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徑南鎮官亭村晨露茶葉種植基地,茶農正在采摘春茶。 (高訊 攝)
春光融融,春茶吐綠。3月初,我市部分茶場首批春茶陸續開采,茶農們穿梭於茶樹間忙著采摘新芽,往日安靜的茶園裏熱鬧了起來。
日前,位於興寧市徑南鎮官亭村的晨露茶葉種植基地裏,茶樹吐露出嫩綠色的新芽,20多名茶農熟練地采摘著茶葉。“我們都是附近的村民,今天開始采茶,一人一天能采摘30斤到40斤茶葉,每月可以增收3000多元。”40多歲的茶農龍劍飛告訴記者。
“我們基地有40年的老茶樹,也有10年的新茶樹,種植的茶葉品種有單叢、黃金桂、大烏葉、鴨屎香、通天香、芝蘭等,由於各品種茶葉的開采時間不同,春季我們茶園的采摘期長達80天,基地采摘盛期一天要聘請近200名采茶工人。”廣東晨露茶文化旅遊產業園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新秋表示,該公司在官亭村、黃坑村等地建立了茶葉種植基地,引進高香型茶葉新品種,采用無公害標準化種植,並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經營模式,輻射帶動本村和周邊區域茶農共同增收致富。2023年,該公司旗下的廣東玉淳開心農場有限公司被新納入了“四上”企業,零售業主營業務收入近1000萬元。“去年我們公司春茶幹茶產量超過7萬斤,今年有部分茶葉進入豐產期,預計春茶幹茶產量可達10萬多斤。”
據了解,徑南鎮種茶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至宋代,從古至今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種茶,是省級茶葉專業鎮。近年來,徑南鎮黨委、政府圍繞“茶果飄香·醉美徑南”工作思路,精準發力,打響擦亮徑南茶葉品牌,著力在茶葉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等方麵下功夫,把茶葉做好、做精、做深。據統計,全鎮共有茶葉企業及合作社64家,其中省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國家級示範社1家,省級示範合作社3家。全鎮2.3萬畝茶園中,達到綠色有機標準的占90%以上。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近年來,我市進一步夯實茶產業發展基礎,采取各類措施不斷做大做強產業主體,擦亮梅州茶品牌,提升茶產業綜合效益。值得一提的是,我市錨定“將‘客家炒綠’打造成廣東綠茶第一品牌”的目標,集中資源力量做大做強梅州茶產業,實現茶葉綜合產值超60億元,成為我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優勢特色產業,“一片葉子帶富一方百姓”的效益加速顯現。據悉,2023年,全市茶園麵積35.41萬畝、占全省的20.76%;茶葉產量3.05萬噸、占全省的15.91%。其中,“客家炒綠”占我市茶葉總產量的52.52%,青茶(烏龍茶)占42.36%、紅茶占2.12%、其他茶類占3%。(記者 李豔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