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縣區首家“黨章學堂”在橫坊村建成開放。(吳麗伶 攝)
群山環抱,小河流淌,古老民居與遠山近水相輝映……行走在梅縣區鬆源鎮橫坊村,幹淨整潔的道路、清幽的居住環境讓人心曠神怡。近年來,橫坊村以“百千萬工程”為統領,發揮自身優勢,傳承紅色基因,築牢綠色生態,在山青水綠的底色上“精修細描”,堅持“紅”“綠”結合賦能鄉村振興,著力打造既有“顏值”又有“內涵”的和美鄉村。
紅味濃
振興發展有力量
元旦期間,梅縣區首家“黨章學堂”在橫坊村建成開放,吸引不少村民和遊客到訪。“在村裏就可以係統了解黨章曆史,趁著假期特意帶孩子過來感受一下,接受紅色文化熏陶。”村民溫鋒說道。
步入“黨章學堂”,隻見一盞碩大的黨徽照明燈懸掛頭頂,“講好紅色故事 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標語格外醒目,牆體上一一展示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時期入黨誓詞、解放戰爭時期及新中國成立前後入黨誓詞,一大黨綱、二大黨章、三大修正黨章的通過情況、主要內容等,並配以圖片加深觀感,讓參觀者深刻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曆程,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橫坊村在廣州市荔灣區駐梅縣區鬆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和鬆源鎮黨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從去年9月起,把閑置的幼兒園改造成占地麵積2000多平方米的“黨章學堂”,將黨的一大到二十大的黨章史詳細展出。“為豐富觀感體驗,鎮裏專門培養了講解員,拓展參觀者的視野,通過互動,也可加深參觀者的記憶。”鬆源鎮副鎮長鄭建華表示,鎮裏將根據遊客的反饋繼續完善布展、優化細節,把“黨章學堂”打造成精品展館。
緊挨著“黨章學堂”的,是充滿書香氣息的繼雅書院和文化博覽館,係統展示了橫坊村村史、農耕文明史、客家俗語等內容,閱讀室、木版雕刻室、書畫室等也讓村民在閑暇時有了“充電”的場所。“自從這些場館投入使用後,明顯感覺到村裏的閱讀氛圍更濃厚了,村民們的精神文明水平有了明顯的提升。”橫坊村村幹部溫正龍說,鄉風文明了,幹事創業便如虎添翼,村幹部們也更有信心把村裏的事做好。
綠意足
村莊環境大提升
漫步在橫坊村新升級的書香公園,抬頭是參天的百年古榕樹和翠綠的竹林,俯首可見道路兩旁栽滿各色嬌豔的花朵。公園裏隨處可見三三兩兩村民或在涼亭下閑話家常、或在休閑步道上散步,很是熱鬧。“公園緊挨著鬆源河,這幾年生態好了很多,河麵上不時還有白鷺飛過,我們都很喜歡在茶餘飯後到公園裏消遣。”村民溫子強說道。
“書香公園一直都很熱鬧,村裏和周圍幾個村的村民常在這裏聚集。”溫正龍說,由於修建時間比較早,公園的不少設施設備都比較陳舊,村裏秉承“花小錢、辦大事”的原則,於去年對書香公園進行改造升級,補種了許多花草、加固了河堤欄杆、升級景觀亮化等,並對600米長的休閑步道鋪設瀝青、刷上藍漆,使公園麵貌煥然一新,這也讓村民們的休閑體驗更加舒適,切實增強了村民們的幸福感。
近年來,橫坊村還積極實施“種花添綠工程”,充分利用現有自然條件,引進合適的花種,從過去的“純綠色”向“四季不同色”轉變,形成三時有花、四季有綠、季相分明的綠化景觀。“如今的橫坊村,路路見花、處處是景,宛如一個百花園”“基礎設施完善、道路幹淨整潔,村莊有美景,鄉村治理有效果”……說起近年來的村莊變化,村民們不禁豎起大拇指。
接下來,橫坊村還將繼續在“綠”字上做文章,留白增綠、見縫插綠、立體植綠,持續擴大綠量,打造高顏值的綠色生態空間。“同時我們也會鞏固鬆源河的沿河道清潔工作成果,塑造美麗河道景觀,呈現河暢、水清、岸綠的生態環境,讓橫坊美上加美。”橫坊村黨總支部書記溫裕鬆表示。(記者 吳麗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