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隍鎮鳳凰溪古河道,是豐順縣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複工程的項目之一。

豐順縣緊緊圍繞“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人和”的水美鄉村建設目標,高質高效開展具有潮客特色的水係連通及水美鄉村試點縣建設工作。

留隍鎮長林村廢棄稀土瓷土礦山,現已一片鬱鬱蔥蔥。

鳳凰溪古河道成為鄉村旅遊的打卡地,漫步在河邊棧道上,碧水青山,詩情畫意盡收眼底。

近年來,豐順縣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複工程。

豐順縣榕江北河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新樓橋河段。
近年來,豐順縣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複工程,致力於加強南嶺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的生態保護修複,完善南方丘陵山地帶的屏障體係構築,保護“三江連通”主要水源韓江中上遊流域生態係統,不斷平衡山、水、林、田之間的關係,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明顯。
礦山還綠 讓“傷疤”換上新顏
“這些綠草、喬木是去年11月份種下的,現在長勢不錯。”負責留隍鎮長林村廢棄稀土瓷土礦山生態恢複治理工程項目的工作人員李金波指著眼前一片新草初現的草場說道。
走進豐順縣八鄉山鎮馬山村、留隍鎮長林村兩處廢棄礦山,成片的草場、林木鬱鬱蔥蔥,蟬鳴鳥叫不絕於耳。李金波介紹,施工前這兩處礦山已經廢棄多年,山體破碎光禿,懸崖峭壁寸草不生,是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項目讓這片土地煥發了新的生機。
“曆史遺留礦山生態修複在省市縣均沒有先例,為做好該項目,我們專門邀請礦山治理領域和生態環境領域的多位專家到現場踏勘,結合豐順縣實際設計恢複方案。通過施工,礦山複綠麵積近200畝。”豐順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楊曉霞告訴記者,該項目也是2022年梅州十大民生實事,目前兩處礦山均已完成縣級驗收。
項目的實施不僅對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有著極大意義,同時也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就業機會。豐順縣自然資源局和施工企業溝通後,招收八鄉山鎮馬山村及留隍鎮長林村周邊勞動力為礦山“療傷”複綠,讓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根據工種,村民可獲得一天100元至300元不等的收入。參與施工的村民黃賽瑤也見證了礦山的新生。
“通過對礦山的修複,這裏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也為老百姓帶來了便利,我們現在進山方便了很多,土壤改良後種植的農作物長勢也更好了!”黃賽瑤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兩處曆史遺留礦山生態修複的成功實施,使“生態包袱”向“綠色財富”有效轉變,充分貫徹了“自然恢複為主、人工修複為輔”的理念,“生物治理+工程治理”綜合治理手段也得到實踐檢驗,改善了豐順縣生態環境質量。
水係連通 用水源涵養生機
水利萬物,澤被眾生。在榕江北河埔河村河段,青山環抱、水草輕搖、野鴨嬉戲,清澈的榕江北河緩緩流淌,呈現出鄉村景觀與田園風光、生態景觀融為一體的美麗風貌。
在豐順大橋河段的榕江北河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施工現場,施工人員正在河道邊種植美人蕉等挺水植物,通過促淤保灘、護岸護堤、淨化水質,實現水生態修複。
“種植的美人蕉可起到淨化水體的作用,也有一定的觀賞價值,河底下還鋪了一層礦物質石,可起到吸附汙染物的作用。”項目施工負責人易槐勇介紹,當前工程主要是整治麵源汙染,項目總體已經完成了65.5%。
據介紹,榕江北河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是豐順縣重點示範項目,主要是對區域流域及沿河兩岸進行水生態保護及修複,包括內源汙染控製、排口生態淨化、汙水廠尾水深度淨化、麵源汙染控製和原位河道水生態修複。項目完工後,將提升河道流域及河漫灘生態自我恢複能力,增強生態係統穩定性,改善區域水環境質量,促進自然係統質量的整體改善,助力打造人水和諧的人居環境,推動豐順縣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高水平保護。
隻有把綠色發展的底色鋪好,才能確保發展的健康可持續。除了綜合治理榕江北河水環境,豐順縣還緊緊圍繞“河暢、水清、堤固、岸綠、景美、人和”的水美鄉村建設目標,高質高效開展具有潮客特色的水係連通及水美鄉村試點縣建設工作,該縣試點建設項目共9宗,涉及留隍、潘田、龍崗、豐良4個鎮,鳳凰溪、蔗溪、潘田河、豐良河4條河流,綜合治理河長約66公裏。實施後,將增加水麵麵積30畝,新增或保護濕地麵積0.34平方公裏,補充生態水量1.73萬立方米,防洪保護村莊52個,防洪除澇受益麵積33.35萬畝,受益人口約23萬人。目前,豐順縣水係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項目已完成總投資約2.07億元,總體形象進度約61%。
農田複耕 把荒地變為沃土
位於豐順縣留隍鎮的鳳凰溪古河道,是豐順縣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複工程的項目之一,如今成為了鄉村旅遊打卡地。漫步在河邊棧道上,碧水青山,詩情畫意盡收眼底。
在治理前,老鳳凰溪流域因為亂開河口、衝刷嚴重、環境髒亂等問題一度幹涸,生態係統脆弱。
“豐順縣留隍鎮鳳凰溪流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複工程主要對河段進行清淤疏浚和生態護岸建設。”留隍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張海軍介紹,該項目對鳳凰溪古河道上遊長512米的河段進行了清淤疏浚,清淤量6445.2立方米,清障麵積1749.825平方米,在鳳凰溪古河道上遊新建兩岸生態護岸,護岸總長度280米,建設仿木樁生態護岸長度417米。在整治河段內還新建2座過水箱涵,在修複的古河道內營造水生生態環境,構建沉水植物群落,促進水生態係統恢複,構建沉水植物群落麵積3740平方米。
張海軍表示,工程實施後,修複了古河道,改善了流域水環境,使水生態係統得到了保護,持續恢複向好。“原先幹涸的老鳳凰溪流域已經和新鳳凰溪流域實現水係連通,水源得到涵養,河道旁的撂荒農田也變成了沃土,原鄉智慧農業小鎮就建在了此地。”張海軍指著鳳凰溪古河道旁的溫室大棚說道。
一眼望去,原鄉智慧農業小鎮內,老鳳凰溪水係示範區、營地住宿區、草坪活動區、水果園基地、水稻田基地、蔬菜園基地映入眼簾,一期原鄉農業項目達300畝,是打造美麗鄉村、農民增收、產業振興發展模式的新型智慧農業孵化基地。
鳳凰溪流域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複工程的實施,讓當地居民生活環境得到了改善,當地政府還將繼續利用周邊美麗鄉村及鄉村旅遊的良好基礎,形成“連片連段”效果,打造效果顯著的水係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示範工程,成為豐順縣乃至廣東省鄉村振興、鄉村旅遊及生態文明建設的“點睛之筆”,最大限度發揮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效益。(記者 黃鈺然 特約記者 鄭 坤 葉思琪 卜優芬 攝影 吳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