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工作報告 > 區縣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1月25日在蕉嶺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來源:蕉嶺縣人民政府  時間:2024-01-25 11:16:48  瀏覽:-
字號:

政府工作報告

——2024年1月25日在蕉嶺縣第十六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蕉嶺縣人民政府縣長  劉裕君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3年工作回顧

  2023年,縣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縣委的堅強領導下,順利完成縣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全縣生產總值實現114.3億元,比增7.6%、居全市第二;固定資產投資比增41%、居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增12.6%、居全市第三。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增6.5%,居全市第二。

  過去的一年,我們重點做了如下工作:

  一年奮進,開局起步順利推進。我們統籌縣的優勢、鎮的特色、村的資源,以頭號工程、頭號力度,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入選全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1鎮6村入選典型鎮村,3個鎮入選市“百千萬工程”破題攻堅行動示範鎮。縣域經濟有新發展。新增“四上”企業46家,無“四上”企業鎮全部清零。“壽鄉畫廊”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有序推進,2個鄉村產業社區初具規模,14名產業村長“走馬上任”,強村公司實現鎮域全覆蓋,在全市率先實現所有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穩定在10萬元以上,超15萬元的村突破六成。我們全力打造梅州蘇區融灣先行區綜合示範窗口,在全市率先出台縣《實施方案》,項目化推進16項重點任務,向上提請重大事項30多個,承接省市下放職權50多項,建設省市重點項目30個。廣福園區列入省級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台,蕉嶺宣傳視頻成功上線廣州地鐵、廣州公交。縱向幫扶、橫向支援,以及駐鎮幫鎮扶村等取得新進展。

  一年實幹,實體經濟加快發展園區建設有新成效。投入超14億元推進廣福、蕉華兩大產業園區建設。廣福園區標準廠房一期主體封頂,汙水處理項目全麵竣工,進園大道、地下管線等基礎設施項目有序推進,新增建設用地1600多畝,可承載年產值75億元的新產業項目。蕉華園區智慧產業平台項目動工建設,標準廠房二期項目加快推進,盤活低效、閑置用地147畝,創建省級高新區的步伐加快。工業經濟有新發展。彭飛建材、盛塔包裝、富久新材料等15個項目建成投產,皇馬新型熟料、塔牌固廢替代、健態竹製品、阿農山蜂蜜飲料等項目紮實推進,福坤環保、華鴻生物等項目動工建設,培育“小升規”企業11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規上工業增加值與去年基本持平,工業投資增速居全市第二。深入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世界客商大會、大灣區和龍岩地區招商推介會、廣東移動產業鏈頭部企業招商對接會等活動取得實效,簽約動工項目34個、計劃總投資超61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6個。建築業有新突破。出台建築業高質量發展激勵措施,成立縣建築業協會,支持建築龍頭企業拓展市場。與省建工集團共同成立建工桂嶺公司,合力推動建築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建築業“四上”企業6家,建築業總產值比增48.6%、居全市第一。糧食安全得到加強。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7800畝,墾造水田1142畝,獲評全省“田長製”先行縣綜合評價一等獎。投入1.7億元加快推進絲苗米、毛竹、蜜蜂三大農業產業園建設,大力培育食用菌、鷹嘴桃、辣椒等特色農業,蕉嶺猴頭菇入選名特優新農產品。文旅產業有新成績。獲評2023年“中國天然氧吧”、全國“深呼吸生態旅遊魅力名縣”,醉美書院入選全國甲級旅遊民宿,壽鄉畫廊體驗之旅獲評“嶺南賞秋——廣東秋季自駕精品線路”。成功入選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省級示範縣。2023年全年接待遊客71.3萬人次,旅遊收入5.1億元。

  一年耕耘,城鄉建設富有成效城市品質新提升。桂嶺新區擴容提質,城央壹品、世紀悅府等房地產項目開工建設,百佳苑等10個老舊小區動工改造,縣城基礎設施及電路改造、戶內燃氣設施改造一期等項目全麵完工,桂嶺新區醫院生命通道項目基本完成。溪峰東路、長興路等10條街道完成“三化”提升,新增城區汙水管網25公裏、5G基站126個、智慧停車場7個、立體停車位266個。鎮村建設取得實效。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紮實推進,動工建設6個小城鎮品質提升項目,建成7座鎮級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完成304個自然村生活汙水治理、5宗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新建成美麗宜居村23個。獲評省級水旱災害防禦體係標準化試點縣、農村供水“三同五化”省級示範縣。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深入推進,“同福模式”得到複製和推廣。綠美蕉嶺底色更濃。開展全民義務植樹係列活動,鎮村“見縫插綠”種植喬木2.1萬株,完成森林撫育3萬畝、林分優化2.5萬畝,打造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範點3個。榮獲“綠美梅州生態建設比學打擂”第二名,林長製考核獲評市級優秀。全年空氣優良天數達標率為100%,綜合指數保持在全市前列。全市河長製考核連續三年獲評優秀,國省斷麵和全縣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成為全市首個國家級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交通基礎設施加快推進。梅武高鐵蕉嶺段啟動征地拆遷工作,貨運鐵路項目納入省規劃“盤子”,蕉嶺將邁進“高鐵時代”。智慧公路項目列入省級示範試點,國道205線樟坑至蕉華段改線、省道223線隘羅坪至步上段改建等項目穩步推進,提升改造90多公裏“四好農村路”,以及黃沙橋等6座危橋。入選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創建單位。

  一年聚力,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全麵完成十件民生實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八成以上。社會保障有質有量。全麵落實紓困穩崗政策,城鎮新增就業1503人,“三項工程”培訓1133人次,新增省農村鄉土專家18人、“鄉村工匠”12人。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擴麵提標,低保、孤兒、殘疾人、特困人員補貼標準全麵提升。社會事業有聲有色。省級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創建穩步推進,蕉嶺中學桂嶺校區建成啟用,新增初中學位1500多個。改造提升桂嶺學校上村校區等12所學校,農村義務教育標準化覆蓋率100%。連續3年省對縣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優秀”。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紮實推進,縣中醫醫院慢性病管理中心投入運營,縣疾控中心遷建項目基本完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管理率實現“三個100%”。2022年度公共文化服務評價,位居粵東西北縣域第一。社會治理有力有效。全年無刑事警情天數199天,居全市前列。新創建無信訪村(社區)60個,信訪總量比降24%。“六事”治理模式全麵推廣,“定分止爭客家圍屋工作法”獲評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獲評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國家級1個、省級2個,5個村入選“幸福家園”村社互助工程省級試點。穩妥防範化解問題樓盤、涉眾金融等重點領域風險隱患,有效防禦台風、洪澇等自然災害,全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生產事故,2022年度安全生產責任製、消防工作獲市級“優秀”。

  一年篤行,政府效能不斷提高。深入開展主題教育,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政府係統作風建設全麵深化。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各方麵監督,高質量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14件、政協委員提案12件,辦結率、滿意率均達100%。堅決扛起全麵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抓好審計監督、統計監督,推進政務公開,加強財政資金、公共資源交易等監督,堅持常態化“過緊日子”。主動接受、全力配合省委巡視工作。縣人社局獲評全國“法治人社建設優秀單位”,縣林業局獲評“全國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鬆材線蟲病疫情防控攻堅行動先進單位”,縣自然資源局獲評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先進集體”。與此同時,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深入開展,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紮實推進,退役軍人事務、共青團、婦女兒童、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台港澳工作有新進展,發改、人防、供銷、氣象、檔案、方誌、殘聯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我們在困難中突破,在壓力中前行,取得了新的工作業績。這些成績的取得,根本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是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更是全縣人民團結拚搏、合力共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廣大幹部群眾,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離退休老同誌,向駐蕉部隊和武警官兵、省市駐蕉單位,向關心支持蕉嶺發展的幫扶單位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看到實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發展中還麵臨不少問題。一是產業結構“一枝獨大”問題依然突出;二是園區的優質項目儲備不足,承載力和綜合競爭力還不強;要素資源保障趨緊,一定程度上製約著招商引資項目的落地;四是一些幹部擔當意識不強,“蕉嶺速度”“蕉嶺服務”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對此,我們將采取有力的措施,加以解決。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蕉嶺新征程中大有可為的一年。我們麵臨著經濟回升向好的發展態勢,擁有梅州蘇區融灣先行區綜合示範窗口、“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梅龍高鐵通車等有利發展條件。我們要辯證認識到,機遇是共同的,但各地的特色不同、特點不同,隻要我們揚長避短、以進促穩、先立後破、行穩致遠,蕉嶺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一定會變為美好現實。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麵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市委八屆八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及縣第十四次黨代會第四次會議暨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以“百千萬工程”為統領,紮實推進融灣窗口建設、工業經濟再造、鄉村產業示範、綠美生態提質、改革攻堅破題、重點民生改善,統籌抓好高質量發展、高品質保護、高水平安全,以頭號力度打造“百千萬工程”典型縣,奮力在高質量發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老區蘇區振興發展中走在前列。

  今年全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速基本同步。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九方麵工作:

  (一)全力在打造典型示範上爭先奮進。縱深推進“百千萬工程”。堅持規劃先行,編製好“百千萬工程”總體規劃,以及8鎮97村的特色規劃。實施重點區域攻堅行動,打造長深高速蕉嶺段、新鋪鎮、龍安村等示範路段、示範區域,帶動縣域風貌整體提升。堅持產業為要,突出縣域經濟龍頭引領,做強綠色建材、資源經濟、大健康等根植性產業。緊扣“四上”企業培育,落實“百校聯百縣”、建築企業結對幫扶等行動,大力發展文旅康養、食品工業等特色產業,高質量打造石窟河沿岸經濟帶、全省鄉村振興示範帶、“百千萬工程”產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帶。堅持聯城帶村,統籌推進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優化教育、醫療、農貿市場等公共服務配套,打造美麗圩鎮省級示範樣板、市級示範項目。縱深推進“融灣入海”和“蘇區振興”兩大戰略。用好國家《梅州方案》、省《若幹措施》、市《實施方案》,建立2024年融灣工作要點,抓好重大政策、重大事項、重大項目落地。加大“跑省進京、跑局進廳”力度,推動更多項目納入國家和省工作範疇。借力對口幫扶協作,建立番禺蕉嶺“鎮街一對一”幫扶機製,依托蕉嶺(番禺)產品展銷服務中心,加快打造“反向飛地”。整合省市場監管局、廣州番禺區幫扶資源,依托蕉華園區,大力推動食品工業園建設,爭創省食品工業培育試點縣。深化與福建武平、上杭等地區交流合作,打造省際交界蘇區融灣先行區綜合示範窗口。

  (二)全力在做強縣域經濟上爭先奮進鞏固主導產業基礎。實施主導產業重塑工程,支持建材骨幹企業增資擴產、轉型升級,重點推進皇馬新型熟料、華鴻生物、福坤環保等總投資22億元的續建項目,加快推動麥利信、明瑞科維、首華新能源等總投資26億元的新開工項目建設。發展礦產資源經濟,全力推動石峰大理岩采礦權出讓,引進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打造綠色重鈣循環經濟產業集群。支持彭飛建築、富久新材料等10家企業上規,形成新的增長點。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積極培育建築企業總部經濟,力爭引育3個二級資質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培育數字經濟,助力眾料聯、飛翔雲等企業發展壯大,打造1-2家數字化轉型升級標杆企業,建設一批數字車間、智能工廠,積極融入“數字灣區”。發展新能源,重點推進屋頂光伏、分布式光伏等能源項目建設,爭取金山、三坑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納入國家和省的規劃。打造更多消費場景。擦亮世界長壽鄉品牌,加強文旅康養產業的策劃、營銷推廣,加快推進特色民宿、精品酒店、蕉華社區醫院醫養結合等項目建設,打造一批接地氣、聚人氣、生財氣的文旅康養項目。大力發展賽事經濟、節會經濟、電商經濟,承辦好2024年全省航海、航模錦標賽,舉辦“梅品惠”、赴圩節、購房節等活動,讓蕉嶺有更多的人進來、有更多的貨出去。謀劃高鐵經濟,打造集交通、住宿、餐飲、購物等為一體的特色商業圈。

  (三)全力在夯實發展基礎上爭先奮進提升園區承載力。堅持建設與運營並舉,紮實推進廣福園區新材料特色循環經濟產業園,以及基礎設施配套等總投資70億元的項目,加快完善園區道路、供水保障等“五通一平”;完善人財物保障機製,全力承接項目入園,力促園區實體化運作。堅持“畝均論英雄”,持續開展蕉華園區閑置低效廠房、土地清理,提升工業容積率和畝均效益;紮實推進通用標準廠房二期三期、智慧產業平台等總投資27億元的項目建設,全力創建省級高新區。同時,力爭兩個園區常年保持500畝儲備用地,今年規上工業產值超60億元。提升招商競爭力。實施“招商引資攻堅年”行動,製定完善招商引資計劃、優惠政策清單,開展資源招商、平台招商、以商引商,力爭全年引進總投資超億元項目7個、超10億元項目1個。建立招商項目全流程跟進服務機製,讓項目引得進、能落地。加快推動駿豪物流、鋒華創業、雲棲穀、貓眼科技等項目落地,全力做好招商“後半篇文章”。提升要素保障力。樹牢發展思維、產出思維,落實領導掛點服務、“一起益企”等製度,始終把資源要素用於“打糧食”項目上。大力實施“標準地”、工建審批等改革,推動惠企政策直達快享,實現“交地即交證、拿地即開工”,全力打響蕉嶺“好地方,事好辦”的營商品牌。提升投資拉動力狠抓總投資318億元的51個固投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緊盯國家萬億國債投向,謀劃實施一批中央預算內投資、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債券資金等項目,做深做實前期工作,確保更多項目納入國家和省的“盤子”。

  )全力提升縣城品質上爭先奮進推進城市更新。實施總投資23.5億元的城市新區建設項目,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城鎮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提質增效、供水管網及供水設施改造、智慧燈杆建設等項目,推動桂嶺新區醫院生命通道二期項目開工,實施河堤路和國道205線穿城段排澇防水整治、長壽新城排水管網建設等項目,整治4個城區內澇點,提升改造西街、新東路等一批街道。突出微改造、微提升,提升縣城的溫度。全力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推進基建賦能。全力做好梅武高鐵蕉嶺段征地拆遷、要素保障、協調服務等工作,加快實現蕉嶺人民的高鐵夢,讓蕉嶺山不再高,路不再遙遠,早日融灣入海。狠抓總投資10億元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貨運鐵路、長深高速文福段塔牌互通立交等項目實現新進展,加快實施國道205線樟坑至蕉華段東移改線、智慧公路,以及省道223線隘羅坪至步上段、省道334線步上至蕉城段改建等項目,動工改造中華大橋、長潭大橋等一批橋梁。狠抓總投資9億元的21個水利項目,實施石窟河沿岸灌(排)渠係和2宗灌區改造,推進農村供水鞏固提升四期工程、樂幹河生態小流域治理工程、萬裏碧道等項目建設。新改建充電樁10個、5G基站120個。投入1.3億元開展電網整線(成片)改造,著力提升鄉村電氣化水平。

  )全力建設和美鄉村上爭先奮進守護糧食安全。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製度,鞏固撂荒耕地複耕複種成果,新建和提升高標準農田8000畝以上,完善糧食冷鏈倉儲物流體係,嚴格落實田長製,確保塊塊農田有田長、糧食安全有保障,糧食種植麵積穩定在16萬畝以上。壯大鄉村產業。持續抓好絲苗米、毛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管護好15萬畝毛竹林,發展以竹代塑、以竹代鋼等深加工產業,打造國內領先的活性炭生產基地。推進蜜蜂“補改投”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建設蜜蜂產業園健康食品生產基地。做好“土特產”文章,實施新鋪“國家級辣椒產業示範區”、三圳食用菌產業示範園等項目,培育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個,新增大灣區“菜籃子”基地2個,提高特色農產品附加值。做大強村公司,持續推進產業社區建設,新聘一批產業村長,創新聯農帶農機製,力爭所有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5萬元以上。推進鄉村建設。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紮實推進美麗圩鎮“七個一”建設,實施61公裏“四好農村路”改造提升、新鋪鎮規模化供水整合等項目,鞏固垃圾、汙水治理和廁所革命成果。加強特色民居和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借力星海音樂學院等幫扶資源,推動文化賦能、藝術賦能,建設一批文化鄉村、藝術鄉村。強化鄉村治理。深化創新“六事”治理模式、“定分止爭客家圍屋工作法”,推行全科網格管理,創建一批無信訪村、民主法治示範村、鄉村治理示範樣板,推動鄉村治理繼續走在全省全國前列。

  )全在厚植綠美底色上爭先奮進塑造綠美生態樣板。推進綠美蕉嶺“十大突破”行動,突出“四旁”“五邊”,種好十裏樹、栽好十裏花,做好林分優化1.7萬畝、森林撫育2.2萬畝,打造“一河兩帶、三區四線”生態景觀長廊。做好綠效文章,積極引育林業龍頭企業,推動赤鬆茸、白芨、木蠟等特色產業精深加工,大力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探索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製,提升生態含綠量、含金量。狠抓汙染防治攻堅。鞏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複成果,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持續改善空氣環境質量,確保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在全市前列。全麵落實河長製,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入河排汙口整治、水塘河道清淤工程,確保國省考斷麵、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兩個100%”。深化“無廢城市”建設,抓好土壤、固體廢物等汙染防治。完成中央和省環保督察整改任務,做好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及考核工作,全力創建“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落實能耗“雙控”要求,推進製造業綠色化升級,引導企業開展循環化、清潔化改造。加快工業、建築等領域低碳轉型,確保完成“減碳量”任務。全麵推行綠色生活,開展節約型機關、綠色出行等創建行動,營造綠色低碳新風尚。

  )全深化改革創新上爭先奮進打造優質營商環境。堅持“用戶思維”,設路標、不設路障,持續提升“蕉嶺服務”“蕉嶺速度”。深化“放管服”和數字政府改革,鞏固“兩個100%”工作成果,降低市場主體製度性交易成本。落實國家和省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策,加強全生命周期跟蹤服務,助推企業做大做強。持續推進重點改革。落實“擴權強縣和強縣擴權”改革,全力承接省市下放事項,提升行政效能、拓寬發展空間。以更大力度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提升“四田”“四地”工作法,實施耕地集中連片整治、規模化集約流轉,推動建設規模騰挪、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加快實現小田變大田、大田變良田。同時,紮實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城鄉融合發展、田長製等試點,形成更多蕉嶺模式、蕉嶺經驗。以更實舉措推進縣屬國企市場化改革,支持引導桂嶺控股布局重大基礎設施、重大項目融資、礦產資源開發等領域,拓展經營業務和市場,力爭今年在綜合能力和效益上取得“雙突破”。深化財稅金融改革以“省直管縣”財政體製改革為契機,加強預算績效管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把財政資源優先配置給產出效益高的行業和部門,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通經活絡”。強化稅源培植、稅收征管,以及非稅收入精細管理,提高縣級財政收入的可持續性。優化金融服務,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力度。加強科技創新賦能。堅持把產業科技創新作為主攻方向,借助對口幫扶資源力量,持續推進“反向科技孵化載體”建設,新增“專精特新”企業2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0家。

  (八)全力改善社會民生上爭先奮進織密保障網絡。加大企業穩崗擴崗支持力度,深入實施“三項工程”,力爭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400人以上,完成職業技能培訓1000人次以上。提高低保、特困人員、孤兒基本生活補貼,以及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紮實開展未成年人、婦女兒童等群體關愛行動。辦好托育服務,健全縣鎮村三級養老服務體係。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爭創省級第十二屆雙擁模範縣。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優化義務教育學校布局,推動創建城鄉教育共同體。規劃新建一所九年一貫製學校,實施華僑中學飯堂宿舍改擴建,以及晉元中學、廣福學校等體育場改造提升項目,提高鎮級中心幼兒園、中心小學、公辦寄宿製學校的辦學水平,全力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廣東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提升醫療衛生水平紮實推進2個縣域醫共體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延伸。抓好縣人民醫院提標擴能等項目建設,推進10%的村衛生站設置“中醫閣”,爭創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範縣。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創建“國家衛生鄉鎮”。促進文體事業發展加強曆史文化保護,推進文保單位、革命遺址保護利用。深入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打造更多蕉嶺特色的精品力作。做好村級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質增效,確保達標率在75%以上。廣泛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建設全民健身中心、工人文化宮。守住安全穩定底線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紮實推進質量強縣建設,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蕉嶺、法治蕉嶺。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鬥爭,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非法集資等違法行為,全力做好信訪工作,鞏固提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製,持續深化開展危化品、非煤礦山、道路運輸、消防等領域隱患排查整治,堅決防範較大以上事故發生。全力辦好民生實事。根據省市十件民生實事安排,結合蕉嶺實際,我們擬定了2024年縣十件民生實事候選項目,包括基礎教育、社會保障等11項,今年繼續實行人大代表票決製,請大家審議。我們將以務實舉措,全力把民生實事辦到百姓家門口、群眾心坎上,讓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與此同時,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群團組織發揮更大作用,做好國防動員和教育、民兵征集、台港澳、外事僑務、民族、宗教、檔案、地方誌等工作。

  )全力在加強政府建設上爭先奮進堅定信念忠誠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化主題教育成果,不斷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依法行政擔當有為。深化法治政府建設,嚴格執行民主集中製,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依法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提高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水平。深入實施“八五”普法,全麵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加大事關群眾切身利益領域的執法力度,防範意識形態風險。雷厲風行高效為。弘揚“四下基層”、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持續推進精文減會,堅決摒棄“謀而不動、議而不決”。強化執行激勵考核和容錯糾錯機製,引導幹部擔當作為、競標爭先、篤行實幹,以製度剛性倒逼效能提升。堅守底線廉潔為。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深化糾治“四風”問題,推動政府係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向縱深發展。堅持習慣“過緊日子”,嚴控一般性支出,兜牢“三保”底線,防範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全麵落實省委巡視要求,從嚴從實抓好巡視問題整改,製定政府係統整改方案,立行立改、對賬銷號,確保巡視整改成果取信於民。

  各位代表,新的任務已經明確,新的征途已經開啟,新的勝利正在前方。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真抓實幹,務實重幹,為我縣奮力打造梅州蘇區融灣先行區綜合示範窗口而不懈奮鬥!


  名詞解釋

  “百千萬工程”:是廣東“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簡稱。

  “四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資質的建築業企業和有開發經營活動的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和住宿餐飲企業、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

  “小升規”:小微企業向規模以上企業轉型升級。

  “三化”:綠化、美化、亮化。

  “七個一”:一個美麗鄉鎮入口通道、一個示範主街、一個房屋外立麵提升樣板、一個美麗圩鎮客廳、一個幹淨整潔農貿市場、一個美麗河道、一個綠美生態小公園。

  “三同五化”:城鄉供水同標準、同質量、同服務,規模化發展、標準化建設、一體化管理、專業化運作、智慧化服務。

  “三項工程”:“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

  “六事”:一個支部管事、一張清單明事、一套機製議事、一個地方說事、一種方法評事、一個模式強事。

  “四下基層”: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

  “百校聯百縣”:廣東省內百家高校院所與109個涉農縣(市、區)結對,在縣域產業發展、城鄉建設規劃、集體經濟發展、基本公共服務、人才培養和改革創新等領域加強共建。

  “反向飛地”:欠發達地區主動到發達城市去集聚所需的人才和資源,實現產業“孵化在外地,轉化在當地”,從而暢通創新資源流通渠道,促進產業協同發展。

  “五通一平”:指通水、通電、通路、通訊、通氣,以及土地平整。

  “補改投”: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投入的財政資金,由原來獎補形式改為投資形式。

  “十大突破”:指綠美森林提質、綠美城鄉建設、綠美保護地提升、綠美資源管護、綠美經濟增量、綠美品牌示範、綠美生態增益、綠美文化挖掘、綠美成果共享、綠美治理水平均實現新突破。

  “四旁”“五邊”:“四旁”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五邊”指山邊、水邊、路邊、鎮村邊、景區邊。

  “一河兩帶、三區四線”:石窟河,壽鄉畫廊鄉村振興示範帶、“長壽鄉中鄉”精品遊線,工業園區、生活小區、商業街區,高速、國道、省道、縣道沿線。

  “無廢城市”: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雙控”:指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