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法規公文 > 市政府辦公室文件
索 引 號: 753001/2023-00057 主題分類: 工業、交通
發布機構: yabo88 成文日期: 2023-01-06
名  稱: yabo88 關於印發梅州市推進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發布日期: 2023-01-19
文  號: 梅市府辦〔2023〕2號

梅市府辦〔2023〕2號


yabo88 關於印發

梅州市推進冷鏈物流高質量

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府直屬和中央、省屬駐梅各單位:

  《梅州市推進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按照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發展改革局反映。

  


yabo88

2023年1月6日

  

梅州市推進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亚搏app下载安装 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推進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的通知》(粵府辦〔2022〕28號),進一步明確我市“十四五”時期推進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規劃布局和重點任務,製定本實施方案。

  一、發展背景

  近年來,我市肉類、果蔬、水產品、乳品、速凍食品、疫苗、藥品等冷鏈產品市場需求快速增長,推動了冷鏈物流較快發展。產銷冷鏈集配中心、產銷兩端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冷鏈裝備水平不斷提升。據初步統計,全市現有冷鏈物流企業135家、冷鏈集配中心4個、冷庫庫容超過33.3萬立方米、冷鏈運輸汽車158輛,在建集配中心庫容38.5萬立方米,擬建集配中心庫容18.3萬立方米。冷鏈產品加工、倉儲、運輸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冷鏈物流設施服務功能不斷拓展,全鏈條溫控、全流程追溯能力持續提升,數字化、標準化、綠色化冷鏈物流設施裝備應用加快推進,冷鏈物流銜接生產消費、服務社會民生、保障消費安全能力不斷增強,在調節農產品跨季節供需、穩定市場供應、平抑價格波動、減少流通損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抗擊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中,冷鏈物流對保障疫苗等醫藥產品運輸、儲存、配送全過程安全作出重要貢獻。

  但我市冷鏈物流整體發展水平還不高,跨季節、跨區域調節農產品供需的能力不足,進入冷鏈物流的生鮮農產品數量較少,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從設施建設上看,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缺乏統一規劃,數量較少、規模偏小、集聚程度不高,尚未形成高效便捷的冷鏈物流網絡。從運行體係看,信息化、自動化技術應用不夠,產業融合不足,標準體係有待完善,部門間協同機製不夠健全。從參與主體看,冷鏈物流企業規模較小、專業化程度不高,行業協會作用發揮不夠,冷鏈專業人才較為缺乏。

  二、發展目標

  到2025年,基本建成符合我市產業結構特點、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冷鏈物流體係,調節農產品跨季節供需、支撐冷鏈產品跨區域流通的能力和效率顯著提高,對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顯著增強。一是設施設備更加完善。加快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冷鏈裝備提升,冷庫庫容規模和冷藏車保有量年均增長分別達到15%、10%以上。加快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含具有類似功能的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等物流設施,下同)布局建設工作,加強與周邊城市合作,充分融入國家冷鏈物流體係。產地預冷、傳統農批市場冷庫等末端設施短板基本補齊,設施裝備網絡化、標準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明顯提高,融入廣東供銷公共型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骨幹網。二是服務能力更加優質。專業化冷鏈服務質量大幅提升,肉類、果蔬、水產品產地低溫處理率分別達到85%、30%、85%,綜合冷鏈流通率顯著提升,流通環節腐損率逐步下降。三是行業影響更加顯著。冷鏈產業鏈供應鏈聯動整合加強,冷鏈新業態新模式更加多元,冷鏈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規模以上冷鏈物流企業數量明顯增加,企業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四是監管體係更加健全。配合建成全省冷鏈物流追溯監管平台,監管體製機製進一步完善,基本形成貫穿冷鏈物流全流程的監測監管體係,實現重點環節、重點領域全覆蓋。冷藏車監控率、重點冷鏈產品全程監控率顯著提升。

  三、構建現代冷鏈物流設施網絡

  (一)構建“8+X”冷鏈物流設施網絡。依托廣東供銷公共型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骨幹網以及具備條件的冷鏈物流設施,在全市各縣(市、區)規劃布局1個或1個以上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和若幹產銷兩端冷鏈物流設施,實現農產品冷鏈物流骨幹網8個縣(市、區)全覆蓋,構建“8+X”冷鏈物流設施網絡。推動構建以產銷冷鏈集配中心為重要節點、兩端冷鏈物流設施為末端網點的幹支倉配一體、產銷協同的現代冷鏈物流設施網絡。

  (二)加快冷鏈物流重要節點設施建設。根據人口分布、交通區位、貨物運輸量、經濟社會發展等科學布局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和產銷兩端物流設施,預留發展空間,引導冷鏈物流要素和上下遊產業沿物流通道集聚發展,加強設施聯動、信息聯通、標準銜接,推動形成冷鏈物流產業走廊。支持各縣(市、區)供銷公共型農產品冷鏈物流骨幹設施和其他具備條件的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加強與物流運輸企業和電商平台合作,充分發揮集配中心的作用,提高冷鏈物流配送效率。支持國有企業和其他有實力的企業參與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和運營,推動冷鏈物流設施設備共建共享。加快補齊物流設施短板,積極申請納入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承載城市。聚焦“最先一公裏”和“最後一公裏”冷鏈物流設施短板,加強產銷兩端冷鏈物流設施建設。

  (三)強化冷鏈物流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冷鏈物流骨幹基地、集配中心、末端設施加強功能對接和業務聯通,推進幹支線物流和末端配送協同運作。加強與國家“四橫四縱”冷鏈物流骨幹通道、全國供銷公共型冷鏈物流網、國家物流網融合銜接,推動設施設備共建共享,提高物流設施利用效率和物流行業規模化集約化網絡化發展水平。鼓勵集配中心擴大服務範圍和提升服務能力。加強農產品生產基地和配送中心建設,暢通鮮活農產品入梅通道,強化麵向粵港澳中轉、供應能力。

  四、夯實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基礎

  (一)著力完善產地冷鏈物流設施。聚焦農產品產地“最先一公裏”冷鏈設施短板,支持農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在農產品產地重點鎮和中心村,分區分片集中建設田頭預冷保鮮設施,實現水果、蔬菜、南藥等梅州特色種植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能力明顯增強。借鑒應用廣州市增城區、茂名市高州市等地共享式“田頭智慧小站”示範經驗。紮實做好大埔縣國家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整縣推進試點縣建設工作。支持具備條件的農產品優勢產區,建設一批產地冷鏈集配中心。支持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預製菜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

  (二)構建產地冷鏈物流服務網絡。依托農民合作社服務中心、農業生產托管運營中心、供銷合作社助農服務平台等,成立“田頭智慧小站”產業服務聯盟,引入社會力量,重點培育一批產地移動冷庫和冷藏車社會化服務主體,大力發展產地冷藏保鮮設施設備租賃等社會化服務,推廣“田頭冷鏈服務驛站”“供銷田頭集散中心”“移動冷庫+集配中心”等模式。推廣應用市級農業大數據中心,完善農產品主產區村級物流服務點、農村電商服務站等配套冷鏈物流設施,強化幹支銜接運輸組織,構建“縣—鎮—村”產地冷鏈物流服務網絡。

  (三)創新產地冷鏈物流組織模式。大力發展農超對接、農批對接、農企對接等農產品短鏈流通新模式。大力發展廣東供銷農產品直供配送網絡,鼓勵產地冷鏈集配中心開展淨菜、半成品加工,為餐飲企業、學校、機關團體等終端大客戶提供直供直配服務。鼓勵郵政快遞企業、供銷合作社和其他社會資本在農產品田頭市場合作建設預冷保鮮、低溫分揀、冷藏倉儲等設施。鼓勵引導生鮮農產品經營主體加強與配送、快遞等專業冷鏈物流企業合作,推行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的共同配送模式。

  五、提高冷鏈運輸服務質量

  (一)強化冷鏈運輸一體化運作。依托骨幹冷鏈物流基地、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大力發展公路冷鏈專線運輸、幹線運輸。配合省試點開行鐵路冷鏈班列,推動糧食、牛奶、凍肉等品類通過鐵路運輸,提升鐵路冷鏈市場規模。配合省探索開通特色農產品冷鏈航空綠色通道和高鐵冷鏈專列。推動冷鏈物流幹線運輸與區域分撥配送業務高效協同,構建幹支線運輸和兩端集配一體化運作的區域冷鏈物流服務網絡。

  (二)大力發展冷鏈物流多式聯運。鼓勵有需要的冷鏈物流集配中心完善換裝轉運專用設施設備,加強自動化、專業化、智能化冷鏈多式聯運設施建設。推進港口(無水港)、鐵路場站冷藏集裝箱堆場建設和升級改造,發展冷鏈集裝箱公鐵聯運。鼓勵現有多式聯運公共信息平台拓展完善冷鏈物流服務功能,培育冷鏈多式聯運經營人。依托梅州梅縣機場和揭陽潮汕機場,積極發展高端生鮮農產品、醫藥產品的航空冷鏈物流,加強冷鏈卡車航班建設。依托梅州國際無水港、梅州綜合保稅區,加強與深圳鹽田港、汕頭港、潮州港等周邊沿海港口聯動發展,推動冷鏈專列建設。

  (三)推動冷鏈車輛通行更加便利。鼓勵加快統一城市配送冷藏車輛標誌標識,對統一標誌標識的冷鏈城市配送車輛,以及需在限行區域通行的新能源、民生保障冷鏈運輸車輛,優先發放通行許可。探索實施城市配送車輛分時、錯時、分類通行和停放措施,合理規劃設置中心城區商業區、居住區、大型公共活動場地等區域專用卸貨場地和道路範圍內配送車輛的臨時停車泊位,在不影響正常交通的前提下允許冷鏈運輸車輛進行不超過30分鍾的停靠裝卸作業。

  六、完善銷地冷鏈物流網絡

  (一)加快城市冷鏈設施建設。支持在農產品主銷區和中轉規模較大的地區布局新建和改擴建一批與消費規模匹配,集流通加工、區域分撥、城市配送等功能於一體的銷地冷鏈集配中心。推動農產品批發市場冷庫改造,配套建設封閉式裝卸站台等設施,鼓勵建設公共冷庫、淨菜加工車間等設施,完善流通加工、分揀配送等功能。鼓勵商超、生鮮連鎖加大零售端冷鏈設施改造升級力度,提高冷鏈物流服務能力。引導城市商業街區、商圈、農貿市場共建共享小型公共冷庫。

  (二)健全銷地分撥配送體係。支持廣東供銷公共型冷鏈物流骨幹設施和規模較大的冷鏈集配中心優化分撥服務範圍,加強銷端配送網點建設,完善區域冷鏈分撥網絡。鼓勵銷地冷鏈集配中心構建麵向大型商超、生鮮連鎖、酒店餐飲、學校、機關團體等的農產品集中采購、流通加工、多溫區共同配送服務網絡。推動農產品批發市場加快向冷鏈集配中心轉變。

  (三)創新冷鏈物流配送模式。積極推廣“分時段配送”“無接觸配送”“夜間配送”,鼓勵社區物業服務企業開展冷鏈末端配送業務。鼓勵龍頭物流企業集並城市冷鏈和常溫貨物配送。鼓勵生鮮農產品新零售、社區團購等新業態發展。加強城市冷鏈即時配送體係建設,支持生鮮零售、餐飲、體驗式消費模式融合創新發展,推廣無人超市、智能供貨。引導企業建立城市群都市圈同城化共同配送聯盟,推動城市冷鏈配送網絡協同發展,共享共用末端設施網點和配送冷藏車,開展多溫區共同配送。

  七、優化冷鏈物流全品類服務

  (一)加快肉類冷鏈物流體係建設。適應消費升級新趨勢和禽畜疫病防控新要求,加快構建“集中屠宰、品牌經營、冷鏈流通、冷鮮上市”的冷鮮肉流通體係,實現預冷排酸、分割加工、包裝運輸、保鮮銷售等全程冷鏈服務保障。鼓勵冷鮮肉生產、流通企業對接農貿市場、超市、社區生鮮店鋪、生鮮電商等流通渠道,拓展直營零售網點,健全冷鮮肉生產、流通和配送體係,提高冷鮮肉在肉類消費中的比重。支持生豬家禽優勢產區依托現代畜禽產業園完善冷鏈物流設施,鼓勵屠宰加工企業建設標準化預冷集配中心、低溫分割加工車間、冷庫等設施,配備必要的冷藏車等設備。加快在預製菜產業園布局公共型肉類冷鏈物流設施。推廣標準化流通型冷庫、肉類保鮮櫃在農貿市場、社區生鮮門店的應用。

  (二)增強果蔬產地商品化能力。結合我市果蔬優勢產區分布,鼓勵建設一批倉儲保鮮設施,延長銷售周期,提高反季節銷售水平。支持特色優勢水果精深加工,延長農產品產業鏈,做大做強水果產業。支持特色水果、蔬菜生產示範基地改造或新建產地預冷保鮮設施,配備果蔬清洗、分級分揀、切割包裝等商品化處理設施設備,完善脫水幹製、稱量包裝、檢驗檢測等配套功能,開展分級揀選、清洗加工、預冷等初加工。

  (三)健全水產品冷鏈物流體係。完善魚塘預冷保鮮設施裝備,建設速凍、冷藏、低溫暫養等配套設施。推動在水產品優勢產區建設冷藏加工一體化的水產品產地冷鏈集配中心,引導水產品就近加工。加強淡水原料產品冷鏈的標準化研究與建設,提升冷鏈設施設備技術智能化和冷鏈車輛運輸保障水平,健全加工儲運全程溫控可追溯體係。支持機場、港口口岸完善進口水產品冷鏈配套設施。

  (四)完善乳品、速凍食品冷鏈物流體係。發揮電商、商超、農產品批發市場市場等流通渠道作用,引導物流企業充分對接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完善從生產端至消費端的全程冷鏈物流係統,促進乳品、速凍食品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加快推動我市客家菜預製菜產業發展。規範全程溫度控製管理,構建速凍食品冷鏈過程質量快速檢測體係,完善冷鏈物流服務追溯體係。加強服務社區、鄉村的低溫液態奶、速凍食品宅配倉建設,推廣新型末端配送冷藏車等設施設備,發展網格化、高頻率配送到家服務,提高低溫液態奶、速凍食品末端配送時效性。

  (五)提升醫藥冷鏈應急保障水平。支持醫藥流通企業、藥品現代物流企業建設醫藥物流中心,完善醫藥冷庫網絡化布局及配套冷鏈設施設備功能。優化冷鏈醫藥儲備管理,健全應急聯動和統一調度機製,完善醫藥冷鏈物流綠色通道,提高冷鏈醫藥應急保障能力。完善疫苗流通和接種管理信息係統,加強各級疾控中心和接種單位疫苗冷鏈配送體係建設,持續推進疫苗儲運冷鏈設備數字化管理,積極探索優化疫苗儲存、運輸模式。

  八、推進冷鏈物流全流程創新

  (一)加快數字化發展步伐。推動冷鏈物流全流程、全要素數字化,鼓勵冷鏈物流企業加大溫度傳感器、溫度記錄儀、無線射頻識別(RFID)電子標簽及自動識別終端、監控設備、電子圍欄等設備的安裝與應用力度,推動冷鏈貨物、場站設施、載運裝備等要素數據化、信息化、可視化,實現對到貨檢驗、入庫、出庫、調撥、移庫移位、庫存盤點等各作業環節數據自動化采集與傳輸。

  (二)統籌信息化平台建設。引導更多冷鏈企業納入農產品冷鏈流通監控平台管理,加強冷鏈全過程溫濕度、定位軌跡監測預警,完善冷鏈數據采集、認證、查詢、溯源等功能。鼓勵骨幹企業搭建市場化運作的冷鏈物流信息平台,整合區域冷鏈貨源、需求、運力、庫存等市場信息,提供冷鏈車貨匹配、倉貨匹配等信息撮合服務,促進冷鏈物流業務一體化發展。推動專業冷鏈物流信息平台間數據互聯共享,打通各類平台間數據交換渠道。加強對冷鏈物流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充分挖掘數據要素潛力。

  (三)提高智能化發展水平。鼓勵企業加快傳統冷庫等設施智慧化國產化改造升級,打造自主可控的自動化無人冷鏈倉,加快運輸裝備更新換代,加強車載智能溫控、監控技術裝備應用。推動冷庫“上雲用數賦智”,基於國產基礎軟硬件環境,加強冷鏈智慧倉儲管理、運輸調度管理等信息係統開發應用,優化冷鏈運輸配送路徑,提高冷庫、冷藏車利用效率。

  (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推進冷鏈設施設備節能改造,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節能診斷等模式。逐步淘汰老舊高能耗冷庫和製冷設施設備。支持產銷冷鏈集配中心等加強公共充電樁、加氣站建設。鼓勵新建冷庫等設施利用自然冷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嚴格執行國家節能標準要求。加快淘汰高能耗和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冷藏車,適應城市綠色配送發展需要,鼓勵新增或更新的冷藏車采用新能源車型。鼓勵使用綠色低碳高效製冷劑和保溫耗材。

  (五)提升冷鏈技術裝備研發創新水平。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打造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冷鏈物流技術裝備創新應用體係。鼓勵聚焦冷鏈物流相關領域關鍵和共性技術問題開展技術攻關,組織重點領域研發計劃針對南方大宗和特色果蔬等生鮮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品質迅速裂變、低溫生理失調和腐爛變質等核心問題,研發新型保鮮共性技術。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加強合作,共建冷鏈技術裝備創新應用平台,結合市場需求,聚焦生鮮農產品預冷、速凍、冷凍冷藏、冷藏運輸與宅配、冷鏈信息化智慧化等應用場景,集中優勢力量,開展冷鏈裝備研發和產業化應用。

  (六)打造消費品雙向冷鏈物流新通道。在現有農產品出村進城通道基礎上,適應現代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趨勢,發展“平台企業+農業基地”“生鮮電商+產地直發”等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形成產銷密切銜接、成本低、效率高的農產品出村進城新通道。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推進“快遞進村”工程,鼓勵供銷、郵政快遞、交通運輸、電商等企業共建共用冷鏈物流設施,打通高品質生鮮消費品下鄉進村新通道,擴大生鮮等高品質消費品供給。加大對中小城鎮和農村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加強城鄉冷鏈設施對接,打造“上行下行一張網”,提高設施利用效率,促進城鄉冷鏈物流雙向均衡發展。建立城鄉冷鏈網絡協同機製,提高資源共享與優化配置效率。

  (七)構建產業融合發展新生態。推動冷鏈物流生產、加工、分撥、運輸、儲存、銷售、配送等資源、運轉環節充分對接,促進物流行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鼓勵產銷兩端冷鏈物流設施拓展服務功能,通過自建或共建等方式,開展電商直播、新產品新技術新設施設備示範推廣、新農人創業實訓孵化、市場集散等服務,助推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以產銷冷鏈集配中心為核心,吸引商貿流通、農產品加工等相關產業集聚發展,深化產業鏈上下遊聯動整合,強化農產品全產業鏈組織功能,打造冷鏈物流與產業融合發展生態圈。優化“冷鏈物流+”產業培育和發展環境,創新“冷鏈物流+種養殖”“冷鏈物流+農產品加工”“冷鏈物流+新零售”“冷鏈物流+電商倉儲”等新生態、新場景。推動企業利用大數據發掘消費潛力、賦能上遊生產,開展精準營銷和個性化供應鏈服務,輔助生鮮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和農產品生產主體合理安排計劃、精準組織生產,推動生產、流通和冷鏈物流企業在融合發展中同步升級、同步增值、同步受益。

  九、大力培育冷鏈物流骨幹企業

  (一)支持冷鏈物流企業做大做強。在冷鏈物流領域探索推行“一照多址”,支持冷鏈物流企業網絡化發展。積極培育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重點培育以現代數字技術為支撐,連接主要產銷地的跨區域供應鏈企業。圍繞冷鏈細分領域、特定場景培育專業化冷鏈物流企業,提高精益化管理、精細化服務能力。鼓勵冷鏈物流企業通過兼並重組、戰略合作等方式優化整合資源,拓展服務網絡,提升市場集中度。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冷鏈物流企業和具有冷鏈資源整合能力的大型企業。推動冷鏈物流平台企業規範發展,提升冷鏈物流組織化、規模化運營能力。

  (二)提升冷鏈物流企業國際競爭力。推動龍頭冷鏈物流企業積極參與全球冷鏈產品生產和貿易組織,強化境內外冷鏈物流、采購分銷等網絡協同,帶動上下遊企業共同打造具有影響力的冷鏈食品品牌,延伸跨境電商、交易結算等服務,提升國際供應鏈管理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鼓勵冷鏈物流企業與貿易企業等協同“出海”,圍繞全球肉類、水果、水產品等優勢產區,依托遠洋海運、國際貨運航空等開展國際冷鏈物流運作。

  十、加強冷鏈物流標準化建設

  (一)參與完善冷鏈物流標準體係。鼓勵我市冷鏈物流相關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等組織,積極參與冷鏈物流推薦性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等製修訂,進一步完善冷鏈物流標準體係。

  (二)加大冷鏈標準宣貫力度。督促企業嚴格落實冷鏈物流強製性國家標準,守好冷鏈產品安全底線,對標先進水平,鼓勵企業提升冷庫、冷藏車等能效環保標準,執行綠色冷鏈物流技術裝備認證及標識體係。充分發揮有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行業協會、龍頭企業作用,加強冷鏈物流標準宣貫,推動協同應用,提高推薦性標準采用水平。開展冷鏈物流標準監督檢查和實施效果評價。

  (三)推動冷鏈設施設備標準化。加大標準化冷藏車推廣力度,逐步淘汰非標準化冷藏車,嚴厲打擊非法改裝冷藏車。推動冷鏈物流標準化應用,鼓勵商貿流通企業以標準化托盤、周轉箱(筐)作為采購訂貨、收驗貨的計量單位,引導冷鏈運輸企業使用標準化周轉箱(筐)、托盤、籠車等運載單元,以及蓄冷箱、保溫箱等單元化冷鏈載具。加強標準化冷鏈載具循環共用體係建設,完善載具租賃、維修、保養、調度等公共運營服務,推動冷鏈運輸全過程“不倒托”“不倒箱”。鼓勵企業、農戶應用適合果蔬等農產品的單元化包裝。

  十一、加強冷鏈物流全鏈條監管

  (一)完善冷鏈物流監管體製機製。建立統一領導、分工負責、分級管理的冷鏈物流監管機製,進一步明確各有關部門監管職責,強化跨部門溝通協調,加大督促檢查力度。嚴格執行農產品、食品入市查驗溯源憑證製度。加快冷鏈物流行業信用體係建設,建立冷鏈物流從業單位和人員信用信息檔案,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製。

  (二)推進冷鏈物流智慧監管。引導企業按照規範化標準化要求配備冷藏車定位跟蹤以及全程溫度自動監測、記錄設備,在冷庫、冷藏集裝箱等設施中安裝溫濕度傳感器、記錄儀等監測設備,實現各環節數據實時監控和動態更新。加快區塊鏈技術在冷鏈物流智慧監測追溯係統建設中的應用,提高追溯信息的真實性、及時性和可信度。推動海關、市場監管、交通運輸等跨部門協同監管和數據融合,依托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監管平台、省冷藏冷凍食品追溯係統形成全鏈條追溯體係,提升冷鏈監管效能。

  (三)強化冷鏈物流檢驗檢測檢疫。圍繞主要農產品產銷區、集散地、口岸等,優化檢驗檢測檢疫站點布局,加強檢驗檢測檢疫設施建設和設備配置。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布局建設區域田頭快檢小站。完善應急檢驗檢測檢疫預案,加強疫情防控管理,防範非洲豬瘟、禽流感等疫情擴散風險。建立多點觸發的監測預警機製。建立健全進口凍品集中監管製度,健全進口冷鏈食品檢驗檢疫製度,壓實行業主管部門責任,加強檢驗檢疫結果、貨物來源去向等關鍵數據共享,建立全程可追溯、全鏈條監管體係。加強食品安全專業技術機構冷鏈物流檢驗檢測檢疫能力建設,支持物流企業建設快檢實驗室,推動各地冷鏈產品檢驗檢測檢疫信息互通、監管互認、執法互助。

  十二、強化冷鏈物流政策要素保障

  (一)加強資金支持。積極爭取多方資金支持,加強產銷冷鏈集配中心等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資金,支持廣東供銷公共型冷鏈物流骨幹網等政府主導建設的公共性、基礎性冷鏈物流設施建設。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統籌涉農資金支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定期梳理重大項目信息,對接引導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加大對大型冷鏈物流設施的支持。推動冷鏈物流基礎設施REITs試點。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通過項目貸款、動產抵押、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等手段拓寬融資渠道,為符合條件的冷鏈物流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鼓勵國有資本、社會資本通過設立物流產業基金參與冷鏈投資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冷鏈物流企業上市掛牌和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

  (二)加強用地保障。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編製和“三區三線”統籌劃定,保障冷鏈物流設施合理用地需求,推動冷鏈物流設施科學布局。重點支持新建重大冷鏈項目,合理確定冷鏈物流用地土地出讓底價和投資強度、稅收貢獻等控製指標。對利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已供土地建設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企業,在規劃許可等方麵予以支持。在符合規劃、不改變用途的前提下,對在自有工業用地上新建或提高自有工業用地、倉儲用地利用率、容積率並用於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的,不再增收土地價款。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用地按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支持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產地型冷庫。

  (三)加強人才培養。支持嘉應學院、廣東梅州職業技術學院加強食品加工與保藏包裝等學科專業建設。支持職業院校將冷鏈物流產業發展技能人才要求融入人才培養目標,逐步完善專業人才培養體係。深化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改革,鼓勵高校與企業聯合推進冷鏈物流相關專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和現代學徒製試點,加強冷鏈物流相關專業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開展冷鏈物流相關職業(工種)技能等級認定工作。開展多層次、寬領域交流合作,培養引進高層次冷鏈物流人才。

  (四)推進減稅降費。嚴格落實收費公路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對符合規定的冷藏運輸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供銷社、郵政快遞企業等在農村建設的保鮮倉儲設施用電執行農業生產電價。鼓勵企業建設綠色冷庫,通過節能改造和能效管理,充分利用峰穀分時電價政策,降低企業用電成本。支持符合條件的冷庫用電企業參與電力市場交易,與發電企業協商簽訂直購電合同或者與售電公司協商簽訂零售合同,通過市場化手段降低用電成本。符合條件的冷庫倉儲用地可按規定享受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政策。

  十三、強化冷鏈物流工作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市發展改革局會同有關部門統籌推進重點工程落地,完善支撐政策,強化評估督導,協調解決跨部門、跨區域問題。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按照本實施方案確定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結合實際統籌推進本地區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工作。

  (二)加強統計監測。開展冷鏈物流行業調查。積極爭取省對我市冷鏈物流統計工作的支持,建立冷鏈物流統計評價體係,準確掌握全市冷鏈物流底數情況。依托全市產銷冷鏈集配中心、龍頭冷鏈物流企業、冷鏈物流平台企業等,加強行業日常運行監測和分析研判。研究編製我市冷鏈物流發展綜合性指數,科學、及時、全麵反映行業發展現狀和趨勢。

  (三)發揮協會作用。支持市冷鏈物流行業協會依法依規組建和開展工作。鼓勵冷鏈物流相關行業協會開展冷鏈物流發展調查研究和政策宣貫,全麵掌握市場規模、行業結構、人員設施設備等情況,及時向有關政府部門反饋行業發展共性問題。支持行業協會根據市場主體需求,開展業務技能培訓。推動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建設,引導企業共同打造和維護誠信合規的市場環境,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四)營造輿論環境。加強冷鏈物流理念宣傳和冷鏈知識科普教育,提高公眾認知度、認可度,培養良好消費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冷鏈企業和從業人員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嚴格遵守冷鏈物流相關法律法規和操作規範,築牢冷鏈產品質量安全防線。宣傳推介一批冷鏈物流企業誠信經營、優質服務典型案例,營造行業發展良好環境。

  附件:

  ⒈重點任務分工表

  ⒉梅州市冷鏈集配中心布局圖

  ⒊梅州市主要農產品產量和產地低溫處理量目標測算表

  ⒋梅州市冷鏈集配中心冷庫庫容情況表

  ⒌梅州市冷鏈集配中心建設項目情況表


  附件1

  

重點任務分工表

序號

重點任務

主要工作內容

責任單位

1

構建現代冷鏈物流設施網絡

在全市各個縣(市、區)規劃布局1個或1個以上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和若幹產銷兩端冷鏈物流設施,實現農產品冷鏈物流骨幹網8個縣(市、區)全覆蓋,構建“8+X”冷鏈物流設施網絡。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發展改革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供銷社、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任務均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負責。

2

夯實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基礎

加快田頭冷藏保鮮設施、產地冷鏈集配中心建設,完善產地冷鏈物流設施。成立“田頭智慧小站”產業服務聯盟,大力發展產地冷藏保鮮設施設備租賃等社會化服務。強化幹支銜接運輸組織,大力發展農產品短鏈流通模式。完善縣鎮村冷鏈快遞物流體係。

市發展改革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供銷社、郵政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

提高冷鏈運輸服務質量

大力發展公路冷鏈專線運輸、幹線運輸。配合省試點開行鐵路冷鏈班列,配合省探索開通特色農產品冷鏈航空綠色通道和高鐵冷鏈專列。推動冷鏈物流幹線運輸與區域分撥配送業務高效協同。推進港口(無水港)、鐵路場站冷藏集裝箱堆場建設和升級改造,發展冷鏈集裝箱公鐵聯運。積極發展高端生鮮農產品、醫藥產品的航空冷鏈物流。加強與深圳鹽田港、汕頭港、潮州港等周邊沿海港口聯動發展,推動冷鏈專列建設。統一城市配送冷藏車輛標誌標識,探索實施城市配送車輛分時、錯時、分類通行和停放措施。

市交通運輸局、商務局、公安局、發展改革局、供銷社,梅州綜保區管委會、梅州機場公司、梅州火車站、高鐵梅州西站按職責分工負責。

序號

重點任務

主要工作內容

責任單位

4

完善銷地冷鏈物流網絡

布局建設一批銷地冷鏈集配中心,推動農產品批發市場、商超、生鮮連鎖冷鏈設施改造升級。完善區域冷鏈分撥網絡。推廣“分時段配送”“無接觸配送”“夜間配送”,鼓勵生鮮農產品新零售、社區團購等新業態發展。加強城市冷鏈即時配送體係建設,引導企業建立城市群都市圈同城化共同配送聯盟,推動城市冷鏈配送網絡協同發展。

市發展改革局、商務局、農業農村局、交通運輸局、供銷社、郵政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5

優化冷鏈物流全品類服務

加快構建“集中屠宰、品牌經營、冷鏈流通、冷鮮上市”的冷鮮肉流通體係,增強果蔬產地商品化能力,健全水產品冷鏈物流體係,完善乳品、速凍食品冷鏈物流體係,提升醫藥冷鏈應急保障水平。

市農業農村局、商務局、衛生健康局、市場監管局、供銷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6

推進冷鏈物流全流程創新

鼓勵冷鏈物流企業加大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設施設備的安裝與應用力度。統籌信息化平台建設,推動平台間數據互聯共享。鼓勵傳統冷庫改造升級,提高智能化水平。逐步淘汰老舊高能耗冷庫、製冷設施設備和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冷藏車。提升冷鏈技術裝備研發創新水平。推動形成產銷密切銜接、成本低、效率高的農產品出村進城新通道,打通高品質生鮮消費品下鄉進村新通道,擴大生鮮等高品質消費品供給,促進城鄉冷鏈物流雙向均衡發展。以產銷冷鏈集配中心為核心,吸引商貿流通、農產品加工等相關產業集聚發展,深化產業鏈上下遊聯動整合,打造冷鏈物流與產業融合發展生態圈。

市農業農村局、商務局、工業和信息化局、交通運輸局、生態環境局、市場監管局、科技局、供銷社、科學技術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序號

重點任務

主要工作內容

責任單位

7

大力培育冷鏈物流骨幹企業

培育發展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重點培育以現代數字技術為支撐,連接主要產銷地的跨區域供應鏈企業。鼓勵冷鏈物流企業優化整合資源,拓展服務網絡,提升市場集中度。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冷鏈物流企業。推動冷鏈物流平台企業規範發展。積極參與全球冷鏈產品生產和貿易組織,強化境內外冷鏈物流、采購分銷等網絡協同,提升國際供應鏈管理能力。

市商務局、國資委、市場監管局、發展改革局、農業農村局、交通運輸局、供銷社,梅州綜保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8

加強冷鏈物流標準化建設

積極參與冷鏈物流推薦性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等製修訂。督促企業嚴格落實冷鏈物流強製性國家標準,加強冷鏈物流標準宣貫。加強標準化冷鏈載具循環共用體係建設。

市市場監管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交通運輸局、供銷社按職責分工負責。

9

加強冷鏈物流全鏈條監管

完善冷鏈物流監管體製機製。加快冷鏈物流行業信用體係建設。引導企業按照規範化標準化要求升級智能化設備,實現各環節數據實時監控和動態更新。推動海關、市場監管、交通運輸等跨部門協同監管和數據融合,形成全鏈條追溯體係。完善進口口岸城市疫情防控措施,建立健全進口凍品集中監管製度,健全進口冷鏈食品檢驗檢疫製度,加強冷鏈物流檢驗檢測檢疫能力建設。

市市場監管局、商務局、發展改革局、交通運輸局、公安局、農業農村局、衛生健康局,梅州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

10

強化冷鏈物流政策要素保障

加強資金支持,加強用地保障,加強人才培養,推進減稅降費。

市發展改革局、教育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自然資源局、交通運輸局、國資委、金融局、稅務局,嘉應學院、廣東梅州職業技術學院、人行梅州市中心支行、梅州銀保監分局、梅州供電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序號

重點任務

主要工作內容

責任單位

11

強化冷鏈物流工作組織實施

加強組織協調,加強統計監測,發揮協會作用,營造輿論環境。

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局、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自然資源局、交通運輸局、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局、統計局、金融局、供銷社、郵政管理局、稅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附件2

梅州市冷鏈集配中心布局圖

  備注:冷鏈集配中心建設狀態統計時間為截至2022年11月。


  附件3

梅州市主要農產品產量和產地低溫處理量目標測算表


類型

全市

梅江區

興寧市

平遠縣

蕉嶺縣

大埔縣

豐順縣

五華縣

2021年主要農產品產量(萬噸)

水果

155

4

18

9

6

22

7

9

蔬菜

245

11

81

7

13

21

22

40

肉類

27

1

6

1

2

2

5

6

水產品

10

1

2

1

1

1

1

2

小計

438

17

107

19

21

46

35

57

2025年主要農產品產地低溫處理量目標

重量
(萬噸)

152

6

36

7

8

15

14

22

冷庫庫容

總需求

(萬立方米)

545

21

132

24

27

56

44

72

2025年集配中心冷庫庫容規模預期(萬立方米)

71.4

86.4

14.4

12.7

6.4

6.3

6.3

8.3

  注:

  ⒈2025年主要農產品產地低溫處理量目標根據2021年主要農產品產量、農產品產地低溫處理率目標估算,其中,果蔬、肉類、水產品的處理率目標分別為30%、85%、85%。

  ⒉冷庫庫容規模預期根據農產品密度估算,其中,果蔬按每噸占4立方米,肉類、水產品每噸占2立方米估算。


  附件4

梅州市冷鏈集配中心冷庫庫容情況表

單位:m3

建設狀態

全市

梅江區

梅縣區

興寧市

平遠縣

蕉嶺縣

大埔縣

豐順縣

五華縣

建成

146600

2400

-

109200

-

-

-

-

35000

在建

385100

9000

80500

-

87400

66400

63400

63400

15000

擬建

182700

75000

-

35200

40000

-

-

-

32500

合計

714400

86400

80500

144400

127400

66400

63400

63400

82500

  備注:庫容數據統計時間為截至2022年11月。


  附件5

梅州市冷鏈集配中心建設項目情況表

(截至2022年11月)

分類

項目名稱

項目總投資

(萬元)

(預計)開工

時間

(預計)竣工

時間

冷鏈產品類型

冷鏈物流規模

建設

地點

占地麵積(m2

庫容(m3

總計

224979




172388

714400


已經

建成

梅州海吉新城農副產品商貿物流園

160

2020年

4月

2020年

9月

果蔬、肉類、水產品、速凍食品等

400

2400

梅江區城北鎮

廣東供銷天興冷鏈物流中心

15000

2020年

11月

2022年

1月

果蔬、肉類、水產品、速凍食品等

9712

109200

興寧市葉塘鎮

廣東漢光超順農產品加工冷鏈物流園區(一期)

12000

2018年

1月

2022年

1月

果蔬、肉類、水產品、速凍食品等

26667

12000

五華縣水寨鎮

粵東農批冷鏈物流配送中心

2000

2016年

8月

2019年

1月

果蔬、肉類、水產品、速凍食品等

7000

23000

五華縣水寨鎮

小計

29160




43779

146600


正在

建設

梅州海吉新城農副產品商貿物流園

1839

2021年

6月

2023年

12月

果蔬、肉類、水產品、速凍食品等

1500

9000

梅江區城北鎮

廣東供銷天業(梅縣)冷鏈物流中心

25000

2022年

11月

2024年

6月

果蔬、肉類、水產品、速凍食品等

7321

80500

梅縣區城東鎮

廣東供銷(平遠)天業冷鏈物流產業園

14000

2021年

9月

2022年12月

果蔬、肉類、水產品、速凍食品等

4136

63400

平遠縣石正鎮

平遠縣農產品冷庫倉儲項目

3240

2018年

2月

2023年

2月

果蔬、肉類、水產品、速凍食品等

4000

24000

平遠縣大柘鎮

廣東供銷天業(蕉嶺)冷鏈物流產業園

15540

2022年

6月

2023年

12月

果蔬、肉類、水產品、速凍食品等

4135

66400

蕉嶺縣三圳鎮

廣東供銷(梅州大埔)天業冷鏈物流產業園

12000

2022年

7月

2023年

12月

果蔬、肉類、水產品、速凍食品等

4258

63400

大埔縣湖寮鎮

廣東供銷(豐順)天業冷鏈物流產業園

18000

2021年

10月

2023年

6月

果蔬、肉類、水產品、速凍食品等

4135

63400

豐順縣埔寨鎮

廣東漢光超順農產品加工冷鏈物流園區(二期)

15000

2022年

1月

2023月

6月

果蔬、肉類、水產品、速凍食品等

20000

15000

五華縣水寨鎮

小計

104619




49485

385100


計劃

建設

廣東供銷(梅江)冷鏈物流中心

15000

2024年

2025年

果蔬、肉類、水產品、速凍食品等

6624

75000

梅江區城北鎮

廣東省梅州市廣梅園冷鏈物流基地

46000

2023年

4月

2025年

9月

果蔬、肉類、水產品、速凍食品等

44000

35200

興寧市水口鎮

平遠縣果蔬汁加工倉儲項目

5200

2023年

3月

2025年

3月

果蔬、肉類、水產品、速凍食品等

6000

40000

平遠縣大柘鎮

五華農產品冷鏈集散綜合服務中心

5000

2023年

2024年

果蔬、肉類、水產品、速凍食品等

2500

12500

五華縣河東鎮

廣東漢光超順農產品加工冷鏈物流園區(三期)

20000

2023年

6月

2024年

3月

果蔬、肉類、水產品、速凍食品等

20000

20000

五華縣水寨鎮

小計

91200




79124

182700



政策解讀:《梅州市推進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政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