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福園區作為贛閩粵原中央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蕉嶺片區)起步區,與武平縣岩前工業園連片接壤。(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吳騰江 攝)
廣福鎮地理位置優越獨特,是蕉嶺的“北大門”,粵閩通衢戰略要地。近年來,廣福鎮堅持黨建引領,高效整合資源,以圩鎮為紐帶,串珠成鏈、連片成畫,加快建設省際廊道美麗鄉村風貌帶,全力打造贛閩粵原中央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橋頭堡”和“融灣入海”鄉村振興示範窗口。
全局上謀劃,關鍵處落子。當前,廣福鎮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不移狠抓發展第一要務,全麵激發內生動力,牢牢扭住實體經濟、鄉村振興兩大重點,立足“天時地利人和”,借力組團幫扶資源,加快“融灣入海”步伐,走實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一幅隻爭朝夕、動能澎湃的壯美畫卷正在這座邊城鋪展開來……
順勢而為 點燃發展引擎
廣福鎮地處閩粵的接合部,東鄰福建省武平縣岩前鎮,南連文福鎮,西接平遠縣泗水鎮,北依武平縣中赤鎮,享有“一腳踏兩省、兩省一日還”獨特區位優勢。
如何把地理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發展勝勢?“十四五”開局之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讓新時代革命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再獲重磅利好。
去年4月,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到蕉嶺縣廣福鎮粵閩省際交界處調研,實地了解當地開展省際合作的經驗做法及有關工作規劃,強調要充分挖掘省際邊界優勢,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跨省合作,聯動各方爭取更多支持政策,在互利合作中實現共贏發展,為老區蘇區振興發展注入新動能。
市第八次黨代會也提出,未來五年,梅州將開拓江西、福建大市場,促進粵閩贛邊界交通互聯、產業共建、生態共保,探索建設贛閩粵原中央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勢而製。時值多方利好政策疊加之際,蕉嶺縣主動出擊,把握住時和勢,更是主動作為,率先依托廣福優越地理位置打開先行區建設的新格局。“我縣立足邊界比較優勢,按照‘一區兩園’的發展思路,在先行區(蕉嶺片區)內建設綠色建材循環經濟產業園和廣東梅州大健康高科技產業園。其中,綠色建材循環經濟產業園落地我們廣福,總規劃麵積13平方公裏,與武平縣岩前工業園連片接壤;大健康高科技產業園則以省級平台蕉華工業園區為依托,總規劃麵積26平方公裏。”廣福鎮相關負責人說。
東風勁吹滿風帆。去年11月18日,梅州最大一筆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項目在廣福落地動工,投資3.91億元推進廣福園區基礎設施首期工程建設,吹響了當地融灣入海“衝鋒號”。“廣福園區基礎設施首期項目是一批打基礎、補短板、強功能、利長遠的大項目、好項目,為蕉嶺順利推進蘇區融灣政策落地、加快‘融灣入海’步伐提供了有力載體、創造了良好條件。”蕉嶺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誌表示,廣福園區首期項目涵蓋了標準廠房、“五通一平”及進園大道等基礎設施。主要實施建設7條道路,總長約9公裏,配套建設廠房、供水、排水、電力、通信、燃氣管網、照明、綠化等設施,形成“三縱三橫”骨架路網。
“目前,園區的發展定位和建設目標已明確。下來,我縣將以廣福園區為依托,高起點規劃建設先行區(蕉嶺片區),高質量建設綠色建材循環經濟產業園、新型綠色化工產業園,不斷做大做強實體經濟,奮力推動蕉嶺紅色蘇區綠色發展。”該負責人說。
聚勢而強 做強發展平台
緊抓機遇,蓄勢發力。去年同期,蕉嶺縣產業集聚地(綠色建材)特色產業園通過廣東省2022年度特色產業園評審。據介紹,蕉嶺縣產業集聚地由廣福鎮廣福園區、蕉城鎮金城工業園和新鋪鎮油坑工業園三大片區組成,重點發展綠色建材、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產業,2021年特色產業產值占園區比重為85.87%。其中,廣福園區按照“一核三片區”創新空間布局,充分依托空間、交通、資源、市場等四大發展優勢,全力構建以碳酸鈣類建材化工產業、裝配式建築構件等綠色建材產業為主導,光伏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等N個輔助產業的產業體係。
“廣福園區作為特色產業園重要組成部分,需要係統謀劃、整體布局、頂格推進。”廣福鎮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縣工作部署,積極推進園區規劃設計,充分利用區位、交通、產業和市場優勢,深度對接央企、頭部企業推進戰略合作,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建築構件、新型牆體、纖維增強水泥板、精細化工、商品混凝土等建材上下遊產業,創新發展光伏新能源等高端製造業,高質量建設綠色建材循環經濟產業園。“可以預見,廣福園區基礎設施首期工程建成後將大大優化園區發展環境,進一步鞏固提升園區承載力和吸引力,促進實體經濟提檔進位和園區高質量發展。”該負責人說。
融灣橋頭堡,好風創未來。“我們將以高質量發展為牽引,全麵推進先行區建設工作,在蘇區融灣先行區綜合示範窗口建設中走在全縣前列、勇當尖兵。”廣福鎮相關負責人透露,將堅持“製造業當家”,實體經濟為本,大力開展招商推介,力爭引進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全方位服務落戶企業,推動產業落地,保障項目落實,並積極推進“融灣入海”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全力做好 Y101 線改擴建土地集約、蕉嶺至武平高鐵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工作,夯實高質量發展支撐 。
乘勢而上 集聚發展動能
交界變交彙,邊沿變前沿,廣福鎮一鼓作氣,盡銳出戰。
日前,記者來到廣福鎮省門,隻見路麵寬闊平坦,街道兩邊清一色的白牆黛瓦形象,“世界壽鄉 富美蕉嶺”的巨大字幅顯得尤為醒目。據廣福鎮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抓兩頭帶中間”的思路,廣福鎮從高速出口、省門入手,對沿線各村農房進行外立麵改造、屋頂“平改坡”整治、“四小園”建設,打造體現客家特色的省際廊道示範帶。
凸顯省際邊界窗口形象,廣福鎮不僅要麵子靚,更要裏子好。
走進位於廣福工業園區的蕉嶺佰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佰霖生物”)生產車間,記者看到,一包包原料在半自動化生產線作業下,變成了五顏六色的熒光顏料。而在不遠處的倉庫,一摞摞碼放整齊的產品正準備裝車發往各地。
“年前我們接到了一批出口訂單,需要10噸的貨,最近我們馬不停蹄地生產,現在已經順利交單。”佰霖生物副總經理鍾增光說,過去三年,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公司發展遇到不少挑戰,但得益於各級有關部門和廣福鎮當地各項扶持政策加上企業自身的不懈努力,該公司業績實現了逆勢增長。尤其在落戶蕉嶺第二年,公司便成功調配出產品應用效果和性價比遠超其他有機熒光的顏料。目前,公司共有兩條生產線,有機熒光顏料年產量約250噸,年銷售額達2000多萬元。
佰霖生物的成長,是廣福鎮著力打造邊界發展先行之地,融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沿海經濟帶和海西經濟區的一麵鏡子。
“廣福鎮是省際邊界地區發展的前沿陣地。我們將堅持黨建引領,立足園區搞生產、周邊搞生活,統籌做好沿線環境整治、農房風貌管控提升等各項工作,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做到經濟發展和城鎮建設‘兩手抓’‘兩不誤’。”廣福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接下來,廣福鎮將充分立足蕉嶺蘇區融灣先行區的主戰場發展定位,緊緊圍繞“融灣入海”,聚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主動對接、主動服務、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灣海雙向開放,加速“蘇區+灣區”“蘇區+海西區”同頻發展,合作模式更具體、產業承接更精準、交流交往更深入。同時,以打造省際廊道示範帶為契機、以美麗圩鎮建設為抓手,圍繞“園”做足文章,不斷完善“六事”鄉村治理,推行“基層黨建+全科網格+積分管理”模式,爭創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範鎮,積極繪就村美民富、美麗和諧的鄉村振興新藍圖,為高質量發展助力賦能。(記者 丘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