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工作動態 > 區縣動態
文明實踐潤無聲 紅土地上新風勁
平遠縣深入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助力“百千萬工程”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4-02-02 11:01:05  瀏覽:-
字號:

上舉鎮佘腦村以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為抓手,大力推進農房風貌整治,示範建成了一批獨具特色的客家民居集群。


仁居鎮仁居村的古建築“素廬”,古色古香,被活化利用成了當地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


石正鎮馬山村借助村民理事會的力量,將廢棄煤礦土地集約平整,並種上了村民的“致富樹”——梅片樹。



在上舉鎮佘腦村,反映崇文重教、耕讀文化的雕像栩栩如生。


  2023年以來,平遠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聚焦“百千萬工程”,以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五大行動”為抓手,著力提升村容村貌、文化生活、鄉風文明,深化以城帶鄉、以鄉促城,涵養向上向善、剛健樸實的文化,推動城鄉區域高質量發展。

  整合紅色資源 建強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

  聆聽一場場接地氣、貼近生活的理論宣講,參與一次次有溫度、有廣度的誌願服務,講述一個個炮火紛飛歲月裏的紅色故事……在平遠縣仁居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這個“小陣地”,處處新風撲麵,如春風化雨,播撒文明。

  青磚綠瓦,古色古香。走進仁居鎮仁居村的古建築“素廬”,這座誕生於1936年的建築,如今搖身一變,被活化利用成了當地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在這裏,人們可以欣賞古樸而富有客家特色的建築,了解仁居紅色曆史文化,感受當地的鄉土人文氣息。

  “講好仁居紅色故事”百姓宣講活動、“尋仁居紅色印記 悟紅領巾精神”紅色研學實踐活動、潔淨仁居——夕陽紅誌願服務活動……仁居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掛牌以來,舉辦了上百場凸顯紅色文化的活動。“我們還打造了一個集學習、黨建、閱讀於一體、極具特色的閱讀空間,均免費開放。”平遠縣仁居鎮文體服務中心主任徐歡介紹說,在精神文明建設上,當地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尤其注重激發內生動力,並結合紅色名村建設凸顯紅色元素,將其打造成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的堅強陣地。

  近年來,平遠縣通過多種文化惠民措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投入489萬元對1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4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進行提質建設,實現縣鎮村三級文明實踐陣地達標全覆蓋,並打造建設仁居鎮等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示範所和熱柘鎮上山村等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示範站,實現15分鍾文明實踐圈。

  此外,平遠縣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展多樣化、分眾化、常態化的文明實踐誌願服務活動、文藝演出活動等,不斷豐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2023年累計組織送戲下鄉、戲曲進社區、非遺進景區等各類演出近40場,開展“書香致遠,悅讀同行”讀書分享會等各類全民閱讀分享活動、閱讀誌願活動139場,參與活動人數近9萬人次,舉辦了21場群眾體育賽事,惠及群眾約24萬人。

  整治人居環境 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村裏變化很大,環境改善了,生活質量提高了,我們感到特別開心。”看到村裏發展得越來越好,上舉鎮佘腦村“兩委”幹部吳其浪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之情。走進佘腦村,寬敞整潔的村道,錯落有致的房屋,反映崇文重教、耕讀文化的牆繪、雕像映入眼簾。曾經的土牆,如今成為一幅幅精美的牆繪作品展示區,變成傳播文化、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動載體。

  “在2021年,佘腦村就已經完成了危舊房屋拆除、廢棄豬牛欄等改造工作,並利用各項政策改造客家特色民居外立麵400多戶,新建公廁、修建一體化生活汙水處理設施等。”平遠縣文明辦工作人員馬海俊說。

  近年來,佘腦村以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為抓手,全麵治理鄉村工業汙染、農業麵源汙染和農村垃圾、汙水,積極開展“兩美”行動。截至目前,該村已全麵完成農房風貌整治,示範引領建成一批獨具特色的客家民居集群。

  平遠縣不斷深入推進農房風貌品質提升工作,逐步加強新建農房質量管控,累計完成282棟農房風貌品質提升、10戶農村危房改造,持續推進綠色農房建設,在“三線”整治、雨汙分流、美麗圩鎮建設等工作上持續發力,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華麗轉身,確保人居環境整治“見實效”,村麵貌“展新顏”。

  無獨有偶,在八尺鎮排下村,廣藿香、百香果基地鬱鬱蔥蔥,花圃、綠道、休閑娛樂設施一應俱全,白牆黛瓦的客家民居整齊劃一,昔日“髒亂差”的省定相對貧困村,如今已蝶變成為粵贛邊界極具特色的美麗宜居鄉村。

  多年以來,平遠縣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大力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全縣70%以上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標準,全麵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農村公廁完成率達100%,累計建設364座衛生公廁。此外,該縣持續深入推進美麗圩鎮攻堅行動,建成11個宜居圩鎮,打造美麗宜居新麵貌。

  村規民約亮“標尺” 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

  在石正鎮馬山村,一座廢棄的馬山煤礦需拆舊複耕土地,涉及到57戶農戶的土地,由於對農戶的耕作有影響,這個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為此,馬山村村民理事會會長淩育街帶領理事會成員,主動上門,耐心講解群眾所擔心的問題,最終所有農戶均完成簽字蓋章,該土地平整計劃也得以順利實施。如今,平整後的土地種上了連片的梅片樹,這些梅片樹也成為村民們的“致富樹”。

  近年來,馬山村以村民理事會運作為核心進行鄉村治理,通過構建農村“微自治”組織體係,充分調動村民建設家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今的馬山村,村容村貌整潔靚麗,村民鄰裏和睦互助,村裏還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文化活動廣場等陣地,組織群眾參與移風易俗、文明創建等活動,充分發揮村規民約的教育引導作用,營造了講文明、樹新風的良好社會氛圍。

  當地村民理事會成立後由當地鎮黨委、鎮政府引導,完善相關場所設置、組織架構、工作章程和製度建設等工作。當地每年都會對村民理事會進行考核,評選星級村民理事會、星級調解能手“兩星模範”,也會組織“兩星模範”培訓會,聘請專業業務人員對各村理事會成員進行專題授課,提升村民理事會的服務能力和水平。

  目前,平遠縣已評選出79個“星級村民理事會”和10個三星級至五星級村民理事會,實行資金獎補模式,有效激活全縣村民理事會自我提升和完善動力,助推形成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規可守的村民理事會管理體係。

  除了設立村民理事會,平遠縣還把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作為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重要內容,聚焦群眾主體和正麵引導,推動移風易俗在製度上形成規範、思想上形成自覺、風氣上形成氛圍,推進鄉風文明不斷煥發新氣象。在東石鎮汶水村、石正鎮馬山村、仁居鎮飛龍村等地,建立村規民約“積分製+紅黑榜”製度,對文明行為給予相應獎勵。此外,指導全縣143個村(社區)修訂村規民約,讓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尊老愛幼、鄰裏互助的文明鄉風遍地開花。

  如今,一股股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滋潤了平遠兒女的幸福生活。(記者 葉嘉瑤 特約記者 吳輝燕 袁誌鵬 攝影記者 鍾小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