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法規公文 > 文件解讀
《梅州市推進發展平台優化提升實施方案(2019-2023 年)》政策解讀
來源:本網  時間:2020-06-17 10:34:46  瀏覽:-
字號:

查看原文:yabo88 關於印發梅州市推進綠色發展平台優化提升實施方案的通知

  《梅州市推進發展平台優化提升實施方案》包括平台範圍、總體目標、重點工作措施等三個部分,主要著眼加快補齊發展平台短板,增強平台的承載力、帶動力和競爭力,提升平台能級水平,發揮平台規模經濟效應,著力打造綠色發展新引擎和經濟增長極進行謀劃,突出戰略性和協調性。

  一、平台範圍

  國家、省、市政府批準設立或認定的劃定範圍的城市新區、產業集聚帶、各類開發區(含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園、產業轉移工業園、綜合保稅區、經濟合作區等)、特色小鎮等空間載體。

  二、總體目標

  2023 年,各類平台綜合承載能力顯著提升,產業轉型升級深入推進,創新要素更加集聚,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形成新的集聚效應和增長動力。

  三、構建平台協調發展格局

  (一)推動平台與“五星爭輝”緊密銜接。將各類平台打造成為各“星”發展的強大引擎和“星星”相連的橋頭堡,打造以廣梅園為地理聯結點的半小時經濟圈,推動平台成為縣域“四星”發展的重要支撐。

  (二) 加強平台之間聯動發展。嘉應新區重點布局一批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新興產業,梅興華豐產業集聚帶和工業園區重點強化產業功能,增強產業集聚能力。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重點將沿岸旅遊景區和工業園區串珠成鏈、做大做強,推動沿江兩岸縣鎮聯動發展。

  (三) 謀劃打造若幹新平台。打造外貿產業集聚發展的重要平台,發展梅州“僑夢苑”,高標準規劃建設高鐵新城,探索規劃建設空港現代物流產業新城,規劃建設廣梅特別合作區,探索漳州、廈門建立山海經濟合作區。

  四、優化發展平台發展空間

  (一)強化規劃引領。以國土空間規劃編製為契機,將重大發展平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科學合理劃定工業用地保護紅線和產業保護區,聘請高水平團隊高起點、高質量編製綜合保稅區規劃,推進特色小鎮合理布局、適度規模開發建設。

  (二)推進新區有序擴容。打造江南現代服務業新區,打造高端居住與文化教育產業片區,推動梅縣新城與江南新城融合發展,以梅縣機場遷建為契機謀劃建設中央商務區(CBD),推動各縣(市、區)特別是南部人口大縣加快縣城新區建設。

  (三)拓展園區發展空間。以縣城為依托,規劃建設 10 平方公裏、起步區 3 平方公裏以上的工業園區(集聚區),推動園區外製造業企業搬遷入園發展,新引進製造業項目應落戶園區,整合碎片化產業用地,打造連片工業發展區域。

  (四)優化文旅平台布局。推進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點狀開發、互聯互通,出台《梅縣區“僑夢苑”發展總體規劃》,打造高水平的“產城融合”示範區。

  五、推進平台產業提質增效

  (一)實施園區主導產業培育提升計劃。貫徹“個十百千萬”思路,加快園區產業集聚,力爭至 2023 年各園區實現產值翻番,前三類主導產業產值占園區產值比例達 90%以上。

  (二)促進城鎮和文旅平台產業集聚發展。嘉應新區發展總部經濟、互聯網、數字經濟、現代金融、文化創意等產業,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培育發展休閑度假、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等優選產業,特色小鎮打造一批具有客家特色的產業小鎮、文旅小鎮、康養小鎮、足球小鎮等。

  (三)加快布局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布局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培育數字經濟產業,推動產業向超導新材料、軍民融合材料、高性能纖維材料等高端延伸,發展高端康養醫療、基因檢測、健康管理為主的生命科學,培育大數據、區塊鏈、手作文創等輕資產新業態,鼓勵發展通用航空等航空指向型產業。

  (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加快發展創新創業平台,加快建設孵化育成平台,建設一批孵化器和專業化眾創空間。

  (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組建市、縣駐外專業招商隊伍,重點麵向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重點城市特別是深圳市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承接大灣區產業外溢需求。深入實施“鄉賢回鄉投資興業工程”,吸引更多梅州籍客商回鄉投資。堅持招商引資“四個一”工作機製,加強意向企業跟蹤服務,市、縣兩級和各工業園區要在中介招商、精準招商、以商引商的基礎上,每年至少組織開展一次大型招商引資活動。

  六、提高平台綜合承載能力

  (一)加快平台以升促建。推動梅州綜合保稅區申報創建早日獲批成功,推動梅州高新區盡快進入科技部考察審批程序,早日獲批。推進梅州經濟開發區申報創建國家級經開區工作,推動條件基礎較好的園區申報成為省級高新區,推動丙雁鬆華僑文旅經濟合作試驗區上升為省級重大平台,

  (二)暢通平台內外交通物流通道。暢通平台對外聯係快速通道。提升平台內部路網互聯互通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三)加快完善平台基礎配套設施。統籌規劃建設基礎配套設施,補齊園區內基礎設施短板,完善園區環保基礎設施,提升整體融通水平和服務配套能力,完善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景區景點沿線和內部旅遊服務設施,優先推進 5G 在新區、園區、景區的布網和應用,暢通平台信息高速通道。

  (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提高審批效率。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加強投資環境監管,推行“首席服務官”製度,為企業排憂解難。加強信用體係建設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製。建立用工需求信息平台,對工業園區吸納就業效果顯著且被省評定為示範性就業扶貧基地的,給予一次性獎勵。

  七、提升平台開放合作水平

  (一)積極承接“雙區”產業技術轉移。主動服務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建設,助推平台產業提升和技術創新,密切跟進“雙區”產業發展動向和產業疏解清單,對接灣區大市場,擴大產業共建深度,招引更多大項目和優質企業落戶。

  (二)深化穗梅產業園區共建。加快廣梅園擴容提質增效,推動特色產業共建“園中園”盡快建成發揮效益,深化區縣結對幫扶共建產業園區,推動工業園區與廣州高水平開發區結對幫扶共建,推動梅州綜合保稅區與南沙保稅區開展合作共建。

  (三)全麵拓展平台合作空間。深化與汕潮揭、贛閩粵原中央蘇區、海西經濟區、泛珠三角區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交流合作,規劃建設梅汕、梅潮經濟走廊,推動與對外開放發展互補性強的國家地區建立友好城市,探索建立“新加坡·梅

州”生態發展試驗區。

  八、強化平台資源要素支撐

  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強化人才支撐,多渠道籌措平台建設發展資金。深化管理體製機製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