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工作報告 > 區縣工作報告
2015年豐順縣政府工作報告
來源:梅州市人民政府  時間:2015-04-27 17:37:18  瀏覽:-
字號:

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2月10日在豐順縣第十四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豐順縣縣長 曾永祥


各位代表:

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報告,請予審議。請政協委員參議,請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4年工作回顧


2014年是豐順提速發展、後發趕超的重要一年。一年來,縣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和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圍繞振興發展主線,積極落實粵東西北和原中央蘇區兩大振興政策,推進“三大抓手”,堅守“兩條底線”,破解發展難題,力促新區建設,全縣經濟社會持續較快發展。

據初步統計,全縣生產總值完成81.83億元、增長12.0%,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75億元、增長30.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14億元、增長2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64億元、增長12.7%,這三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二;固定資產投資38.95億元,增長38.5%,增速位居全市第四;國、地稅收入首次超過10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2.91億美元,增長2.1%,總量位居全市第二。獲評“中國溫泉之城”、“中國長壽之鄉”,成功創建省教育強縣,種玊上圍、龍上古寨獲評“中國古村落”,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通過科技部驗收。

一、發展實體經濟,特色產業層次有新提升

電聲等工業加快發展。圍繞加快培育產值超百億元目標,深入實施扶持實體經濟發展意見和產業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大力開展“引智強企”活動,邀請工信部電子五所專家來豐調研,安排縣領導掛鉤服務企業,鼓勵支持企業投入技改和創新資金6.8億元,研發新產品,擴充生產線。2014年,全縣電聲產值68億元,增長10%。培英新廠區、瑞豐麵粉廠完成主體工程。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家。一二三產業比重中第二產業上升2.3個百分點。金融支持力度加大,貸款餘額57.6億元,增長14.4%。

文化旅遊特色發展。推進重點景區和星級酒店等配套設施建設,配合央視七套錄播《美麗中國鄉村行——走進豐順》節目,開展潮汕網友豐順遊、夜遊豐順等宣傳推介,促進文化、生態與旅遊融合發展。全年接待遊客34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0.8億元,分別增長42.4%、44.6%。五星級標準的鹿湖溫泉假日酒店、金德寶凱悅溫泉度假酒店建成開業,旅遊接待能力得到提升。韓山、八鄉山、銅鼓峰、龍鯨河漂流、龍歸瀑布、九龍嶂等景區建設步伐加快。成功舉辦“喜德盛杯”全國山地自行車公開賽、“鄧老涼茶杯·美麗豐順”全省攝影大賽和“體彩杯”粵東漂流大賽。

生態農業穩步發展。優質稻、茶葉、水果、無公害蔬菜和水產養殖等五大萬畝示範基地建設紮實推進。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各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農業專業合作社7家,全縣累計分別達到28家和296家。培育省級著名商標、名牌產品6個,認證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農產品11個。小勝鎮被評為省級油茶專業鎮,馬圖綠茶獲評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韓山綠茶、紅茶在2014年中國(廣州)國際茶業博覽會上分別獲得特等金獎和金獎。新南方青蒿公司被納入全國首批中醫藥服務貿易先行先試骨幹企業建設名錄。縣糧食局在全市首次獲評“全國糧食流通監督檢查示範單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供銷社綜合改革省級試點有效推進。完成新農村公路路麵硬化改造工程80公裏。預計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6.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022元,分別增長4.2%、8.1%。

二、強力招商引資,產業園區建設有新突破

順應全市規劃建設豐華興梅產業集聚帶的新要求,全力推進規劃麵積10平方公裏、起步區5平方公裏的海珠(豐順)產業轉移工業園建設,不斷提升產業轉移的承載力。邀請廣州市規劃設計院專家團隊開展園區總體規劃、控製性詳規和產業、基礎設施等專項規劃的優化提升。深入實施鄉賢回鄉投資興業工程,注重產業鏈招商,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全年引進合同項目18個,計劃投資總額50.4億元,其中:總投資16億元的彙威科技、鼎新科技、旺興達光電等項目進園建設。深華藥業投資建成粵東規模最大的現代醫藥物流配送中心,成為我市唯一省市共建物聯網示範基地。依法依規征地拆遷,綠色飼料基地完成土地儲備530畝。投資1.25億元,加快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首期500畝地塊“三通一平”基本完成,飼料園土地平整完成前期工作。汙水處理廠選址初步確定,110千伏輸變電工程動工建設,供水、通訊等工程有序推進。申報省級產業轉移園已獲省經信委等六部門同意,力爭3月底前獲省政府批準。

三、堅持宜居宜業,城鄉統籌發展有新麵貌

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麵推進。全年完成交通公路建設投資2.14億元,超額完成年度計劃。配合做好梅汕高鐵、大豐華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省道224線金貴大道、留隍繞城公路、韓江堅真大橋、韓山旅遊公路、縣道094線八鄉山黃竹坪至戲潭段、留隍大橋搶險維修加固、黃金大橋等路橋工程全麵完成。省道224線潘田至黃金三合段、省道233線北洞至大凹等公路改建進度加快。爭取6條縣鄉道(長176.86公裏)列入省道升級規劃。爭取水利資金1.21億元,完成金河灣堤段防洪應急搶險、省級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2012年度建設項目和17宗小型灌區改造工程建設。豐良河、八鄉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全麵動工。年度投資2840萬元的供電項目如期完工,供售電量雙雙突破10億千瓦時。

溫泉宜居城建設變化明顯。圍繞建設25平方公裏、25萬人口的梅州城市副中心目標,完成縣城總體規劃修編。總投資70億元的豐順碧桂園、美景城、千江苑、新藍天、濱江灣、皇軒江山、穗光花園、千江廣場、客潮風情商業街、羅孚溫泉綜合體等一批溫泉城重點項目加快推進。縣城修試大道和河東路路燈、“兩河四橋”6公裏景觀燈、一期供水主管建設等工程全麵完工。創建省級衛生縣城加快推進。南市場整體改造如期完成,一批公廁等市政設施得到改造,汙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竣工投產,新世紀片區購買社會保潔服務取得良好效果。同時,堅持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完成豐良、留隍中心鎮總體規劃編製,創建省級衛生村25個、市級衛生村96個,豐良、留隍、潭江等中心鎮生活汙水處理廠選址基本確定,八鄉山、留隍特色鎮建設紮實推進,新增馬圖村等一批美麗鄉村。

綠色生態明顯提升。認真落實全市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的要求,加大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力度,堅決守住生態和社會穩定底線,鞏固提升綠色生態,促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安全發展。堅持多種樹、種好樹、嚴管護,紮實推進新一輪綠化豐順大行動,建設生態景觀林帶30公裏,完成森林碳彙工程造林12.3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6.37%,創建省林業生態縣通過省評估驗收。嚴格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製,加強大氣汙染防治,超額完成黃標車淘汰和加油站改造任務,城區環境空氣質量保持優良,水環境質量達標率保持100%。

四、辦好民生實事,社會各項事業有新進步

立足保基本、補短板、保底線,加大民生和社會事業投入力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全縣民生類財政支出增長12%,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比重74%,縣委、縣政府向全縣人民承諾的十件37項民生實事全麵完成。

切實保障底線民生。城鄉低保補差、農村五保供養、醫療救助、孤兒供養和基礎養老金等底線民生補助,以及殘疾人生活津貼、護理補貼等標準較大幅度提高。重視社會保險擴麵征繳,實行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社保五大險種參保人數3.5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99.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切實抓好就業工作,轉移農村勞動力7142人,新增城鎮就業372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2.36%以內。預計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58元,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離退休幹部津補貼和村幹部工資有新提高。

深入推進新一輪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全縣新投入扶貧資金2.96億元,實施70個重點幫扶村村級項目1701個、貧困戶扶持項目30528個,有勞動能力的3238戶貧困戶人均純收入達到7362元,貧困村村均集體經濟收入達到6.17萬元,分別比2012年(幫扶前)增長1.6倍、8.8倍。全麵完成3850戶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改造任務,開工建設120套保障性住房。為7631戶低保戶、農村五保戶免費用電119.29萬千瓦時。承辦廣東光彩事業老區(豐順)行活動,進一步宣傳推介了投資環境,促進了產業扶貧。

大力發展科技教育醫療衛生事業。全年申請國家專利197件,授權143件,高新技術產品總產值16.5億元,增長10%,泰源、宇星公司成功組建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多方籌資3.18億元,新增豐良、大龍華、龍崗、黃金、留隍、潭江等六個省教育強鎮,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覆蓋率達到100%,實現教育強鎮全覆蓋,成功創建省教育強縣,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通過省級督導評估。城鄉免費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得到提高。“三個一”實驗學校建設前期工作加快推進,縣職校開設全日製電子電聲技術專業班。電大成人教育辦學規模擴大。穩妥推進醫藥衛生體製改革,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取得新進展。全縣醫療機構參加省第三方藥品電子交易平台進行交易。全縣基層衛生院所用藥品100%使用基本藥物,縣級醫院基本藥物使用率超過50%,實行藥品零差價銷售。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進一步提高,鄉鎮衛生院在編人員崗位津貼補貼政策全麵落實。縣中醫院順利通過二級甲等省級評審。加強重大疾病防控,縣120公共衛生應急指揮中心建成運行,有效防止人感染H7N9禽流感、登革熱發生和埃博拉病毒傳入。積極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食品藥品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民資興辦的榮軍醫院正式運營。地中海貧血篩查率提高到96.2%,重型地中海貧血發生數下降50%。為貧困視力、聽力、肢體殘疾人免費提供康複服務或配發讀屏軟件,給2487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免費發放藥物,免費收治63名貧困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強化目標管理責任,落實計生惠民和“單獨兩孩”政策,穩定適度低生育水平。

有序推進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建成5個農村文化俱樂部試點,縣級多廳數字影院投入使用,完成1個鄉鎮公共電子閱覽室、40個行政村(社區)文化室建設,完成1個社區體育小公園、3個鎮級農民健身工程,標準足球場建設順利推進。文藝創作再創佳績,小品《相會有期》獲省二等獎、市一等獎,舞蹈《火龍魂》獲省三等獎。獲得第二屆客家文化創意博覽會優秀組織獎和展示獎。開展南粵幸福活動周“幸福我來秀”等活動,組織百餘場文化下鄉巡回演出。湯南羅氏公墓、種玊上圍、龍上古祠、豐良鄒家圍、湯坑埔河文廟被列為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社會建設成效明顯。深入創建平安豐順,紮實開展“社會矛盾化解年”工作,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係建設,貫徹落實省信訪條例,著力推進“六五”普法,重點打擊涉毒涉賭、兩搶一盜、非法開采河砂、瓷土等不法行為,信訪總量連續三年大幅下降,刑事、治安案件發案數下降、破案率提高。組建民情誌願服務隊,注冊青年誌願者超過1萬名。新增各類社會組織18個。圓滿完成村(社區)委員會換屆選舉。“六五”普法有序推進,“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試點反映良好。完成應急平台一、二期建設,編製修訂各類應急預案110個,應急救援能力進一步提升。堅持預防為主,強化“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和企業主體責任,從嚴、從實、從細排查化解安全生產事故隱患,各項事故指標控製在市下達範圍之內,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實行生豬定點屠宰,規範了市場秩序,讓人民群眾吃上放心肉。同時,國防教育、人民防空、“雙擁”共建、民兵預備役建設有新進步;民族宗教、婦女兒童、外事僑務、人事編製、對台、審計、統計、氣象、殘聯、僑聯、工商聯、檔案、方誌、廣播電視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五、聚焦作風轉變,政府自身建設有新加強

行政改革深入推進。清理行政審批製度改革事項410項,取消事項34項,轉移事項24項,按日常業務管理事項132項,向鎮級政府放權1項,壓減比例達46.59%,超額完成市下達任務。進一步優化和壓縮審批流程,審批環節整體壓減30%以上,一般審批時限比法定時限壓縮50%以上,審批效率明顯提高。完成縣衛生和計劃生育局、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建工作。商事登記製度改革全麵鋪開,新登記個體戶1245戶、企業274戶、農村合作社97戶,其中企業、農村合作社分別增長45%、126%。政府部門83項“微改革、微創新”項目全麵完成。政府采購、工程建設、產權交易和土地出讓等領域監管得到加強。縣農信社在全市首創“夜市銀行”。

作風建設紮實有效。緊緊圍繞“為民、務實、清廉”主題和“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查擺涉及班子“四風”問題18條,逐一認領整改,以轉變作風實際成效取信於民。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實施辦法,全縣性會議、下發文件和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分別減少30%、29%和90%,各類領導小組和議事協調機構下降30%。全縣清理辦公用房麵積3825平方米,會議費與“三公”經費下降28%。進一步完善網廳業務係統,組織協調所有鎮和34個試點村(社區)進駐鎮村網上辦事站點,服務事項25項,進一步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

政務環境優化提升。建立健全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製,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和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專家谘詢、聽證、合法性審查、公示、新聞發布等製度。拓寬與群眾溝通渠道,縣政府主要負責同誌上線參加“梅州發布”微訪談,訪問量達110.5萬人次,解決了一批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12345”政府服務熱線辦結率100%。亚博网址链接 高效便捷,共受理(辦結)業務事項11萬餘件,辦結率、群眾評議滿意率均達100%。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和縣政協的監督,27件縣人大建議、32件縣政協提案全部辦複。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工青婦等人民團體意見。監察工作得到加強,全年查處違紀違法案件54宗54人。

各位代表!縣政府開展的每一項工作、取得的每一點成績,都離不開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離不開縣人大、縣政協、縣紀委和縣法院、縣檢察院的監督支持,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和全縣人民的團結拚搏,也得益於廣州市海珠區和各級掛鉤單位的鼎力幫扶。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付出辛勤勞動的全縣人民、省、市屬駐豐單位、駐豐部隊,向所有關心、支持豐順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離廣大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去年經濟增長速度雖然位居全市第一,但未能實現增長15%的預期目標,客觀原因是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二三產業增速減緩,主觀原因是我們對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新特點、新變化和新趨勢認識不足,對經濟增長麵臨的困難和問題估計不足。經濟發展規模小,龍頭企業不多,創業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不強,總體上經濟效益和抗風險能力較差。固定資產投資總量不大,拉動經濟發展的後勁不足。涉及工程、衛生、規劃、企業研發等領域的專業人才緊缺,企業碰到的融資難、用工短缺等問題尚未得到很好解決。法治政府建設有待加強,一些政府部門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決心不足、辦法不多,公務員隊伍的整體執行力、創新力與振興發展要求不相適應,一些政府工作人員擔當精神、責任意識和服務水平有所欠缺,極少數公職人員不作為、慢作為或亂作為,等等。我們要高度重視這些困難和問題,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決。


2015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是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麵深化改革、加快豐順振興發展的關鍵之年。當前,豐順天時、地利、人和,粵東西北和原中央蘇區等振興政策疊加效應將更加顯現,廣州海珠區對口幫扶力度加大,全縣幹部群眾推動發展幹勁足,海內外鄉親支持家鄉建設熱情高,發展麵臨諸多重要契機和有利條件。但我們也要看到,宏觀經濟形勢仍有許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保持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難度加大。因此,我們既要積極化解經濟下行壓力和發展要素製約等不利因素,更要敏銳搶抓“新常態”下的有利機遇,凝聚力量,順勢而為,精準發力,奮力開創振興發展、後發趕超的新局麵。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和省委、市委、縣委全會精神,順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圍繞振興發展主線,緊緊扭住“三大抓手”,全麵落實“兩大振興”政策,充分借助創新驅動,抓項目、育產業,講法治、優環境,惠民生、促和諧,全麵完成好“十二五”規劃目標,規劃好“十三五”發展任務,努力當好振興發展生力軍。

今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2%左右;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7%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2%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以上;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完成市下達年度計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5.3‰以內;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實現今年的目標任務,重點是抓好七方麵工作:

一、全力推進海珠產業園建設,增強產業發展承載力

圍繞2017年基本完成首期5平方公裏園區開發目標,我們要順應豐華興梅產業集聚帶規劃建設的要求,充分借助海珠區的有力支持,堅持生態優先、增量引進、集聚發展,搞好規劃優化,抓好土地儲備,推進基礎設施,強力招商引資,加快建設“生態園區、工貿新城”,努力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融合發展。

完善規劃設計。結合豐華興梅產業集聚帶的規劃建設,邀請廣州市規劃設計院專家團隊深化研究,力爭3月底前完成園區總體規劃和控製性詳細規劃的優化提升,5月底完成生活配套服務區、主要基礎設施、電聲中小微企業創業園等的專項規劃,完成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編製工作。

加大征地力度。總結經驗,充實力量,落實安置,力爭上半年完成現有地塊的征收,新增土地儲備1000畝以上。縣國土、林業部門要優先落實重點項目用地指標,加快項目土地預審和報批,全力保障項目建設用地需要。

完善配套設施。堅持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編製好園區水、電、路、汙水處理、生活配套區的建設方案和年度計劃,統籌推進供水、供電、通訊等工程。

強力招商引資。麵向國內外拓寬招商渠道,深入實施鄉賢回鄉投資興業工程,著力引進一批帶動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稅收貢獻大的優質項目。強化項目跟蹤服務,力促葛洲壩集團等企業簽約落戶。對已簽訂合同的聯和農牧飼料加工等項目,要及時協調解決問題,力爭3月底前進園動工建設。對在建的彙威、瑞豐、鼎新、旺興達、中燃公司等項目,要抓好協調服務,力促下半年建成投產。

二、緊緊依靠科技創新,推動電聲產業轉型發展

圍繞力爭2017年打造產值超百億元電聲產業的目標,突出科技創新,培育產業集群,加快轉型升級,扶持培英、泰昌、旺興達等龍頭企業早日邁進10億元行列,加快打造“中國電聲之都”。

借力專家智庫。實施“引智強企”計劃,與工信部電子五所、南京大學等科研院所在人才培養、成果轉化、技術谘詢等方麵開展戰略合作,激勵引導企業招才引智、科技創新。

編製發展規劃。委托工信部電子五所組織專家團隊開展專題調研,上半年前完成電聲產業發展規劃編製,明確未來5至10年發展目標、方向和重點。深化研究,出台專門扶持政策。

爭取項目資金。爭取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支持,加快創建“中國電聲產品出口基地”。與梅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合作,創建全省出口電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與梅州市質監局聯手,共建省級質量監督電聲產品檢驗站。依托廣州市海珠區科信局力量,建設基於阿裏巴巴的電聲行業平台。用好全省新一輪技術改造政策,爭取更多資金支持,助推電聲企業以技術創新實現轉型升級。

加快成果轉化。鼓勵企業參與各級專項技術研發,組織科技部門、豐順電聲商會搭建技術創新平台,深入開展“產學研”活動,實現資源共享,解決共性難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提供優質服務。深化“暖企”行動,堅持縣領導掛鉤服務企業,深化政銀企合作,著力幫助企業解決用工、用地、融資等難題。

三、加快交通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發展條件

圍繞梅州構建潮汕平原北上拓展腹地的交通樞紐目標,繼續打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謀劃儲備一批重大產業和基礎設施項目,發揮交通水利建設對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

狠抓交通公路建設。主動配合、統籌兼顧,做好梅汕高鐵豐順東站、建橋站站場、商務區和進站道路等規劃建設的前期工作,力促梅汕高鐵、大豐華高速公路豐順至五華段分別在上半年和年底前動工建設。完成省道224線潘田至黃金三合、省道233線留隍至茶背段改造的路基工程。完成省道224線潘田至黃金雙靈段、砂田豐埔橋段水毀路麵修複工程及湯坑至埔農四車道柏油路麵改造、東潘線改造1.44公裏遺留工程,確保“國檢”順利通過。做好國道206線建橋清潭至北鬥石橋頭段改造工程前期準備工作,力爭明年上半年動工改造。爭取省道224線黃金三合至豐埔橋段二級路改造工程、省道334線(G355)新留隍大橋接環城路項目工程立項建設。啟動留隍西岸至潮州赤鳳公路改建、湯坑石橋頭至湯西南礤12.1公裏快速幹線二級公路規劃建設的前期工作。加大治超力度,確保交通運輸安全。

推進水利設施建設。著力抓好總投資2.95億元的5宗全國重點地區中小河流治理、省級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2013、2014年度項目,動工建設豐良河豐良段、建橋段、南礤水、汶水溪、八鄉河、大勝溪6宗全省山區五市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完成龍車溪山洪溝防洪治理工程,開工建設龍峽水庫,實施縣城和豐良、黃金、留隍四大片區“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加快韓江(葛布)水利樞紐工程規劃建設。抓好韓江豐順段航道整治,提高航道等級和改善通航條件。推廣統采統銷試點經驗,促進河砂開采規範有序。認真做好縣城後備水源規劃建設前期工作。

抓好供電、移動、電信通訊保障。協調供電、電信、移動、聯通等有關管線部門,提前謀劃建設豐順新區範圍內的管線專項設施。推進110千伏南湖輸變電工程建設。加快4G通信站建設。

四、紮實推進溫泉宜居城建設,提升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

以建設溫泉宜居城為目標,遵循城市開展建設和經營的規律,科學算賬、精細管理、滾動發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產城融合、城鄉一體,進一步增強縣城和中心鎮集聚產業、人口和輻射帶動發展的綜合服務能力。

突出重點區域。堅持規劃引領,注重城市規劃的相互銜接,統籌推進“三規合一”。圍繞建設梅州城市副中心的定位,依托得天獨厚的溫泉資源,以小圓嶺、種玊上圍等區域為重點,加快招商洽談,加強保護性開發,延續曆史文脈,培育發展休閑旅遊、健康養生、文化創意和旅遊地產等產業。同時,加快韓江生態文化經濟帶規劃建設,抓好規劃編製、基礎設施建設、資源普查、招商引資等工作,推動留隍、潭江、黃金、砂田、小勝五鎮聯動發展。

抓好在建項目。全麵推動投資總額70多億元的一批城建項目建設。豐順碧桂園力爭今年全麵建成,引領發展高品質經典社區。千江客潮風情商業街、羅孚溫泉城市綜合體、千江廣場、美景商城、千江苑等一批億元以上城建項目要取得突破性進展。抓好大山背等舊城改造,引進一批新的城建項目。

創建衛生縣城。加大投入,加強管理,落實責任,綜合整治城市“六亂”等環境衛生問題,確保今年成功創建省級衛生縣城,全麵提升城區環境衛生和管理水平。加快溫泉供水基地和管網建設,啟動虎局輸水管道二期擴建工程,滿足溫泉宜居城供水需求。如期完成汙水處理廠二期集汙幹管和一期升級改造工程。加大市場規劃建設和改造力度,抓好南市場改造的後續完善。加快五鬥種生活垃圾無害化衛生填埋場的升級改造,上半年完成主體工程、年內全麵完工。加強城市綜合治理,推廣環境衛生服務作業市場化經營,重視做好環境綠化、食品衛生、公共場所的傳染病防治和除“四害”等工作。整合水利林業城建等項目,實施蓄水、親水、添綠、造景工程,優化水環境,營造水景觀,規劃建設培英大橋,著力打造榕江北河十裏生態文化長廊。

五、力促文化、生態、農業與旅遊融合發展,加快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毫不放鬆抓好“三農”工作,緊緊圍繞“穩糧增收調結構、提質增效轉方式”的工作主線,深化農村改革,推進科技創新,加強法治保障,推動農業發展由“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早日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加快發展旅遊服務產業。發揮文化和生態等特色優勢,擦亮中國溫泉之城、中國長壽之鄉品牌,堅持文旅、農旅、養旅融合發展,重點實施旅遊功能提升、鄉村旅遊精品建設、精品景區打造等工程,加快推進生態旅遊區建設。支持八鄉山、韓山、馬圖等生態旅遊度假區、鹿湖溫泉度假村、千江溫泉、龍歸飛瀑、龍鯨河漂流、銅鼓峰、九龍嶂等重點景區開發建設,發展鄉村旅遊,完善配套設施,做好宣傳推介,繼續辦好漂流比賽等體育休閑活動。延長產業鏈條,增強綜合效益。要注重挖掘、保護和活化利用古村落、古民居、名人名居和“火龍”、紙花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市場機製,賦予創意內涵,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遊線路。

扶持發展精致高效農業。按照穩糧增收、提質增效、創新驅動的總要求,堅持精耕細作,依靠科技支撐,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圍繞“一鎮一品”,加快發展茶葉、青欖、油茶、紅薯、優質稻等綠色食品,爭取確認茶葉、紅薯等一批全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平和特色農產品綜合效益。支持認證一批無公害農產品、長壽食品、有機食品,培育一批省級農業名牌產品。推動電子商務平台建設,加快農產品市場流通。鼓勵發展綠色健康休閑農業示範園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發展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農民綜合素質提升計劃,培育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民,激發廣大農民的創造、創新、創業能力。建立完善疫情預警預報和應急處置機製。以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為重點,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重視發展農村各項事業。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引導和規範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盤活農村土地資源。堅持“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並進,鼓勵鎮村搞好農村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打造一批新的示範村。認真抓好政策性涉農保險工作。啟動水土保持規劃,大力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加強水庫、山塘、農村飲水安全等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建立農村留守老人、兒童、婦女的關愛和服務體係,讓“三留守”人員有依靠、有保障。按照“改造自我、服務農民”的總要求,紮實推進供銷社綜合改革試點,著力推進組織、服務、經營和管理體係創新。

六、著力增強民生福祉,以民生改善檢驗振興發展

群眾利益無小事,改善和保障民生是政府的根本職責。我們要主動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積極回應民生訴求,切實加大民生投入,用心辦好民生實事,努力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縣人民。

提升生態環境。堅持綠色發展,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堅持“以人為本、質量為先、效益為重、永續為要”的指導思想,圍繞建設好廣東北部連綿山體森林生態屏障的總體要求,紮實開展新一輪綠化豐順大行動。突出抓好四大工程,今年全縣要完成森林碳彙林工程建設12萬畝,新建生態景觀林帶32公裏,建設鄉村綠化美化示範村6個。尤其要打好綠化造林攻堅戰,確保在6月底之前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今年的造林建設任務,如期實現“一消滅三改造”目標。要克服“重造林輕撫育”的思想,及時開展新造幼林、中幼林的有效撫育,確保如期成林。抓緊推進全縣森林、林地、濕地、物種等四條林業生態紅線劃定工作。加強森林消防專業隊伍和巡山護林隊建設,認真落實森林防火責任製。紮實開展南粵水更清行動,推動實施韓江上遊跨省界流域汙染治理等重大環保工程。重視防治大氣汙染,深入推進機動車尾氣、油煙、噪聲汙染和道路、工地揚塵的綜合治理。深化城鄉環境衛生整治,加強農村生活汙染、畜禽養殖汙染、農業麵源汙染的防治,解決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問題。實施最嚴格的耕地、林地、水資源等保護製度,實行環保、國土、林業等部門執法與公檢法聯動,及時有效打擊各類破壞林地、耕地、汙染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合法生態環境權益。

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深化社會體製改革,探索建立可操作的綜合監管機製。加快推動社會工作“示範鎮、示範社區、示範村”創建活動,打造一批社會工作亮點。運用優秀客潮文化傳統和現代法治理念,發揮村民理事會作用,推進基層自律自治,促進農村穩定和諧。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提高專業社工、誌願者隊伍建設水平。完善綜治信訪維穩平台建設,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加強農村基層治理創新,實施“平安細胞”工程,推進群防群治。堅持露頭就打、打早打小,堅決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平安和諧就在身邊。鞏固安全生產長效機製,及時排查整治事故隱患,從源頭上遏製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規劃建設第二消防站。完善網上信訪建設,進一步暢通群眾訴求渠道。有效整合各類應急資源,全麵提升綜合應急能力。

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落實完善促進就業創業政策,以創業帶動就業,突出抓大學生等重點群體的就業服務,實現新增城鎮就業3500人,創業帶動就業3000人,組織勞動力晉升培訓3000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3.5%以內。進一步完善社保體係,充分調動企業和職工的參保積極性,多措並舉、狠下決心,確保全麵完成市下達的社會保險擴麵征繳任務。推廣居家養老模式,鼓勵社會化敬老院建設。鞏固提升“創強”成果,力爭上半年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驗收。加快推進“三個一”實驗學校建設,確保明年秋季全部交付使用。支持辦好電視大學和職校,探討與市技師學院、市職校開展校企合作,大力培養實用型緊缺人才。重視推進食品安全示範學校食堂建設。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加快中醫院搬遷新建,進一步提升縣、鎮綜合醫療服務機構技術水準和服務水平。聚焦項目、聚焦產業、聚焦學技幫扶,確保完成70個重點幫扶村、4666貧困戶16670貧困人口脫貧任務。全麵完成“兩不具備”貧困村移民搬遷安置任務。規劃建設殘疾人康複中心。堅持人口均衡發展,穩定適度低生育水平。推動“質量強縣”工作。重視做好老年人、婦女兒童事業,推動國防動員、人防、雙擁、對台、氣象、防災減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和人事編製,以及統計、打私、方誌、檔案等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七、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建設守法誠信、高效廉潔政府

縣政府在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縣委領導下開展工作,在法治軌道上依法辦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盡心盡力對人民負責,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型服務型政府,努力營造政府依法行政、企業依法經營、市民依法行為、社會依法運轉的良好局麵。

堅持依法行政,對人民負責。貫徹落實中央決定和省、市、縣實施意見,深化行政審批製度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和管理方式。健全行政執法責任製、評議考核製和責任追究製,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強化執法監督和行政問責,堅決懲處行政執法中不作為、亂作為和失職瀆職現象,防止違法施政問題發生。推行政府權力清單製度,強化政府信息公開,推進政府行政權力運行公開。大力推進“六五”普法和法治廣東建設五年規劃,完善健全法律顧問製度,發揮好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的作用。重視法律人才隊伍培養。健全重大行政決策機製,嚴格落實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的法定程序,提高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

堅持高效施政,為人民服務。認真落實“三嚴三實”要求,大力弘揚求實精神和務實作風,說實話、幹實事、出實效。進一步健全完善層層負責、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抓落實機製,做到工作有部署、有督查、有考核、有結果、有獎懲。堅持問題導向,突出改革創新。繼續在政府部門開展“微改革、微創新”。紮實推進“兩建”工作,深化商事製度改革,加快建設信息綜合平台,強化後續監管。深化財稅體製改革,完善預算編製和政府性債務管理體係,全麵規範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推進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完成縣廣播電視台宣傳與經營“兩分開”改革。完善綜合亚博网址链接 中心、網上辦事大廳和“12345”政府熱線等平台建設,完善信息發布渠道,拓寬政府和社會的溝通渠道。加快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製度和工資製度改革,統一規範發放津補貼。完成公務用車製度改革。

堅持廉潔從政,受人民監督。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製,堅持不懈抓好廉政教育、製度、監督並重的懲防體係建設。深入開展“廉潔城鄉”創建活動,推動全縣廉潔文化建設。嚴格執行新《預算法》,建立健全全麵規範、公開透明的預算製度,繼續壓減“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深化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加強對重點項目、重要資金和重大工程的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堅決糾正各種不正之風。強化對重點工作和民生實事的督查督辦,組織開展行風政風評議活動,堅決整治懶政、怠政現象。嚴格執行縣人大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加強與縣政協協商並自覺接受民主監督。強化公務員教育培訓和管理,建設一支懂法守法、勇於當擔、敢想敢幹的公務員隊伍,努力建設團結和諧、勤奮敬業、清正廉潔的政府班子。

各位代表!今年,我們將繼續推進十項惠民工程,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的實惠。一是提高底線民生保障水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從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100元;城鎮和農村低保補助人均月補差水平從334元和148元分別提高到375元和173元。五保對象供養標準提高到縣上年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孤兒集中供養水平從每月1150元提高到1240元,分散供養水平從每月700元提高到760元。殘疾人生活津貼從每年600元提高到1200元,重殘護理補貼從每年1200元提高到1800元。二是推進教育公平均衡發展。城鄉免費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小學從950元提高到1150元,初中從1550元提高到1950元。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標準,從每生每年1500元提高到2000元。縣屬中等職業學校免學費補助標準,從每生每年2500元提高到3000 元。實施高中階段殘疾學生免學雜費、課本費政策。三是提高醫療衛生保障水平。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35元提高到40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從年人均320元提高到380元。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即時結算聯網醫院從6家增加到12家。建立縣級疾病應急救助製度。四是提升養老服務水平。為80周歲以上老人、60周歲以上困難群體(低保、五保、優撫對象及“三無”人員)購買意外傷害保險。五是優化生態環境。擴大省級生態公益林麵積35萬畝。規劃建設2個森林公園和2個濕地公園。建設提升豐順公園等一批文體公園和社區小公園。六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新開工建設179套(戶)公共租賃住房(含租賃補貼)。完成3993戶農村危房改造。七是改善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開展巨災保險改革試點工作。完成60公裏新農村公路硬底化改造。建設3個中心鎮汙水處理廠。開展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試點工作。八是完善公共文化體育服務。建成5個農村文化俱樂部。實施公共大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符合具備開放條件的單位、學校體育場館向公眾開放率達50%以上。九是提高城區交通便民水平。力爭上半年沿江東路、豐達路建成通車,下半年縣城連接湯西的西環路複工建設。改造提升一批市政道路。十是加強公共法律服務。全麵開展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對全縣282個村(社區)按每個不低於1萬元的標準予以補助,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對村(社區)法律顧問公益性服務進行補貼。

各位代表!機遇千載難逢,態勢催人奮進。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縣人民,以聞雞起舞、舍我其誰的使命感,以隻爭朝夕、久久為功的責任心,開拓創新,真抓實幹,確保全麵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為當好振興發展生力軍,加快構建“財豐人順、幸福豐順”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附:

名詞解釋


1.三大抓手:指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產業園區建設、做大做強地級市中心城區。

2.兩條底線:指守住社會穩定和生態保護。

3.豐華興梅產業集聚帶:發揮豐順、五華、興寧和梅縣資源稟賦、交通條件、產業基礎、人力資源及土地資源較為豐富的優勢,以豐順、五華、興寧、梅縣等地的產業園(集聚地)為重點,依托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規劃建設豐順、五華、興寧、梅縣、佘江產業集聚帶,促進優勢產業集聚發展。

4.“三個一”實驗學校:為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推動教育均衡發展,梅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在市及各縣(市、區)城區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1所實驗中學、小學、幼兒園的決策部署。

5.微改革、微創新: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由問題倒逼、牽引推動改革,從細節處著眼、從細微處創新,優化行政流程,提升行政效率,解決實際問題,方便群眾和企業,營造宜居宜業環境。

6.新常態: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中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這是新一代中央領導首次以新常態描述周期中的中國經濟,主要特點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7.三規合一:是指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中涉及到的相同內容統一起來,並落實到一個共同的空間規劃平台上,各規劃的其它內容按相關專業要求各自補充完成,即為“三規合一”。

8.一消滅三改造:按照省部署,從2012年開始至2015年,用四年的時間消滅全市現有的111.7萬畝宜林荒山,改造227.2萬畝疏殘林、純鬆林和布局不合理的速生林,加快生態修複,構建生態屏障,增加森林碳彙。

9.三嚴三實:2014年3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安徽代表團參加審議時,關於推進作風建設的講話中,提到“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的重要論述,稱為“三嚴三實”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