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工作動態 > 部門動態
梅州市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溫勇登:
為融灣振興提供“大安全”環境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2-12-29 09:34:05  瀏覽:-
字號:

  黨的二十大召開後,梅州市應急管理局迅速召開全市應急管理係統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動員會,全力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實。日前,市應急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溫勇登在接受梅州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將始終堅持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貫穿到應急管理工作全過程,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事事落實到位”的執行力,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守牢安全底線,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梅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助力,為加快推進梅州蘇區振興高質量發展貢獻應急力量。

  記者: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請結合您的工作實際談談思想感悟和學習體會。

  溫勇登:黨的二十大報告舉旗定向、氣勢磅礴、思想深邃,總結的成就彪炳史冊,描繪的藍圖催人奮進,是一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芒的綱領性文獻。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係、戰略體係、政策體係、風險監測預警體係、國家應急管理體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完善公共安全體係,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急難險重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應急管理的高度重視,體現了我們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執政理念,為我們做好新時代應急管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我通過反複研讀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受到洗禮,思想獲得升華,初心得到滋養。我將帶領全市應急管理係統的黨員幹部職工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義、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防範重大安全風險,守牢安全底線,奮力推進應急管理體係和能力現代化,以高水平安全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完善國家應急管理體係,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急難險重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等。立足梅州實際,市應急管理局對此有哪些具體思路與落實舉措?

  溫勇登:我們結合工作實際,開展了多輪專題研究,明確了具體工作思路、目標和措施。一是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不斷完善風險監測預警體係。我們將始終堅持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用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加快建立危險源、風險點以及危險區域的安全生產智能監控係統,加強預警分析研判,全麵提高風險早期識別和預報預警能力,迅速啟動“一盤棋”應急響應,實現精準防範化解安全風險。二是堅持上下聯動、統分結合,不斷完善梅州應急管理體係。我們將始終堅持黨對應急管理工作的領導,進一步完善應急指揮體係、風險防範體係、應急救援力量體係、應急物資保障體係、智慧應急和人才保障體係、應急管理法治體係,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係。三是堅持改革創新、統籌協調,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將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論述,毫不走樣地推進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充分發揮“三委三部”統籌協調的職能,真抓實幹履行應急管理“三個重要定位”的職責使命,建立安委會成員單位之間的協同聯動機製,建立市縣鎮村四級貫通的指揮調度體係,為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搭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指揮平台。

  記者:當前,我市正加快建設贛閩粵原中央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市應急管理局計劃如何針對性地補短板強弱項,實現“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任務?

  溫勇登: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梅州積極搶抓全域建設贛閩粵原中央蘇區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振興發展先行區的重要機遇,作為全市安全生產監管、防災減災救災、應急救援的重要部門,我們將統籌發展和安全,助力蘇區融灣振興,護航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進一步強化責任落實。建立安全生產、防災職責任務“兩個清單”,深化以“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為核心的安全生產責任製,落實“三管三必須”要求,確保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事有人管、責有人擔。二是進一步加強監管執法。推動建立“企業自查+第三方評估+舉報投訴+行刑銜接”的綜合治理模式,嚴格執法、規範執法,並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專家指導服務,指導幫助企業辨識風險、評估風險、管控風險,為企業安全發展保駕護航。三是進一步深化專項整治。聚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工貿、消防、道路交通、建築施工、城鎮燃氣等重點行業領域,狠抓安全生產十五條硬措施落實,推動全麵排查整治各類風險隱患,堅持不懈從根本上消除隱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四是進一步提升基層能力。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搶大險、救大災”準備,全麵加強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四個一”和防災減災救災“十個有”建設,健全組織、建立平台、建強隊伍、建設倉庫,全麵實現部門、職能、調度、力量“四個整合”,切實做到人員、職責、設施、能力“四個到位”,切實提升基層“防、抗、救”的能力。記者劉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