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15年3月11日在五華縣第十四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五華縣人民政府縣長 範宜軍
各位代表:
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4年工作回顧
2014年,縣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和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搶抓粵東西北和原中央蘇區兩大振興政策以及廣州對口幫扶的機遇,扭緊“三大抓手”,堅守“兩條底線”,大力推進“兩新兩特兩重點”、惠民生、促和諧、強隊伍各項工作,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拓創新,攻堅克難,較好地完成了縣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狠抓實體經濟發展,綜合實力持續增強
經濟總量不斷壯大。全縣生產總值110.5億元,比增9.8%;財政總收入44.9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3億元,分別比增33.0%、27.9%;國稅組織收入2.9億元、地稅組織收入5.0 億元,分別比增11.8%、36.4%;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3.7億元,比增39.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8億元,比增10.6%;外貿進出口總額1.66億美元,比增33.6%;實際利用外資1249萬美元;全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188.7億元、貸款餘額58.1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20.0%、20.5%。
園區建設步伐加快。積極參與“豐華興梅產業集聚帶”規劃,啟動河東生態工業區規劃建設。廣州番禺(五華)產業轉移工業園獲省認定為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投入1.7億元,新征土地2756畝,平整土地1300多畝,完成了工業四路、三坑路中段的道路硬底化建設和工業大道、二橫路等綠化亮化工程。加大閑置土地和廠房清理力度,“雙控”措施得到有效落實。全年園區實現產值44.8億元、工業增加值9.9億元、稅收1.28億元,分別比增63.6%、14.0%、18.1%。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大力實施“鄉賢回歸投資興業工程”,依托廣州全麵對口幫扶的平台,突出產業鏈招商、以商引商。全年共引進項目23個,其中鄉賢回歸投資項目13個,計劃投資總額104.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額71.7億元。華陽包裝、權致服裝、立信織造、合成紙業等7家企業實現投產,海宴酒業、創盛工貿二期、冠華傳導二期、鬆盛實業等19家企業加快建設,引進香雪製藥等一批優質項目。
工業經濟加快發展。大力開展暖企服務活動,支持富勝實業、創盛工貿、隆華塑膠、仁隆電子等企業增資擴產,支持健和包裝、凸版藝彩、永藝廚具等企業擴大外貿進出口。眉山水泥廠年產100萬噸水泥粉磨站技改項目順利完成,近期可投產。新增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縣實現工業總產值81.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0.4億元、增加值11.4億元,分別比增24.3%、33.4%、25.9%。
特色農業穩步發展。紮實推進60個耕山致富示範點建設,全縣新開墾連片百畝以上基地63個,新增油茶1萬畝、特色水果1.3萬畝、茶葉2440畝,發展特色水產養殖基地16個,收購幹煙葉3.8萬擔。新增省級名牌農產品4個、省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04家。鬆崗嶂有機茶葉專業合作社、富強農副產品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國家級示範社。雙華鎮被評為市級板栗專業鎮,岐嶺鎮榮福村、華城鎮黃埔村、橫陂鎮夏阜村、安流鎮紅山村成功申報為廣東省名村。順利完成縣種子公司轉製。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4.8萬畝。全縣糧食播種麵積82.4萬畝,總產30.1萬噸。全縣農業總產值48.8億元、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9387元,分別比增4.1%、11.4%。
文化旅遊快速發展。成立五華縣獅雄山秦漢遺址管理處。雙龍山、新豐寨、鼎德信、頤星湖等休閑旅遊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橫陂鎮夏阜村西門寨和雙華鎮虎石村下門寨被評為省級古村落。成功創建了華城鎮新一村、河東鎮牛石村等5個市級農村文化俱樂部。全年實現旅遊接待36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4.8億元,分別比增60.0%、65.0%。
財稅金融健康發展。整合資產資源,創新融資模式,全年融資6.3億元,有力保障了重點項目建設。出台縣重點項目管理、考核辦法,規範了重點項目建設資金監管。金融運行平穩,省農村普惠金融試點縣等農村金融改革紮實開展,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改製為農村商業銀行工作順利推進。
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交通公路建設強力推進。投入19.9億元,加快高速公路建設和縣內路網改造提升。汕湛、平興高速五華段實現無障礙施工,啟動興華高速(含佘江支線)五華段征地拆遷,積極對接豐順至五華高速公路前期各項工作。省道S228線五華大橋至琴江大橋段升級改造為一級公路。省道S120線河東圩鎮至再新段升級改造工程、縣道X960線華陽至龍村段、縣道X035線蝙蝠石至中興公路、縣道X033線棉洋至雙華段一期工程、熱礦泥旅遊專線公路和楓林至平安寺公路基本建成。縣道X003線金坑至龍村公路動工建設。修複重建34座水毀橋梁。完成農村公路硬底化202公裏。
水利建設加快推進。121宗省級水利示範縣項目已完工101宗。3宗中小河流治理工程、4宗小流域治理工程、19宗小型灌區改造工程和241宗“8·17”洪災水毀水利修複工程基本完成。琴江河橫陂段、雙華段治理工程和益塘水庫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示範工程紮實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任務基本完成,解決了34.6萬群眾農村飲水安全問題。
電網和信息化建設加快。梅州(五華)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移民安置規劃大綱獲省政府批準,安置規劃報告通過審查,項目核準涉及27個專題報告編製和審查已完成23個,移民安置點征地工作基本完成,啟動了籌建期工程1325畝土地的征拆工作。投入7000多萬元,升級改造了農村電網,惠及3.4萬戶17萬人。完成13個中低壓配電網基建項目和岐嶺鎮3個村、梅林鎮2個村小水電自供自管區域用戶接管工作。移動3G網絡覆蓋範圍不斷擴大,4G網絡順利開通,積極推廣智慧wifi、護林e通。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充分利用中小企業電子商務交易平台五華怡購網,拓寬銷售渠道。
三、統籌城鄉建設管理,人居環境得到改善
縣城建設加快推進。完成縣城中心城區27平方公裏的控製性詳細規劃和琴江新區13.5平方公裏的規劃編製。投入4億多元完善縣城基礎設施,環城大道建成通車,全麵完成了水中堤、上壩堤升級改造工程和澄湖堤加固工程,高標準完成了園新路、建設南路改造,打通了富強路、水中堤水寨大橋、上壩堤琴江大橋、縣三小至員瑾堤等9個市政工程節點,新增縣城道路13.9公裏;完成了琴江大橋至華興大橋沿河兩岸及員瑾堤、澄湖堤亮化工程;親水公園二期、獅山公園、上壩公園建成開放,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華園市場投入使用;長樂大橋、新水寨肉聯廠、城區天然氣場站和管道管網等一批市政工程紮實推進;啟動了人民公園人居環境改善工程。設立縣公共事業服務中心,理順城市管理體製機製,全力推進“廣東省衛生縣城”創建工作,縣城麵貌得到明顯改善。
鎮村環境持續改觀。完成16個建製鎮總體規劃修編、337個行政村村莊整治規劃編製。深入推進“和諧美麗鎮村”創建,各鎮2個以上村(居)創建為“和諧美麗鎮村”示範點,實施了省道S238線安流圩鎮段亮化、華城鎮環城街、郭田圩鎮文體廣場等一批市政改造提升工程,完善了一批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備設施。
生態文明建設得到加強。積極推進“一消滅三改造”,完成碳彙造林18.1萬畝、森林撫育26.7萬畝,造林備耕15.9萬畝,認捐認種造林1.2萬畝。建成18個“鄉村綠化美化示範村”。蒲麗頂森林公園景觀得到提升。落實森林防火責任製,森林資源管護得到加強。革命烈士陵園建設紮實推進,完善縣殯儀館設施建設,縣級公益性生態公墓一期工程基本完成。縣城汙水處理廠二期建成運行,動工建設華城、安流汙水處理廠。依法關閉3家落後產能水泥企業,完成全縣57個加油站的油氣回收治理改造任務。
國土資源管理更加規範。抓好土地儲備和用地報批,全年收儲土地40宗1045畝,城區和城市建設擴展區七宗重點地塊完成征儲1922畝,報批用地10批次10113畝,保障了重點項目建設用地。完成了長布鎮梅塘村、棉洋鎮平安村老虎岩和登佘中學等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工程,地質災害隱患點遞減13%。嚴格落實耕地保護責任製,大力整治違規違法用地行為。對非法采礦行為整治始終保持高壓態勢,礦產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四、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扶貧開發工作有新成效。大力推進新一輪103個重點幫扶村扶貧開發工作,累計投入幫扶資金5.3億元,加快重點幫扶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實村集體項目2209個,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7370元,比上年增長64.1%。完成4300戶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造任務。
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積極實施“雙提雙帶”工程,培訓各類勞動力1.85萬人次,轉移就業1.41萬人次,新增城鎮就業人員5106人。“五險”收入達到3.34億元,實現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全覆蓋目標。積極實施大額醫療費“二次補償”,全年支付大額醫療費1400多萬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城鄉居民醫保補助標準、農村五保供養標準、殘疾人生活津貼標準等得到提高。理順了敬老院管理體製。縣救災物資儲備倉庫建設紮實推進。完成100套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周江、龍村、雙華等6個鎮便民服務中心建成使用。
教育事業發展勢頭良好。縣鴻雲實驗小學建成使用,縣華僑實驗中學建設紮實推進。認真落實山區和邊遠地區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崗位津貼。橫陂、周江、潭下、長布、龍村5個鎮和縣直學校通過省教育“創強”督導驗收。投入5.3億元,順利實現教育強鎮全覆蓋目標,成功創建了省教育強縣、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
衛生計生水平明顯提升。順利完成衛生計生機構改革。縣120公共衛生應急指揮中心投入運行。基本完成縣婦幼保健院住院大樓、安流鎮中心衛生院住院大樓、龍村鎮中心衛生院門診綜合大樓建設。全縣無償獻血量61.7萬毫升,比去年增加12.3萬毫升,創曆史新高。為508名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免費複明手術。免費為4758人實施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全縣63%的村(居)開展“人口計生服務村村行”活動,年度人口計生目標任務全麵完成。
社會保持持續穩定。“平安五華”創建工作有序推進,開展了社會治理服務平台建設,在全市“客都民意警務”考核中榮獲第一,嚴厲打擊涉黑涉毒涉賭等違法犯罪活動,社會治安持續好轉。紮實推進全縣“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試點工作,加強縣鎮村綜治信訪維穩中心(站)建設,大力宣傳新信訪條例,妥善化解一批信訪積案,群眾進京到省上訪人數分別下降81.3%、56.7%。縣應急平台建成運行。完成了轉水鎮火災隱患專項整治。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深入開展“八打八治”打非治違專項行動,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的安全監管整治得到加強,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
各項社會事業統籌發展。順利完成了第三次經濟普查和村級換屆選舉工作,村幹部補貼標準得到提高。積極實施“陽光征兵”工作。成功承辦了市七運會,我縣代表團金牌總數第一。完成了安流、潭下鎮全民健身工程建設任務,建成1個社區體育公園和2個標準足球場,“足球三進”活動加快推進。華城鎮被評為“全國重點鎮”,河東鎮河東社區被評為“全國科普示範社區”。外事僑務、對台事務、雙擁共建、廣播電視、氣象、檔案、方誌、宗教、物價、供銷、婦女兒童、人防、打私、住房公積金等各項事業取得新發展。
五、堅持為民務實清廉,政務環境得到優化提升
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聚焦“四風”,整改關係群眾切身利益問題801個,解決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裏”問題647個。自覺接受縣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26件代表議案建議和29件政協委員提案全部得到辦複。“六五”普法深入開展,我縣被評為全國“六五”普法中期先進縣。深入推進反腐倡廉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大力整治辦公用房和公務用車問題,“三公”經費壓減806萬元,同比下降18.4%。完成審計項目44個,涉及金額5879萬元。縣行政服務中心有序運行。商事登記改革全麵推進,新增市場主體3910家,比增12.4%。清理、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審核清理297項,清理壓減比例達55.1%,政務環境得到優化提升。
各位代表!2014年是全縣上下攻堅破難、主動作為的一年,是我縣經濟社會持續加快發展的一年,2014年成績的取得,是全縣上下共同努力的結果,離不開縣委堅強領導和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得益於省市有關單位和廣州市、番禺區的大力幫扶。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省市屬駐五華單位、駐五華部隊、武警消防官兵,向所有關心和支持五華發展的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和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還麵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發展水平低。人均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少,均處於全市末位;本級財力小,自給能力差。二是工業基礎薄弱。缺乏龍頭帶動項目,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僅有27家,數量全市最少,已成為我縣經濟發展的短板。三是交通條件落後。全縣交通公路通車裏程僅占全市的18.4%,路網分布不合理,南部交通亟待改善。四是城鎮化水平低。城市配套功能不健全,公共服務設施不夠完善,城鎮化率低於全市14個百分點。五是加快發展氛圍不夠濃厚。一些幹部“庸懶散拖”、無所謂現象仍然存在,破難攻堅的辦法不多,改革創新的銳氣不足,工作標準不高,政府行政效能仍需進一步提升,等等。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切實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15年工作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省、市有關會議精神,按照縣委十二屆五次全會要求,以建設“工業新城,長樂之鄉”為目標,積極搶抓建設“豐華興梅產業集聚帶”機遇,用好粵東西北和原中央蘇區兩大振興政策,繼續推進“兩新兩特兩重點”,扭緊產業園區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縣城擴容提質“三大抓手”,統籌生態建設、民生保障和改革創新工作,全力推動我縣經濟社會加快發展。
今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生產總值增長11%以上;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以上;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增長11 %以上。為實現以上目標任務,我們重點抓好六方麵工作:
一、以園區建設為抓手,提升工業經濟發展水平
加快園區擴能增效。主動融入“豐華興梅產業集聚帶”建設,積極探索園區建設管理新機製。完成河東生態工業區首期控製性詳細規劃,征地2000畝、平整土地1000畝,規劃建設供水、供電、通信等配套設施,規劃建設汙水處理廠和長樂大橋至工業區道路,建成工業區主幹道路。辦好廣州番禺(五華)產業轉移工業園,征地1500畝、平整土地1000畝,完成工業大道至五華河連接線、羅湖板塊路網、農科所板塊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任務,遷移三坑路、二橫路等高壓供電線路。力促海宴酒業、航威斯電子、新明興實業、鴻盛實業等8家企業建成投產。全麵完成穀城項目征地拆遷等前期各項工作並簽訂合同。動工建設香雪製藥、節能科技園、華城電纜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園區產值、工業增加值、稅收均增長35%以上。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落實招商引資責任製,縣五套班子領導帶頭每人引進1個項目以上。組建專業招商隊伍,利用廣州市、番禺區招商平台,做好招商推介工作。充分發揮駐外機構、商會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繼續實施“鄉賢回歸投資興業工程”,重點跟進紅木家具加工銷售基地等一批鄉賢回歸項目。全年引資70億元以上,其中引進1個投資10億元以上優質大項目。
全力服務企業發展。做大做強五金機電、食品醫藥、家居建材等主導產業,全力支持富翊達實業、洋京塑膠等企業增資擴產,力促長樂燒、井得電機、輝駿科技、華陽包裝、冠華傳導等企業爭創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扶持輝勝達、創盛工貿、凸版藝彩、永藝餐具等進出口龍頭企業發展。新增10家以上規上工業企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5%以上。
加強財稅金融工作。深化財稅改革,強化財稅收入和監管,著力提高理財能力,全力保障重點項目建設。積極搭建政銀企擔融資對接平台,支持金融機構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有效緩解融資難問題。完成省農村普惠金融試點縣工作,推進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改製為農村商業銀行。
二、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著力改善發展條件
加快交通公路建設。全力確保汕湛、平興高速五華段無障礙施工並建成通車。完成興華高速(含佘江支線)五華段征地拆遷工作,確保全線動工建設。主動做好豐順至五華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促早日動工建設。升級改造省道S120線華陽至安流段、省道S120線橫陂東山至河東洋桃段、省道S238線周江至安流段、省道S239線華城圩鎮段。加快推進省道S228線華城高速出口至河東段一級公路改造、縣道X003線梅林金坑至龍村金龍段公路建設。動工建設琴江公路、郭田至雙華公路、縣道X031線橫陂至周江段等項目。規劃建設興華高速五華互通至縣城和汕湛高速華陽互通至龍村連接線,謀劃儲備一批交通公路項目。新建安流安緣大橋、梅林琴口大橋、轉水馬河大橋。完成剩餘15座水毀橋梁重建任務。
加快水利設施建設。全麵完成省級水利示範縣項目建設任務。完成9宗120.7公裏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岩前水庫、東方紅水庫灌區改造工程和華城、岐嶺內澇整治工程建設。啟動河道“三清”工作和全縣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立健全河道采砂管理長效機製,鐵腕整治非法采砂行為。
加快電網和信息化建設。完成梅州(五華)抽水蓄能電站剩餘4個專題送審報批工作和籌建期工程征地拆遷任務,啟動2個移民安置點建設,確保上半年獲省政府核準開工建設。加快裝機容量4.9萬千瓦風電項目建設前期工作,力促取得項目核準。改造77個農網低電壓台區和259個中低壓配電網項目,完成110千伏獅潭、楓林輸變電工程建設任務。支持企業加快電子商務發展,建成電子商務產業示範區。完善寬帶網絡設備設施,全力提升信息化水平。
三、以縣城擴容提質為抓手,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
加快縣城建設。推進琴江新區3平方公裏起步區規劃建設。加快推進碧桂園二期、人民公園人居環境改善工程、奧園城市綜合體項目首期建設。打通工業一路與環城大道連接線,動工建設環城大道東延線。升級改造羅湖堤、蓮洞堤和華興北路、公園路、水潭東路車站段等道路。完成長樂大橋、下壩堤濕地公園建設。加快縣城天然氣場站和管網建設。建成華城中燃供氣站場,規劃建設安流中燃供氣站場。加快推進“三位一體”環衛設施建設,擴建修建一批農貿市場,完成水寨大道“嚴管示範路”建設,開展垃圾收集、城管網格化、建築工地文明施工等專項整治,全力實現“創衛”目標。同步推進水寨鎮、河東鎮創建“廣東省衛生鎮”活動。
加快“和諧美麗鎮村”創建。紮實推進華城鎮城鎮村、維新村幸福村居示範片建設,打造華城鎮城鎮村、轉水鎮益塘村、水寨鎮蓮洞村、橫陂鎮近江村、龍村鎮水南村為縣級美麗鄉村示範點。各鎮規劃建設一個森林公園、一個農貿市場,升級改造一段圩鎮街道。狠抓城鄉垃圾處理工作,完成“一鎮一站、一村一點”建設任務,規劃建設華城、安流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做好村改居委試點工作。加強用地調規報批和土地儲備工作,收儲土地2000畝以上,嚴厲打擊占用耕地建房等違規違法用地行為,規範農村建房和礦產資源管理。
四、以生態文明建設為重點,加快綠色富民產業發展
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繼續推進耕山致富示範點建設,新增20個百畝以上農業基地,新開發種植水果10000畝以上、茶葉3000畝以上、蔬菜2000畝以上,穩定烤煙種植麵積。高標準建設農業科研示範基地。完成3.8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加快推進茶亭崗現代農業主題公園和農產品展示中心建設,規劃建設縣城農產品冷藏庫和雙華板栗加工廠。培育發展10家以上縣級農業龍頭企業和50家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大現代農業扶持力度,紮實推進“一鎮一品”、“一村一品”建設,新增3個以上省級名牌農產品,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業農村經濟持續發展。
大力發展生態林業。積極推進新開通的高速公路沿線生態景觀林帶建設、森林進城圍城和“五沿”地段綠化美化工程。改造提升蒲麗頂森林公園,規劃建設水寨星湖嶺、河東天雲嶺森林公園和長樂濕地公園、潭下寶山嶂縣級自然保護區及華城、周江、橫陂、雙華、梅林、棉洋、長布等7個鎮森林公園。完成13.4萬畝森林碳彙重點生態工程和76個鄉村綠化美化工程建設。大力發展現代林業和林下經濟,打造一批林業龍頭企業。繼續深化森林防火體製改革,嚴防森林火災發生,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省級生態公益林麵積達200萬畝以上。
大力發展特色文化旅遊。創建10個市級農村文化俱樂部,建成150個行政村公共電子閱覽室。加大旅遊設施建設力度,動工建設華城觀源至獅雄山旅遊公路,加快推進雙龍山、新豐寨、鼎德信、寨頂巷古村落等旅遊項目和長布元坑現代足球發源地建設,支持熱礦泥溫泉山莊升級改造。做好曆史文化名人故居、文物修繕保護工作。做好獅雄山秦漢遺址的規劃編製和招商引資工作,擦亮特色品牌。全年旅遊接待量、旅遊收入均增長30%以上。
五、以保障底線民生為重點,促進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完善社會保障體係。加大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力度,紮實推進新成長勞動力“雙百工程”,確保有意願接受培訓的新成長勞動力100%得到培訓、100%就業。加大社保擴麵征繳力度,提高社會保險支付能力。加快救災物資儲備倉庫建設。建立居家養老中心,動工建設殘疾人康複中心。
完成新一輪扶貧開發任務。積極抓好產業扶貧和示範點建設,大力推進河東鎮河口村、沙渴村等8個村和潭下鎮金石村、柏洋村2個村的重點示範片區建設。穩定重點村集體經濟收入,發展貧困戶增收項目,確保1.27萬戶貧困戶全部實現穩定脫貧,全麵完成三年幫扶任務,爭取在考核中取得優異成績。
加快教育和衛生計生事業發展。大力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確保通過評估驗收。合理調整縣城學校布局,建成縣華僑實驗中學,啟動縣第六小學、職業技術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加強教師培訓和師德師風建設。深化衛生體製改革,紮實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加快油田、大都、中興、新橋、雙頭等5個衛生院改造步伐。推進華城、水寨衛生院整體搬遷。動工建設縣人民醫院門急診綜合大樓、縣中醫院外科綜合樓和康泰醫院。繼續加大無償獻血工作力度,保證臨床醫療用血需求。抓好定點結紮、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深入開展“人口計生服務村村行”活動,嚴格人口計生責任製考核,全麵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全力推進“平安五華”創建工作,加快各鎮社會治理服務平台建設,繼續完善社會治安視頻建設,加大違法犯罪行為打擊力度。加強網絡安全監管,建立健全輿情會商研判和重大輿情快速反應機製。加大矛盾糾紛化解力度,堅決打擊違法信訪行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樹立正麵典型,傳遞正能量。嚴格執行安全生產“一崗雙責”製度,堅持每月專題研究安全生產工作,繼續保持“打非治違”專項行動的高壓態勢,堅決遏製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推進其他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啟動“廣東省文明縣城”創建工作。紮實抓好縣體育後備人才訓練基地建設,全麵推進“足球三進”活動、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和社區體育公園建設。加快推進公益性生態公墓二期、殯儀館基礎設施、革命烈士陵園建設。做好不動產統一登記前期準備工作。全麵鋪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加大大氣汙染防治力度,完成3.55%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守住環境保護底線。規劃建設國防教育訓練基地,創建省“雙擁模範縣”。不斷加強征兵、氣象、糧食、供銷、人防、打私、應急、方誌、檔案、廣播電視、宗教、外事僑務、對台事務、住房公積金、婦女兒童、老年人等工作,統籌協調各項事業全麵發展。
六、以作風建設為重點,提高政府工作效能
大力推進依法治縣工作,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和縣政協民主監督,積極接受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鞏固和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做好鎮幹部駐點直接聯係群眾工作,解決好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裏”問題。完善抓落實和目標責任管理機製,嚴格執行重要工作“限時辦結製”,深入開展“微改革、微創新”,建立健全政府部門公開承諾製,提高辦事效率。強化對重點工作、民生實事的督查落實,堅決整治懶政、怠政行為。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落實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製度和工資製度改革,實現津貼補貼統一發放。繼續深化商事登記製度改革,審批事項和辦結時限分別壓減70%、50%。拓寬縣行政服務中心業務範圍,完善網上辦事大廳建設,完成鎮級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簡化辦事程序,提升行政效能。嚴格執行新預算法,強化預算剛性,加強審計監督。完成公車改革,厲行節約,壓減“三公”經費。
各位代表,為切實解決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迫切問題,今年我們將集中力量辦好“十件民生實事”。
一是提高底線民生保障水平。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從80元/人/月提高至100元/人/月;將城鎮和農村低保補助補差水平從334元/月和148元/月分別提高至375元/月和173元/月;城鄉低保標準城鎮由370元/月提高至415元/月,農村由250元/月提高至275元/月;將五保對象供養標準由5520元/年提高至5897元/年;將孤兒集中供養水平從1150元/月提高至1240元/月,分散供養水平從700元/月提高至760元/月;將城鄉醫療救助人均補助標準從934元/年提高至1556元/年;將殘疾人生活津貼從600元/年提高至1200元/年,重殘護理補貼從1200元/年提高至1800元/年。
二是促進教育資源公平均衡配置。將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小學公用經費補助標準從950元/生/年提高至1150元/生/年,初中從1550元/生/年提高至1950元/生/年。將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生生均公用經費提高至小學不低於每年6000元、初中不低於每年9750元。對縣屬中等職業學校免學費補助標準從2500元/生/年提高至3000元/生/年。實施高中階段殘疾學生免學費。將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標準從1500元/生/年提高至2000元/生/年。對接收本縣戶籍3-5周歲殘疾兒童的公辦或民辦幼兒園,按不低於1000元/生/年的標準補助。
三是提升醫療衛生水平。建立疾病應急救助製度。將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從35元/人提高至40元/人。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從年人均320元提高至360元。為部分衛生院配備“五個一”醫療設備。
四是提高就業培訓水平。培訓勞動力1萬人(次)以上,轉移就業1.8萬人(次)以上;新增城鎮就業人員4900人以上,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500人,創業帶動就業3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2.4%以內。
五是提升養老服務水平。為80歲以上老人、60周歲以上困難群體(低保、五保、優撫對象及“三無”人員)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免費提供城鄉居民殯葬基本服務,減免7項基本服務收費。
六是加強住房保障。新建保障性住房100套,完成棚戶區改造446戶,新增廉租住房租賃補貼50戶。完成農村危房改造4413戶。
七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實施桂田水庫供水水源保護工程和益塘水庫水源水質保護工程,完成華城、安流鎮汙水處理廠建設。
八是實施交通便民工程。啟動縣汽車客運站遷建工作。完成農村公路硬底化100公裏。優化、新增縣城公交線路,為居住在縣城的60周歲以上老人、殘疾人免費乘坐縣城公交車。
九是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實施“放心菜”、“放心肉”工程,建成運營新水寨肉聯廠。實施學校食堂“陽光廚房”工程,推進食品安全示範學校食堂建設。
十是完善公共法律服務。全麵開展“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對全縣各村(居)按每村(居)不低於10000元/年的標準予以法律工作者補助,為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援助。
各位代表!五華正處在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縣人民,凝心聚力,搶抓機遇,破難攻堅,銳意進取,全力建設“工業新城,長樂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