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縣政協動員廣大政協委員種植“政協委員林”,助力綠美大埔生態建設。
大埔縣政協委員踴躍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大埔縣政協在百侯鎮建立助力“百千萬工程”實踐基地,將政協履職觸角向基層延伸。
大埔縣政協委員打造特色民宿,促進當地旅遊業態提質升級。
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是落實省委和市委重要工作部署的“頭號工程”,事關大埔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去年以來,大埔縣政協在縣委堅強領導和縣政府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推動“百千萬工程”履職盡責,發揮示範帶頭作用,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協商議政,凝聚共識、彙聚力量,為推動大埔“百千萬工程”實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發揮優勢 真抓實幹助力“百千萬工程”
2023年8月,大埔縣政協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百侯)實踐基地正式掛牌成立;11月,“政協委員鄉村振興實踐基地”分別在桃源鎮鄧俊興委員企業廣東飛馬峰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和洲瑞鎮田巧能委員企業大埔縣三和實業有限公司揭牌。
“創建實踐基地,目的是充分發揮政協委員的優勢和作用,把實踐基地建成政協委員直接服務鄉村振興的新平台、密切聯係群眾的新紐帶、廣泛凝聚共識彙聚力量的新載體。”大埔縣政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當地通過以點帶線促麵的方式,把政協履職觸角延伸到鎮村基層一線,大力引導政協委員積極投身到“百千萬工程”主戰場,為助力大埔縣實施“百千萬工程”、推進鄉村全麵振興彙聚政協智慧、發揮政協作用、貢獻政協力量。
建立實踐基地是大埔縣政協創新舉措、主動作為、積極履職的縮影。2023年以來,大埔縣政協積極探索建立政協委員鄉村振興實踐基地,鼓勵政協委員大膽嚐試創新,更好發揮政協委員作用,共同推進政協工作向基層、向企業延伸,以實際行動助力“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推動大埔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大埔縣,一直以來都有不少政協委員立足本地支持家鄉發展。如大埔縣政協委員楊駿虎在助力“百千萬工程”中,盤活百侯鎮1500平方米的閑置房屋、土地,投資1000多萬元打造了品質民宿翰林別院。今年1月1日,翰林別院民宿正式開業,為廣大遊客提供獨特而舒適的住宿體驗,進一步豐富了百侯名鎮旅遊景區的業態。又如大埔縣政協委員劉奕棋返鄉大力發展蜜柚種植產業,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不斷擴大帶動效應,以蜜柚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引領、帶動農戶著力提高蜜柚品質。他還在茶陽鎮建設了麵積5000平方米的柚果初加工廠,購置了一整套柚果重量分揀自動化生產線設備等,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有效促進農戶增收、農業增效。
像楊駿虎、劉奕棋這樣有理想有擔當,踴躍投身“百千萬工程”的政協委員,在大埔不在少數。統計數據顯示,大埔縣有17位政協委員投資經營陶瓷、新興產業等企業,有22位政協委員投身農業、旅遊開發等產業。
2023年,大埔縣政協委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關注民生、服務基層,主動投身“百千萬工程”、鄉村振興主戰場,開展扶難幫困、捐資助學、送醫贈藥等公益活動,為群眾辦實事好事120多件。
履職盡責 凝心聚力協商議政促發展
調查研究是政協履行職能的基本功,也是決定政協履職質量和效能的關鍵環節。“調查研究是政協的一項經常性、全局性、基礎性工作,隻有深入調查研究、掌握實情、了解民意、把握趨勢,才能實事求是地反映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大埔縣政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2023年以來,大埔縣政協堅持以調查研究為建言資政之基、凝聚共識之道,聚焦實施“百千萬工程”協商議政,使得履職課題選擇更加精致精準、解答課題更加精細精要,有效推動相關工作開展。
——圍繞“加快產業園區平台建設,助推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開展縣政協常委會專題議政,縣政協班子成員分別帶隊深入縣城工業小區等地進行實地調研,召開縣政協十五屆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進行專題議政。
——圍繞“深挖陶瓷文化,提升陶瓷產品附加值”議題組織開展專題協商,助力大埔縣陶瓷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綜合競爭優勢。
——圍繞“大埔招商引資和項目落地等重點工作”議題組織政協委員開展專題協商活動,全力推動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建設。
——圍繞“發揮大灣區委員在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方麵的獨特作用”議題,縣政協組成專題調研組走訪旅居大灣區政協委員和委員企業,廣泛宣傳《支持梅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振興發展總體方案》,動員引導大灣區委員更好發揮身居大灣區獨特優勢,積極投身梅州蘇區融灣先行區建設,助力家鄉大埔加快振興、高質量發展。
……
數據顯示,大埔縣政協十五屆三次會議以來,共確立提案34件、建議8件,其中10件提案被列為重點提案,由大埔縣黨政主要領導領銜督辦和縣政協領導牽頭督辦,突出重點、以點帶麵促進提案辦理落實。通過大埔縣政府集中交辦、縣政協分工跟蹤督辦,大埔縣政協十五屆三次會議以來的提案和建議已全部如期辦複,辦複率和委員滿意率均達100%。
獻智出力 高質量推進綠美生態建設
在高陂鎮銀灘村田家炳紀念館前,大埔縣政協委員去年種下的宮粉紫荊等樹苗整齊排列,九龍湖畔又多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漫步其中,可賞滿目蒼翠,望群鷺飛舞,觀魚蝦嬉戲……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鄉村圖景悄然展開。
綠色是大埔發展的鮮明底色。近年來,大埔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全麵推行林長製,大力實施綠美行動,城鄉處處呈現“開窗見綠、出門見景”“城在林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的美麗畫卷。作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綠化模範縣,大埔林地麵積295.48萬畝、森林覆蓋率79.15%,連續多年居省、市前列。
為紮實推進綠美大埔生態建設,去年2月,大埔縣政協向全體政協委員發出開展“助力綠美大埔建設·政協委員作表率”專項活動倡議,動員引導廣大政協委員捐資種植“政協委員林”。統計數據顯示,此次專項活動獲捐資金67.5萬元,分別在S222線高陂鎮銀灘村田家炳祖居、田家炳紀念館入口處至黨溪村李光耀祖居入口處3公裏左右路段,S221線百侯鎮牌坊前1公裏左右新改擴建路段種植“政協委員林”,並立碑紀念。
緊扣“綠美生態建設”這一重點工作,大埔縣政協領導多次帶隊深入到全縣各鎮(場)開展專題調研,並在縣政協十五屆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上圍繞“深入推進綠美大埔建設,不斷築牢生態安全屏障”議題進行專題議政,針對深入實施綠美大埔生態建設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短板提出意見建議,形成議政報告提交縣委、縣政府作決策參考。該議政報告受到大埔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大埔縣政府專門將該議政報告下發全縣各鎮(場)和縣直有關單位並要求按報告提出的意見建議抓好落實,有力有效推動綠美大埔生態建設。
同時,大埔縣政協持續關注教育事業發展,全力支持大埔縣教育發展基金會開展工作,引導廣大政協委員踴躍捐款捐物,營造了良好氛圍。2023年,大埔縣教育發展基金會獲捐近90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大埔縣政協主管的大埔縣文體促進會,在2023年成功舉辦“不負春光·不負綠美”短視頻(圖片)征集大賽、“廣東萬力名人足球俱樂部走進大埔蘇區”、“緣起韓江 再造自然”攝影聯展等係列活動,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記者 洪國棟 特約記者 羅文燕 劉文烽 本版圖片由大埔縣政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