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通知公告
豐順縣職業技術學校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6-2017年度)
來源:豐順縣人民政府  時間:2018-01-08 11:13:58  瀏覽:-
字號:

一、學校情況

1.學校概況

豐順縣職業技術學校創辦於1991年,係政府辦學,隸屬於豐順縣教育局,是我縣唯一的公辦職業教育學校,是梅州市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定點培訓機構,曾被評為“梅州市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單位”、“梅州市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先進集體”。

學校占地約70畝,建築麵積13962.82平方米,生均達37.7平方米,另有200米標準塑膠跑道及籃球場、排球場等。建有1棟校內專業實習實訓樓,建有公寓式學生宿舍、寬敞明亮的學生食堂。

2. 學生情況

現有全日製在校生370人,生源主要來自本縣,學校開設學前教育、電子技術應用、航空服務、計算機動漫與遊戲製作、市場營銷等6個專業。學生鞏固率在95%以上。

3.教師隊伍

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力量雄厚、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生師比為7.9:1,教師學曆全部達標,全部為本科及以上學曆,專任教師高級職稱教師比例達40.4%,專任專業課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達到63.8%,專任專業課教師“雙師型”比例達到63.3%,兼職教師占專業教師比例達26.8%,均具有技師以上職業資格或中級技術職稱,教師素質各項指標比例均已達標。與上一年度相比,本年度教師學曆全部達標。

4.設施設備

學校建有一幢實驗實訓樓,其中有計算機室4間、電子電工實驗室2間、電工電拖實驗室1間、舞蹈訓練廳1個、音樂室1間、數碼鋼琴室1間、小鋼琴房2間、電子閱覽室1間,學校能根據實施性教學計劃,科學合理地安排實訓教學內容。校內實驗實訓設備總價值295.65萬元,全日製在校生生均設備值7990元,生均實訓實習工位數1.2個,圖書館紙質藏書4.479萬冊,電子圖書15萬冊,本年度新增固定資產總值36.7818萬元。學校現有6個實習實訓基地,能滿足學生實習實訓的需要。

二、學生發展

1.學生素質

學校以“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為目標,秉承“團結、求實、奮兢、拓創”的校訓,以立德樹人,促進就業為宗旨,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總體上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有理想,有目標,積極參加各項有益的文體活動。

校內測試,文化課合格率98%、專業技能合格率97%、體質測試達標率為100%、畢業率98%。

2.在校體驗

理論學習滿意度、專業學習滿意度、實習實訓滿意度、校園文化與社團活動滿意度95%、生活滿意度96%、校園安全滿意度96%、畢業生對學校滿意度92%等。

3.資助情況

學校嚴格執行上級免學費和助學金政策,全部落實到位。

4.就業質量

畢業生就業率為100 %,對口就業率為75%以上,初次起薪在1500元以上。

5.職業發展

各專業通過充分的市場調研確定人才培養規格和專業培養目標,製訂專業培養方案,重構課程體係和確定課程標準,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及職業成長規律,真正形成融合學生人文素養、專業知識、職業技能、職業態度和職業素養的培養體係,其中包含通過校內實訓、校外實訓和頂崗實習遞進式的係統的專業實踐教學體係,實現高技能人才培養。

設計企業需要的課程,通過課程中的項目任務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以及學習、工作遷移能力,將教學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參照企業要求評價學生、評價老師。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嚴格執行《教育部等五部門關於印發<<>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的通知》(教職成[2016]3號文),做好學生實習工作,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增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基本環節,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職業能力形成規律,保護學生合法權益;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化校企協同育人,將職業精神養成教育貫穿學生實習全過程,促進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高度融合,服務學生全麵發展,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創業能力。

三、質量保障措施

1.專業動態調整

突出專業建設,促進科學發展。學校建立並完善人才需求與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製,學校各專業均成立了由行業企業專家和本校骨幹教師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進行了廣泛的調研,並根據調研結果和學校專業建設規劃製定了各專業建設規劃和每年的年度發展建設實施規劃,並在每年度進行專業建設工作總結。

按照教育與產業、學校與企業、專業設置與職業崗位相對接的原則進行專業動態調整,主動適應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求,重點建設麵向本地重點產業、優勢產業的電子技術應用、學前教育、航空服務、計算機動漫與遊戲製作等品牌專業。

2. 深化教學改革,促進內涵發展

學校製定了實施性人才培養方案並進行滾動修訂,根據國家和省指導性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調研成果,構建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專業課程體係;合理確定公共基礎課和專業技能課學時比例,根據行業產業發展適時修訂,選用規定教材。

大力加強專業建設,不斷提升專業建設水平,主幹專業實現了教學、實訓一體化,學生職業道德、職業精神培養與技術技能訓練高度融合。

積極創新專業課教學模式形成了以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等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廣大教師普遍采用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和模擬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注意專業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根據教學過程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強的特點,推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探索和實施小組學習、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並建立了學習困難學生幫助機製等。

3. 教師培養培訓

學校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聽課五節以上,每個科組每學期選派兩名教師上全校性公開課,通過聽課、評課、評教活動來展示和提升教師教育教學理念和實踐操作能力。學校每年都選派部分骨幹教師參加省級培訓。通過各種教學活動,強化專業建設,深化教學改革,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質量,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生發展需求,為現代化建設提供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4. 規範管理情況

深化教學改革,實施“中等職業教育‘2.5+0.5’、校外頂崗實習時間一般不超過0.5年”的教學安排,公共基礎課程與專業技能課程總學時之比平均為3.9∶6.1,專業課程中的實踐性教學比重為50%以上。

推進教學信息化。所有教室、功能室都配備了多媒體,大部分教師均能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課堂教學和網絡教學。

創新教學模式,形成了以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等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廣大教師普遍采用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和模擬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注意專業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注重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

規範化管理,明確責任目標,加強後勤製度建設。學校建立了由校長負總責、分管領導專門抓、總務主任具體抓的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了有關後勤管理製度,以此作為開展各項工作的抓手。實行了購物、領物、收費登記製度,實物台帳製度,固定資產管理製度。會計人員準確無誤地收取開學初的各種費用,每學期結束時及時做好各種帳務核算。同時做好固定資產的清點、核實工作。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食品衛生安全工作領導小組,處理食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嚴格執行《食堂管理員工作職責》、《食品衛生檢查製度》等管理製度。總務處定期召集食堂工作人員學習《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學校食堂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等法規,及時通報媒體報道的食物中毒等事件,警鍾長鳴、防微杜漸。

學校組建了以校長為組長,分管學生安全工作和分管學校德育工作的副校長為副組長,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校長為學校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領導小組成員和各職能部門負責人分工明確,職責分明,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網絡。學校安全管理工作納入年度計劃,納入學校目標考核、領導政績考評。實施過程中有計劃、有方案、有部署,對各處室和班主任、生活老師有階段性檢查、有考核。考核結果與開展文明雙創活動緊密結合,與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緊密結合,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緊密結合,與教職工績效工資直接掛鉤。

修訂和完善學校管理製度,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教學督導、學生評教、教師聽課、教師評教、評學製度和學生綜合評價體係,形成了由教學質量監控運行係統、教學信息收集與處理係統、教學質量監控調控係統組成的教學質量監控體係。

嚴格財務管理製度。財會人員要能夠當好學校領導的參謀,做到帳目日清月結,做到賬物相符,收支平衡,開支合理,並做到每月按時向校長報告收支情況,做到“管家”工作心中有數。在購物方麵嚴格履行審批手續。實行校長一支筆審批製度,購物單據需正式發票,有經手人簽字,證明人簽字,校長批示方可生效。認真貫徹執行《會計法》和縣財政局、教育局聯合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財務管理,完善中小學財務管理體製的意見》,嚴格執行三個“一”:即一支筆審批、一個部門管理、一本帳登記。財務上堅持收支兩條線,所有收費經過學校同意,及時開票,及時入帳。積極開源節流,堅持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方針,加強了日常辦公費的管理,加強水電管理。

5. 創新德育工作,促進學生發展

開齊開足德育課,堅持每周一節班會課。進一步積澱校園文化。學校通過各種途徑,加強“三風”建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引入企業文化,使企業文化融入校園文化;紮實開展“抓小事工程”,推進“細節文化”建設,使全校師生在追求精致的基礎上不斷超越自我。

進一步加強校園環境建設。我校以創建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建設為契機,整個校園美化、綠化、淨化,校內陳設與布置合理,具有藝術性、觀賞性和教育性,整個校園具有濃鬱的文化氣息。

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彩。開展德育主題活動、誌願服務活動等各類活動精彩紛呈,以主題引領活動,用活動渲染主題。舉辦一年一度的校田徑運動會、元旦主題文藝彙演、校園十佳歌手大賽,開展學雷鋒係列活動,社團活動豐富多彩,有羽毛球、籃球、跆拳道、素描、街舞、合唱隊、書法、舞蹈8個社團。舉行常規管理教育月係列活動、法製教育月係列活動、入團宣誓活動。積極參加文明風采大賽,有多人次獲獎。

抓班主任隊伍建設,強化班級管理。我校多名班主任曾在市基本功大賽中獲獎。要求各班級開展“抓小事工程”,通過細化要求,逐項訓練,逐個突破,讓每個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逐步完善人格,提高文明素養。班級日常管理分解為“宿舍、學風、紀律、衛生、出勤及課間操”五項考核指標,期末先進班集體、優秀班主任的評比,主要根據該班累計分數確定,有力地促進了良好校風、班風、學風的形成。

6.黨建情況

學校黨支部緊緊圍繞學校改革發展這一中心和育人的根本任務,充分發揮政治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探索黨建和教育教學工作有機結合的有效途徑,提高了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取得了顯著的育人效益和辦學效益。學校以其校風正、師資高、管理嚴、質量好躋身於“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的學校行列。

以“兩學一做”為指導,開展全校性政治理論學習活動。發揮黨員先進性,通過黨員的帶頭與輻射,提高全校教職工特別是黨員幹部的素質。

四、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開展情況和效果

學校選擇了多家企業作為學校的校外實習基地,並簽訂了學生實習(實訓)協議,各實習基地都能提供充足的崗位滿足學生實習需要。

近三年來,學校重點對教學實施、實驗實訓設備及教學工作環境進行改善,使學校教學軟、硬件都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在此基礎上,學校與企業緊密合作,互兼互聘,共同製定人才培養計劃,結合企業用工與人才需求,加強實訓教學管理,提升學生實際動手技能。

2. 學生實習情況

嚴格執行《教育部等五部門關於印發<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的通知》(教職成〔2016〕3號 )文,製定了《豐順縣職業技術學校實習就業管理製度》,強化領導,一把手校長為學校實習、就業領導小組組長,招生就業處、教導處為成員。

任務明確。每學期開學前一周,製定好本學期的工作計劃,學期結束時完成工作小結;實習、就業管理部門定期召開校外實習班班主任會議;定期召開實習、就業領導小組工作會議,校長聽取實習就業負責同誌彙報工作,由校長、副校長布置一下階段工作。協調解決實習、就業工作中的疑難問題;每年的十一月份完成就業檔案裝訂工作。

細化管理。每安排一次校外生產實習之前,召開實習動員會。由招就處進行就業指導、職業道德教育,由用人單位介紹單位概況。安排好生產實習後,要簽定協議。校長檢查各實習、就業負責人巡訪工作,學生處主任檢查負責實習、就業工作人員及班主任的巡訪工作。

認真落實職業指導計劃。每個專業在生產實習之前,必須完成《就業指導》教學內容與就業指導專題講座,招就處和用人單位共同製定生產實習培訓計劃,確保順利完成生產實習任務。

責任到人。班主任負責與家長、學生的溝通協調,確保參加生產實習的學生及其家長能清楚了解生產實習的相關事項,並負責學生與家長簽寫學生實習合同。招就處負責人,必須及時聽取用人單位的信息反饋,認真填寫學生生產實習巡視記錄表,做到檔案齊全,查閱方便,上報及時,符合各項檢查要求。分管校長每周要聽取就業的工作彙報,檢查布置就業的各項工作。校長負責考核招就處負責實習、就業的工作,及時解決實習、就業處工作中的困難,宏觀調控、指導實習就業工作。

五、社會貢獻

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以服務產業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堅持“多元化辦學、科學化管理、市場化運作、親情化服務”的辦學思路,以創建為抓手,注重學校的品質、內涵、特色、創新發展,秉持客戶思維理念,突出創新驅動,強化教學中心地位,著力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努力把學校做精做強、辦出特色。學校為當地企業培訓和輸送了大批技能型人才,用人單位滿意度高。學校是梅州市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定點培訓機構。曾被評為“梅州市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單位”、“梅州市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先進集體”。

六、舉辦者履責

1.經費保障

縣財政補助性撥款。重大建設項目申請專項資金支付或從30%的教育附加費裏支付。

學校建立了健全的財務和資產管理製度,資金的收入和支出嚴格按照學校財務管理製度和豐順縣的財務製度執行,在專項資產管理上,學校明確專項資金來源、使用範圍、開支標準,審批人員、權限、流程,明確了相關人員的責任,按要求、按預算、按程序管理好項目資金,政策性經費、生均撥款、項目投入經費能及時到位,嚴格執行財務製度,保證了財務、資產管理製度的健全、規範及執行的有效性。

2.政策措施

校長全麵負責學校各項工作,定期召開行政會議,教職工代表大會,審議表決學校重大工作,保證政務公開透明。學校實行嚴格的幹部管理製度,建立部門目標責任製和責任追究製。

秉持客戶思維,倡導服務至上。學校提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學生服務,幹部為職工服務,後勤為前勤服務的同心圓式服務模式。實行服務對象首問責任製,把服務對象的滿意度作為檢驗各部門教育教學質量水平的重要因素。

實行全員聘任,實施績效管理。根據“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原則,不斷完善《獎勵性績效工資考核發放辦法》,根據教幹、教師和工勤不同的特點,著重從完成工作量和取得的實績等方麵進行嚴格、認真、細致、公開、公正的考核,拉開獎勵性績效工資收入差距,受到了教職工廣泛的擁護和支持。

七、特色創新

1.加強校企深度合作,全麵提高育人質量

為了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育人質量,學校本著“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雙贏、共同發展”的原則,與優質教育建立聯合辦學的合作關係,充分利用校企雙方的教育資源,培養既具有良好職業素質又具有較好專業實踐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同時也為學生實習、實訓、就業提供更大空間。雙方采用2+1辦學模式,即豐順職校負責學生在校兩年的教學與管理工作,優質教育負責第三年學生的崗前考試與技能培訓、實習和就業。

2.重視學生素質培養

(1)教書育人,促進學生發展與成長。在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為核心的同時,注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在培養學生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同時,使每一個學生都學到一技之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實現了成人與成才同步的目標,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

(2)管理育人,促進學生發展與成長。創新德育工作,創建積極向上、文明和諧校園。學校一直以來把德育放在教育教學的首要位置。堅持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麵發展,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自覺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切實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教育放在教育教學工作的首位常抓不懈。一是大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二是加強德育活動課程建設。按照國家規定的德育課程,不斷完善德育內容和要求,改進德育方式方法,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著手製定實施學校德育工作督導評價標準,建立全員育人製度,形成人人育德、課課育德、處處育德的新機製。

(3)活動育人,促進學生發展與成長。學校非常注重加強校園學生社團建設,本年度的學生社團有羽毛球、籃球、跆拳道、素描、街舞、合唱隊、書法、舞蹈共8個,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促進了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促進了學生的發展與成長。

八、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1.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是部分教師和管理人員的職業教育理念還沒有真正確立,運用職業教育理念推進改革創新的自覺性需要進一步提高;

二是教師隊伍還存在著數量、質量、結構、能力水平等方麵的不足,“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還有待加強和提升;

三是縣級職業教育的發展迫切需要專家把脈,尤其是在“品質、內涵、特色、創新”發展方麵需要有更多的新的探索,縣域中專校創建可以根據地方實際上報具有地方特色的創建項目以獲取專項資金支持。

2.改進措施如下:

我校根據教育部《關於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麵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幹意見》(教職成[2015]6號),提出:“立德樹人、全麵發展”,“係統培養、多樣成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國際合作、開放創新”等五項基本原則和辦學思路,確定改進措施。

一要抓住“十三五”新的發展機遇期,遵照國家和省有關文件的指示精神,進一步增強辦學綜合實力和管理水平,全麵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大力推進學校創新發展、優質發展;

二要緊跟省教育廳的戰略部署,著眼地方實際,以爭創教育現代化強縣為契機,努力提升學校辦學實力。

三要以學校發展為核心,以“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為雙翼,不斷地提高推進科學發展、破解突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不斷鞏固和擴大學校發展所取得的成果,為全麵完成“十三五”建設目標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