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五華縣安流鎮低坑村的田間地頭一片忙碌,在隆隆的機聲中,翻耕機耕出一片片整齊的田地。晚稻收割後,本該處於冬閑狀態的農田又“忙”了起來,該村搶抓農時準備打造麵積300畝的冬種芥菜基地,變冬閑田為“增收田”,預計每年可創造收益近20萬元。
“一直以來,村裏產業基礎薄弱,村民大都選擇外出務工,村集體經濟收入較低。”低坑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李鑫洲表示,該村產業發展的路子“道阻且長”,但村“兩委”始終沒有放棄發展產業的探索。
近年來,撂荒地複耕複種效益逐漸顯現,該村在今年開春引進五華縣複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流轉60畝田地,大力探索發展“稻蝦共作”生態種養項目,實現“一田多收”。“稻蝦養殖3個月為一個周期,一年可養殖3個周期,每年可創造50多萬元的收益,其中20%收益歸村集體,即低坑村每年通過此項目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複興農業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一年的摸索,“稻蝦共作”項目在低坑村取得明顯效益,該公司接下來也準備把種養規模擴大至200畝,為村集體和村民帶來更多增收。
晚稻收成後,低坑村幹部群眾幹勁十足,又開始謀劃起新的增收門路。在安流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幹部的共同努力下,該村立足晝夜溫差較大、適宜種植蔬菜的資源條件,通過“黨建+公司+農戶”的模式,由低坑村福昌種養合作社利用300畝冬閑田發展冬種芥菜項目。芥菜種植為一年一造,一造周期為2個月,除去租金、管理等成本,預計每年可創造近20萬元的收益。
“在發展冬種芥菜項目過程中,我們注重健全聯農帶農機製,盡可能讓更多村民參與進來,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掛點低坑村的安流鎮副鎮長李吉輝說,除給予村民土地租金外,冬種芥菜項目還積極探索村民自願報名、量力承包的管理機製,每造每畝給予1000元的管理費用,讓村民獲得更多實實在在的好處。
接下來,低坑村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認真謀劃更好適合當地發展的特色產業項目,幫助村集體和村民實現更多增收。(記者賴鋒 特約記者張炳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