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工作動態 > 區縣動態
梅江區以點帶麵推動“無信訪村(社區)”創建工作
讓“無信訪”成為“新常態”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4-02-24 12:18:20  瀏覽:-
字號:

西郊街道西區村充實網格管理隊伍,明確“網格化”責任製,推動“一網通管”。(西區村供圖)


  過去一年,梅江區深化信訪工作機製改革創新,以“百千萬工程”為突破口,以點帶麵推動“無信訪村(社區)”創建工作,最大限度推動群眾信訪問題在鎮(街)村(社區)一級得到妥善解決,切實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2023年,梅江區符合“無信訪村(社區)”目標要求的共81個,創建率達62.3%。

  凝聚治理合力

  變“單打獨鬥”為“抱團服務”

  無信訪村(社區),指的是無到區級以上(含區級)反映信訪事項的村(社區)。去年以來,梅江區通過加強組織動員、創新工作機製、加強宣傳和督查等係列舉措,推動“無信訪村(社區)”創建工作,其間湧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示範村(社區)。

  梅江區金山街道群福社區多為新建小區和商鋪,常住人口達2000多戶。管轄範圍規模較大,而社區工作人員僅5人。為破解治理難題,群福社區實行“融網通”線上+線下24小時基層治理模式,通過劃分5個網格,融合利用共建資源、區域資源等,形成“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駐區單位、物業服務企業、業委會”五方聯動,變基層“單打獨鬥”為“抱團服務”。

  “我們物業與社區是密切聯動的。”梅州恒大禦景半島物業負責人陳永玉告訴記者,他們物業服務團隊有100多人,每天通過“恒大智慧社區”APP及12345政府服務熱線等渠道收集的居民訴求工單有50單至100單,她說:“居民訴求先由物業管家接單解決,難以解決的則聯合社區到場商議解決,最後由居民評價滿意度,形成問題采集、解決、反饋的閉環流程。”

  兩年來,滲水問題困擾著在恒大禦景半島經營店鋪的居民蘭姐。“每到下雨天店裏就漏水,由於開發商退場,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去年5月社區和物業負責人了解情況後,馬上派技術人員來處理並解決了問題。平時反映的噪聲、蚊蟲等問題,管家也會及時排查處理,對此我很滿意。”蘭姐說。

  群福社區黨支部書記李玲玉表示,當前,社區打造的“5G智慧社區”係統已進入試運行階段,居民通過“梅江智鄰”小程序反饋問題,即可實現指尖議事、指尖辦事。此外,社區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後,優化“粵智助”政府服務自助機的位置,改設在小區公共場所,為居民提供24小時的養老認證、電子繳納醫保費用等服務,以數字化助力基層治理。

  激發治理動能

  變“軟弱渙散”為“先進典型”

  城北鎮上村村是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之一。走進風景優美的村莊,一段計劃拓寬兩米的村道正加快施工,看到提出的訴求得到落實,村民陳春香打心底裏高興。難以想象的是,10多年前,上村還是典型的“軟弱渙散村”,不僅村集體經濟收入薄弱,信訪問題也非常突出。2018年以來,經過優化村黨組織設置,選優配強領導班子,村“兩委”幹部積極謀劃高質量發展之路,通過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完善基礎設施、做優社會治理,上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4年至今實現了4萬元到70多萬元的跨越,村民生活越來越好,鄉風也更加文明和諧。

  “‘無信訪村’與‘民主法治示範村’創建工作是一脈相承的。”暨南大學鄉村振興辦駐上村村第一書記餘廣慶表示,一方麵,上村加強“兩委”幹部有法必依的觀念,提高依法辦事能力,同時讓群眾相信法律、依靠法律,努力實現“信法不信訪”;另一方麵,該村充分調動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老黨員、“叔公頭”參與治理的積極性,在矛盾糾紛出現苗頭時提前介入,共同維護村莊和諧穩定。

  今年73歲的吳鬆昌是上村“叔公頭”,他家獲評梅州市“最美庭院”,村裏的老人都喜歡到他家或公園涼亭裏喝茶聊天。他說:“茶桌上,我們有時商討需要介入解決的事情,有時互相告知‘百千萬工程’的政策內容、村裏的新動態,在優化環境、修路擴路等方麵去帶動群眾,呼籲大家關心集體事業,現在矛盾糾紛少了,村風民風也不斷變好。”

  三角鎮“橋下議事”“藤椅講事”、西陽鎮“老屋誇”“茶田間”議事、西郊街道“社會治理智慧服務平台”和祖屋議事廳、江南街道“家委會”“八八治理”……在創建過程中,梅江區各鎮(街)和村(社區)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基層治理新模式,形成“村民的事村民管,村民的矛盾村內解決”的良好風尚,群眾道德修養和文明素質顯著提升。梅江區信訪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將持續推進創建工作,力爭通過三年的努力,使全區80%的村(社區)實現“無信訪村(社區)”的創建目標,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記者 江嬋  實習生 鄧惠嫦  特約記者 鍾戈 鍾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