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工作動態 > 區縣動態
梅縣區新階聯發揮資源優勢挖掘增梅村紅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新力量”激發老區“新活力”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2-12-11 10:11:49  瀏覽:-
字號:

  仲冬時節,梅縣區南口鎮增梅村大石板青子窩,那棵飽經風霜的“青柿子”樹上,滿頭綠枝間綴著幾個“紅燈籠”。沿著新砌水泥路而上,不遠處便是一片深山老林,山腳下寫著“曙光”二字。轉頭回望,見柿樹後的半山腰上有一座老屋。老屋門坪前,堡壘戶羅福靈的兒子羅友元正在用自製的工具砌著石磚護牆。

  “上個月,水泥路通到了我家門口,我也把老屋整修一下,準備把前頭那屋用來支持村裏做紅色曆史展館。”今年66歲的羅友元,從沒想過曾經那條狹窄到路過會“割耳朵”的羊腸小道,如今也能變成寬敞的水泥大道。為此,他倍受感動,也積極投身到鄉村建設中來。

  增梅村位於梅縣區南口鎮瑤上西北部,是一片有著優良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而今村裏發生的新變化,離不開梅縣區新階聯的“新力量”相助。據了解,梅縣區新階聯在增梅村設立首個“新階天地”新時代文明鄉村振興實踐站,充分發揮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的優勢,深入挖掘增梅村的紅色曆史資源,從本土文化上聚力、發力,打造特色黨建示範基地,打造“一村一特色”,助力鄉村振興。

  紅色土地故事多

  革命曆史口口傳

  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第一支隊獨立第四大隊(簡稱“獨四大隊”)活躍在增梅村。村內白石頂正是負責中轉聯絡、傳遞戰鬥指揮信息的據點,白石頂青子窩的堡壘戶遺址,當時在革命隊伍中以“青柿子”的代號而聞名。梅興平蕉邊縣委的機關報——《曙光報》一段時期在此編輯印刷,並發行到整個梅興平蕉邊區,深深地鼓舞著革命者和群眾的鬥誌。

  在三年多的烽火歲月裏,增梅村見證了黃戈平、程嚴、劉安國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鬥的身影,當地也湧現了羅桂元、羅福靈、洪雲娣等一批參加革命、支持革命的革命戰士和堡壘戶。

  “共睡同床是福靈,窗外蟲鳴更憂人。打鼾聲作樂音章,難熬歲月現真情。”增梅村黨支部書記郭好芬對這首黃戈平在青子窩工作時期所作的“即興詩”,熟記於心。她說,這是村裏老革命羅桂元傳下來的,印證了當地群眾與革命誌士團結一心的曆史。在增梅村,大家都是聽著革命故事長大的,革命曆史口口相傳。

  “新力量”來助力

  挖掘打造黨建基地

  在飯甑坑與大石板的交會路口,一塊寫著“弘揚邊縱魂、尋夢增梅村”的大石赫然醒目。進入村莊,新修的水泥路連通著家家戶戶。村裏原本廢棄的學校被建成邊縱獨四大隊紀念廣場,一旁邊縱獨四大隊增梅戰鬥陳列室正在建設中。

  “以前村裏雨天晴天都是‘水泥路’,交通不便,產業不興,也沒人氣,現在不同了!”郭好芬說,在梅縣區新階聯的協助下,村裏爭取到有關單位和熱心人士的支持,籌集資金、彙聚力量,深入挖掘和係統整理當地革命曆史,並將黨建與保護利用紅色資源結合起來,打造特色黨建示範基地。此外,得益於良好的生態環境,相連旅遊勝地尖石筆的地理優勢,村裏吸引越來越多徒步愛好者。

  “血與火的年代雖已遠去,但信仰之火不熄不滅。”梅縣區新階聯會長羅嘉誌表示,他們將進一步挖掘駐過增梅村的革命誌士在各地開展革命活動的事跡,並聯動梅州市相關部門,在史料互補、展覽交流等方麵建立聯係、加強互動,傳承紅色基因。與此同時,依托獨四大隊指揮部舊址、《曙光報》辦報印刷點遺址等紅色資源,打造紅色驛道等紅色打卡點,發揮新階聯的團隊活力,群策群力栽種夏威夷果樹和油菜花,打造基地特色景觀,打造鄉村旅遊路線,助力農民增收。(記者王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