載,五華種茶、製茶曆史悠久,“天柱山綠茶”“鳥舌茶”“單叢茶”“園唇茶”“梅占茶”等本地茶久負盛名,但一直是“小打小鬧”,沒有形成規模。
改變始於2013年。當年,五華製定耕山致富相關政策,鼓勵農民積極發展果茶產業。五華在原有棉洋七佘徑茶場、天柱山茶場、新光村茶場、龍村大梧村鳥舌茶場等基礎上,開始大力發展茶葉規模化種植,僅用3年時間便增種茶葉麵積約1萬畝。那時,在深圳做生意的李等祥回到家鄉棉洋鎮,“盤下”七佘徑茶場,直接參與了五華茶葉產業的振興曆程。“回來後帶動了5家企業,以及大光村村民跟著種茶製茶。”李等祥說,如今,企業每年收購茶青價值超過1000萬元,吸引越來越多人投身到茶葉產業中。
2016年,政策的春風再次吹向茶山茶農。五華提出將茶葉產業作為該縣發展現代農業的特色主導產業之一,並先後製定了茶葉產業係列扶持政策。從當年起,該縣堅持每年拿出400萬元資金進行獎補,支持茶葉企業在基地建設、精深加工、市場營銷、宣傳推介、品牌創建等方麵發力。
有了政策、資金的扶持,五華茶葉產業步入加速發展時期。截至去年底,五華全縣共有7.08萬畝優質茶區,產量6100多噸,產值達8億多元,以棉洋、龍村、雙華為優勢產區,種植品種包括白葉單叢、梅占、金萱、翠玉、水仙等20多個。
此外,五華全縣共有68家登記注冊的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從事茶葉繁育、種植、加工、流通,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3家,五華棉洋鬆崗嶂綠色生態茶園還入選“中國三十座最美茶園”。該縣生產加工的茶葉品質好,企業選送的茶葉參加各類評茶比賽取得了較高的評價。統計數據顯示,五華近年來共獲得全國性和省市評茶比賽金獎11項、銀獎30多項,在全市位居前列。
做大產業 茶樹成了“搖錢樹”
眼下正是春茶采摘時節,前來棉洋鎮新光村收購茶葉、茶青的客商絡繹不絕。該村最大的茶葉種植戶——梅州市萬福春高山雲霧茶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德營的手機一直響個不停。“都是客商打來訂購茶葉的,每天剛做好的茶葉馬上就被客商收走了,根本留不到第二天。”劉德營說。
記者站在海拔600多米的萬福春專業合作社茶葉種植基地放眼望去,隻見一壟壟茶樹呈環形分布在各個山頭,鬱鬱蔥蔥。一株株茶樹間,工人正忙著采摘茶葉。在合作社製茶車間,先進的製茶設備一字排開,製茶師傅分工合作,有序進行殺青、揉撚、炒青等工作。不一會兒,清新的茶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我們種植茶葉600多畝,今年預計能收成幹茶2萬多斤,產值500多萬元。”劉德營說,茶場規模和效益不斷擴大,也帶動了一大批人務工就業、種植茶葉等。
新光村是五華縣“茶葉專業村”。該村家家戶戶都種茶,茶樹可謂是村裏的“搖錢樹”。不少農戶在田埂上、房前屋後都種上了茶樹,多的上百畝、少的也有五六畝,全村種茶麵積超6000畝,戶均年收入超10萬元。“前年,我們與廣東天池茶業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補齊茶葉製作短板,逐步改變‘賤賣’茶青的現狀。”新光村“兩委”幹部、產業村長劉助城說。
十餘年間,五華有一大批像新光村一樣的村通過種植茶葉變美變富。在此過程中,五華不斷強化茶葉產業的聯農帶農效應,助力鄉村全麵振興。目前,五華茶葉產業發展主要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茶葉產業逐步由分散化作坊式向基地化、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全縣68家茶企(合作社)共帶動22個村4000戶農戶參加茶葉產業項目的發展,累計帶動新發展種植茶葉麵積1.2萬多畝。為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五華還在粵東農批市場建設五華茶博彙,打造了一個集茶葉展示、銷售等功能於一體的產業平台。
加大支持 補齊茶葉產業短板
2019年,五華縣茶葉產業園入選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以雙華、龍村、棉洋3個鎮為核心建設區,輻射帶動華城、長布、周江、郭田、河東等5個鎮茶葉產業優化升級,項目建設主要涉及全縣8個鎮25家企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產業園項目建設總投資達2億多元,促進各茶園在種植水平、加工能力、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麵都得到極大提升。
基地位於龍村鎮的五華登雲嶂雲霧茶葉有限公司是一家茶葉種植麵積達2000多畝的茶企,通過積極融入五華縣茶葉產業園創建獲得獎補資金,該公司走出了此前茶葉加工設備不足的困境,讓茶產品規模化、標準化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帶動了公司整體效益提升。此外,在獎補資金支持下,該公司還在茶園陸續完善了機耕路、觀光路等。
經過10多年的發展,五華茶葉產業在規模擴大和標準化種植等方麵都取得較大成效,但在加工水平、品牌建設等方麵仍存在短板。“我們茶葉產業以傳統種植為主,屬第一產業範疇,而屬於第二、第三產業的茶葉加工及茶產品銷售處於剛起步階段,發展較為緩慢。”五華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藍春鬆介紹說,接下來該縣將集中資源力量,多措並舉進一步助推茶葉產業發展壯大。
提升質量方麵,五華提出大力推進茶葉產業標準化行動,積極引導龍頭企業同行業企業通過兼並、合股、合作等方式,實行資金聯合、技術聯合、品牌整合,建設行業龍頭企業,把產業做大做強。並推廣“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社+農戶”等模式,促進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民合作共贏。同時大力推進品牌建設,培育有較強銷售能力的茶葉貿易企業。
此外,為推動農產品變成農商品,五華提出搭建“大宗供銷+超市專櫃+社區直供+電子商務”4大流通平台,形成傳統市場、品牌市場、高端市場、新型市場相結合、梯度型市場體係。同時,通過中農批、茶博會等搭建“產出來”“運出去”“賣出去”“活起來”的現代農業綜合物流商流平台,幫助茶葉企業拓寬銷售渠道,支持本地茶葉企業做大做強。(記者 賴鋒 特約記者 張炳鋒 曾文敏 曾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