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工作動態 > 區縣動態
踔厲奮發巾幗誌 篤行不怠向未來
聚焦蕉嶺縣基層一線婦女代表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3-03-07 09:04:09  瀏覽:-
字號:

  春至百花豔,巾幗綻風華。放眼桂嶺大地,新時代的巾幗追夢人始終自強不息,以“不讓須眉”的豪情和努力,與時代同發展,與壽鄉共奮進。她們在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奮發作為,在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大顯身手,在基層醫療的陣地中忘我工作,為推動蕉嶺縣高質量發展貢獻巾幗智慧和力量……在第113個“三八”國際婦女節到來之際,本報記者將筆觸聚焦當地婦聯選樹的三位婦女代表,感受從她們身上折射出來的蕉嶺新時代女性風采,激勵廣大婦女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向未來。

  蕉嶺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婦產科主任醫師徐曉楠:

  做一名有溫度的醫生

  “我們要急病患之所急、想病患之所想,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家人一樣,溫柔以待。”省“三八紅旗手”、蕉嶺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婦產科主任醫師徐曉楠說。從醫31年來,她始終用心用情守護著廣大女性的健康。

  每逢周二、周四、周六,是徐曉楠的接診日。記者日前走進診室時,看到徐曉楠在耐心地與患者交流,雖然被口罩遮住了半張臉,但依然可以從眼神裏看到她的盈盈笑意,讓人非常安心。“您可以先回去,等化驗報告出來了再微信發給我看看,不用特意跑一趟,有什麼問題我們再聯係!”徐曉楠一邊細語安撫患者、一邊囑咐道。

  “以前在產科一線工作,常年無休、隨叫隨到,加夜班是家常便飯,但每每見證產婦平安生產和聽到新生兒呱呱墜地洪亮的啼哭聲,我便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臨近午飯時間,徐曉楠結束接診,向記者講述起從醫經曆。自1992年參加工作以來,她便一直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多年來已為2000多名產婦完成接生。2014年12月,她出任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兼任更多的行政管理工作,幾乎沒有固定的節假日可以正常休息,但她仍堅持每周定期坐診或做手術。遇到危急重症患者需要搶救,隻要接到醫院電話通知,她總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協助搶救病人。“婦女安康關係一個家庭。醫學雖然不能治愈所有疾病,但可以為患者治愈心靈,我們要做有溫度的醫生。”徐曉楠說。

  作為醫務工作者,徐曉楠不但有“仁心”,更有“仁術”。她深知婦產科醫生是一種高風險的職業,提高醫療技術切實保障廣大病人生命健康,責任重大。於是她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持續用新的理論技術指導業務工作。在掌握了婦產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病症的診治技術,並能熟練診斷、處理、診治婦科各種急症、重症後,她積極開展新技術、新療法,例如宮腔鏡技術、腹腔鏡微創手術、地貧篩查技術及產前診斷技術的探索研究應用,使婦產科整體診療水平不斷提高。2012年,她主持的“宮腔鏡在婦科臨床中的應用”獲得蕉嶺縣科技進步三等獎。

  蕉嶺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鍾麗陽:

  用十年時間圓脫貧夢

  “最近蜂蜜產量、銷量如何”“深加工和產業發展方麵有什麼困難嗎”……下鄉調研產業項目回到辦公室後,蕉嶺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鍾麗陽便撥通了蜜蜂產業園負責人的電話,跟進項目進度。之後,她攤開筆記,打開電腦,撰寫一天的工作簡報。

  鍾麗陽的辦公室陳設簡單,書櫃放不下的文件和各式筆記本在桌麵堆起高高一摞。“下鄉的時候看到的情況、工作的進展、即時的思考我都會立刻記下來,回到單位再一一梳理,這是十年扶貧養成的習慣。”鍾麗陽說。

  鍾麗陽曾是脫貧攻堅戰場的參與者。作為蕉嶺縣為數不多的扶貧女幹部之一,她留在扶貧崗位時間最久,長達10年,共經曆三輪幫扶,迎接、歡送了三批扶貧駐村幹部,見證了全縣59個貧困村順利“摘帽”、5589戶貧困戶脫貧出列。

  “那時候所在的科室除了一名主任外,其餘全是女同誌,我們一幫‘娘子軍’咬緊牙關,充分發揮女性親和力強、群眾容易接納的優勢做村民的工作,幾乎天天‘泡’在各個村裏。”回憶起在扶貧歲月的點點滴滴,鍾麗陽不禁感慨道。她告訴記者,在這期間,由於大家都不會開車,又經常需要下鄉,局裏的司機不多,隻能四處拜托人找“司機”。“雖然困難重重,但我們都努力克服了。”鍾麗陽說。在脫貧攻堅工作圓滿完成後,2021年,鍾麗陽也因工作成績突出受到省裏通報表揚。

  脫貧夢圓,接續奮鬥再出發。“戰場轉為全麵推進鄉村振興後,組織讓我分管產業發展股。說實在話,一開始我對這個真不了解,擔心幹不好。但想著既然接了擔子,就要一定挑好。”鍾麗陽便拿出扶貧工作勁,從手頭上的資料一點點開始熟悉,加上一線走點深入了解,漸漸在不斷探索中逐步推進農業農村工作。“現在除非有其他工作安排,我依舊經常下鄉。我幹活就是這樣,一工作就會一頭紮進去,直到完成任務。”鍾麗陽表示,很多調研點雖然已經是“老朋友”了,但能夠見到一些新變化新成果,心裏還是有自豪感。

  去年底,蕉嶺縣申報的蜜蜂產業園進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入庫重點推薦公示名單。“這是對我們工作的一個肯定,以後蕉嶺的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又多了一個抓手,蜂農的收入也更有保障了!”鍾麗陽笑著說道。

  廣東金石數字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丘春蘭:

  把農產品當“珠寶”賣

  在廣東金石數字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丘春蘭正在盤點庫存,公司裏的每一種產品,從種植、收購到深加工成品,她都如數家珍。

  “以前,我在深圳經營珠寶生意。2015年,因為需要調養身體回到了家鄉蕉嶺。空閑時間我會到各個鄉鎮走走轉轉,偶然間發現當年金柚行情不太好,農民非常發愁。於是,我試著在微信朋友圈發了第一條關於柚子的銷售信息,沒想到效果非常好,半個多月就賣出30多萬斤柚子。”丘春蘭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蕉嶺是世界長壽鄉,生態優美,物產豐饒,但仍有很多優質農產品“藏在深閨無人識”,賣不出好價錢。於是,她開始搜集蕉嶺各類名特優農產品,在微信朋友圈上賣起了“山貨”。

  在銷售的過程中,丘春蘭發現了一個問題。“我們多方收購回來的農產品品控不夠穩定,例如番薯個頭有大有小,參差不齊。”丘春蘭便萌生了探索發展“公司+基地+農戶”模式,通過“訂單式”鏈接農戶,定標準保質量,而篩選過後品質優但賣相較次的農產品則用以精深加工。

  “目標就是把好東西分享出去,而且還能帶富一方人。目前跟我們簽約的農戶超過3000戶。”從此,丘春蘭脫下高跟鞋,走進田間地頭,創立了蕉嶺縣皇佑筆長壽食品實業有限公司,從事富硒農副產品的種植、研發和生產,先後研製出金桔番薯幹、野山棗糕等深加工產品。

  為了讓產品的銷路更廣,丘春蘭還做起了直播帶貨,常常在短視頻裏分享農產品的采摘、食品的標準化生產過程,為壽鄉富硒產品“代言”,目前她在各平台已累積了100多萬粉絲。“我覺得農產品跟珠寶一樣,需要打磨、加工、包裝、設計、宣傳,這樣產品的價值才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增加收益。”丘春蘭說道。

  在開拓農產品銷售渠道,領跑鄉村振興致富路的同時,丘春蘭還積極參與撂荒地複耕複種。在藍坊鎮,原先有一片近400畝的農田,由於河道堵塞無水源,已撂荒多年。2022年,丘春蘭流轉集約了這片撂荒地,經過多番考察,她決定引入旱稻新品種,因地製宜進行複耕複種。這是一個抗旱、抗病、豐產的旱稻新品種,此前在全國多地均試種成功,其顯著特點是無需建設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設施,人力成本投入少。該品種旱稻產出的大米色澤透亮、口感好、香味濃,澱粉含量相較普通大米要低許多,符合當下倡導的健康生活理念,一經上市便深受市場青睞,每公斤售價能達到60元,經濟效益高。“我們采取提前預售認購的方式,去年收獲的旱稻和普通富硒米一共銷售了7萬多斤。”丘春蘭補充道。

  “現在我們在蕉華工業園區的工廠已經投用,正逐步完善相關建設,每一天都充實且幹勁兒十足。希望以一名合格的新農人身份,帶領更多鄉親一起致富,助力鄉村振興。”丘春蘭堅定地說道。(記者 丘瓊 特約記者 廖靜宜 汪敬淼 丘林強 徐誌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