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工作動態 > 區縣動態
2023年五華縣“十件民生實事”順利完成
持續改善民生 提升幸福指數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4-02-01 15:43:06  瀏覽:-
字號:

五華積極開展技能人才培訓,去年各項技能培訓人數達6698人次。(五華縣就業服務中心供圖)


五華積極搭建平台,滿足群眾高質量就業創業服務需求。(曾曉彬 攝)


五華加大水利設施建設力度,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五華水務局供圖)


五華積極推進道路交通維護,保障市民出行安全。(賴鋒 攝)


五華積極完善農村道路建設,提升宜居水平。(李嘉森 攝)


  民生實事,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023年,五華縣把民生實事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政府承諾的“十件民生實事”順利完成,共完成14個子項目標任務,在就業創業、食品安全、交通、老舊小區改造、適老化改造、民生兜底等領域,解決了一大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一個個民生承諾,一件件民生實事,變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好日子,讓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更強。

  兜牢民生底線 強化為民保障

  “床邊安裝扶手,洗澡間增加淋浴椅,手上佩戴無線緊急呼叫手環,房間安裝自動感應燈具……感謝黨和政府,這麼關心我們困難老年人,帶來這麼好的民生服務。”在五華縣棉洋鎮羅城村,80歲的獨居老人張桂香家裏進行了適老化智能改造。“方便多了,原先總是提心吊膽怕摔著,現在家裏裝了智能化設備,放心多了。”張奶奶指著房間添置的設施開心地說。

  讓張奶奶感到安心的是五華實行的適老化改造工程。去年,五華把“大力推動健康養老服務體係建設”列入“十件民生實事”,包括對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開展適老化改造項目建設、持續增加醫養結合機構數。目前,五華已完成533戶適老化改造任務,65歲及以上老年人醫養結合服務率已達標,河東鎮油田衛生院醫養結合建設項目基本完成。

  去年,五華還把“優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提升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能力”列入“十件民生實事”。其中,優化生育支持政策方麵,去年共完成宮頸癌、乳腺癌篩查8334人,財政撥付787萬多元落實學前教育生均撥款不低於每人每學年500元;在提升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能力方麵,去年累計在8家農貿市場完成3.54萬批次的食用農產品快檢快篩工作,完成食品監督抽檢4621批次、食品檢驗量達到每千人5批次,成功創建“放心消費承諾”商家120家、“7天無理由退貨承諾”商家25家,有力保障了食品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該縣還不斷提高低保、特困人員、孤兒和殘疾人等困難群眾的救助。去年城鄉低保對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補差水平分別從每月653元、300元提高到676元、311元;實現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不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6倍;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分別從每人每月188元、252元提高到195元、261元;集中供養孤兒從每人每月1949元提高到2017元,散居孤兒(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從每人每月1313元提高到1359元。

  推進就業創業 惠企利民提速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在“十件民生實事”中,五華把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大培訓工程以及開展技能人才培訓列為民生之首,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就業創業服務的需求。

  “從困難戶到創辦家政公司,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今年53歲的五華人鄧文香,此前因為女兒生病求醫、兒子上學開支、家裏缺少收入來源,家庭一度陷入困難境地。縣就業服務部門上門問她有何需求時,鄧文香表達了希望學習一項謀生技能的意願。隨後,她參加了政府組織的免費家政培訓。

  新生兒護理、產婦護理、月子餐……鄧文香一步一個腳印地學,慢慢地,她得到了客戶認可,有了穩定的收入。在培訓老師的鼓勵下,鄧文香以人力入股的方式和培訓老師合辦了一家家政公司。五華縣人社部門則在縣就業指導中心二樓為她提供了免費的培訓場所。從此,她多了一重角色,實現了從困難戶到老板的轉變。“感謝‘南粵家政’工程,在我為家中債務一籌莫展的時候,讓我學到了技能,改變了我的人生。”鄧文香非常滿足,也很感激。

  在五華,像鄧文香一樣通過政府免費就業培訓,實現人生逆襲的勵誌人物還有很多。據統計,去年五華共培養“粵菜師傅”200人次以上,開展“南粵家政”培訓1000人次以上,培養“廣東技工”等各類技能人才3000人次以上,全年各項技能培訓人數共6698人次。與此同時,五華還通過實施公共實訓基地項目建設,為縣內外勞動力轉移和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承辦高水平的技能競賽提供場地和設備保障。

  此外,五華還通過實施梅州市“12345”亚博网址链接 便民熱線市場主體訴求智能化分辦項目、打造“12355”青少年服務熱線等,聚力提高惠企利民服務便捷度。去年,五華共受理“12345”亚博网址链接 便民熱線工單1.4萬多件、按時辦結率達100%,配合市完成省下達50類企業訴求智能化分辦場景係統部署任務,並提前完成“12355”相關工作計劃。

  改善人居環境 提升生活品質

  老舊小區改造是提升城市品質的有效途徑,更是改善群眾人居環境、增進百姓獲得感的民生工作。

  整潔的瀝青路,停放有序的車輛……經過近一年的改造升級,五華縣園新片、城興片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不斷取得實效,不少老舊小區實現了從“髒亂差”到“美淨齊”的逆襲,收獲了群眾的一片好評和點讚。“我們主要改造老舊小區的雨水汙水供水管網和道路硬底化,以及相關配套設施,全力改善提升老舊小區居住環境。”五華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去年,五華把“推進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同樣列入“十件民生實事”重點推進解決。除了著力改善城鎮老舊小區居住環境,提升老舊小區居民生活品質外,五華還為符合條件的城鎮住房保障對象發放公租房租賃補貼,並全部發放到位。

  交通道路設施事關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城市麵貌提升和人居環境改善。去年五華立足需求實際,科學謀劃落實好交通公路重點項目,順利完成了農村公路提升改造60公裏、實施了一係列公路預防性養護工程以及G238線縣城段改線工程項目。

  此外,由於去年受台風“蘇拉”“海葵”連續影響,導致安流鎮半徑村水口橋、雙華鎮福全村央地橋、河東鎮平東村開元橋和黎塘村洋塘橋、郭田鎮坪上村坪上橋和三坑村宮下橋6座橋梁被洪水衝毀,嚴重影響群眾出行安全。五華迅速啟動了災毀橋梁恢複重建工作,製定“一橋一策”恢複重建方案,用35天完成了橋梁重建項目前期工作,通過摸底早、設計早、批複早,為快速推進橋梁重建工作打下堅實基礎。目前,安流鎮半徑村水口橋、黎塘村洋塘橋已完成橋梁重建任務,預計春節前通車,其餘4座按照工程進度預計今年5月份前建成通車。同時,備受市民關注的龍村大橋、琴江大橋重建、擴寬工程即將完成,將大大方便市民群眾出行。

  除老舊小區改造、道路交通提升外,去年五華還繼續加大水利設施建設力度,持續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全年共新增完成現有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數量41座,有力築牢了“安全屏障”。(記者 賴鋒  特約記者 張炳鋒 曾曉彬 曾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