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未來發展 > 旅遊規劃
yabo88 印發關於加快發展鄉村旅遊的指導意見和梅州市鄉村旅遊“百村示範”實施意見的通知
來源:本站  時間:2018-12-27 09:41:58  瀏覽:-
字號:

yabo88 印發關於加快發展

鄉村旅遊的指導意見和梅州市鄉村旅遊

“百村示範”實施意見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府直屬和中央、省屬駐梅各單位:

《關於加快發展鄉村旅遊的指導意見》《梅州市鄉村旅遊“百村示範”實施意見》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執行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旅遊局反映。



yabo88

2018年12月27日



關於加快發展鄉村旅遊的指導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省市鄉村振興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共廣東省委 亚搏app下载安装 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及《中共梅州市委 梅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要求,結合我市鄉村旅遊發展的實際,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麵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深入貫徹落實省委“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戰略,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為統籌,以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建設為抓手,推動全市鄉村旅遊配套設施有效改善、旅遊產品提檔升級、旅遊產業健康發展。

(二)目標任務。以創建百個宜業宜居宜遊村莊為抓手,按照3年取得重大進展、5年見到顯著成效、10年實現根本改變的要求,連線連片推進鄉村旅遊,實現以下目標:

⒈到2020年,鄉村旅遊取得重大進展。打造10條省級精品鄉村旅遊線路,30條以上市級精品鄉村旅遊線路;建成旅遊特色小鎮2個以上、旅遊特色示範村60個,四星級以上民宿、農家樂各50個;建成“客家菜師傅工程”農家樂100家,梅州旅遊“美食村”10個。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

⒉到2022年,鄉村旅遊見到顯著成效。全麵加快全市31個旅遊特色鎮、8個旅遊特色小鎮及112個鄉村旅遊示範村建設,實現鄉村旅遊全麵發展,見到顯著成效。培育一批鄉村旅遊產業項目,創建一批國家3A級以上鄉村旅遊景區,鄉村旅遊產業實現根本改變,助推全市鄉村振興。

二、重點任務

(一)抓產業發展,夯實鄉村旅遊基礎。一是充分挖掘鄉村旅遊資源。製定並公布鄉村旅遊開發資源目錄,選取重要交通沿線的古民居群、生態宜居鄉村、農業產業園區、古驛道、紅色旅遊景區、A級旅遊景區周邊等有曆史文化底蘊、具有鄉村旅遊開發價值的地方,規劃建設一批精品鄉村旅遊點、美麗田園綜合體和農業公園。二是努力開發建設鄉村旅遊產品。堅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聚焦鄉村體驗、休閑度假、文化創意、健康養生、運動休閑等重點業態,培育打造一批業態突出、特色明顯、環境優美的鄉村旅遊連片示範村,輻射帶動民宿、農家樂、“美食村”、文化創意、農事體驗等新業態發展。三是積極探索鄉村旅遊開發運營模式。在產業發展的基礎上,有效整合利用土地、民居等資源,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自行使用,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舉辦企業的方式使用土地,推進村集體房屋依法流轉、出租,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鄉村藝術書店、主題酒吧、藝術畫廊等休閑商業業態,提高鄉村產業產品品位。四是認真落實梅州市關於民宿、農家樂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管理辦法、評星標準及獎勵政策,推動形成體係完善、布局合理、品質優良、百花齊放的鄉村旅遊發展新態勢。[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指導單位:市旅遊局、市國土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二)抓“百村示範”,引領美麗鄉村建設。一是抓好環境示範。全麵推進旅遊鎮、村周邊及旅遊沿線道路旁的景觀環境綜合整治,整體提升農村道路硬化、衛生淨化、植樹綠化、村居美化水平,推動鄉村旅遊環境優化升級,實現“處處是景觀、村村是景點、人人是導遊”的環境示範目標。二是抓好產品示範。堅持“資源是基礎、文化是靈魂”的理念,深入挖掘客家文化的豐富內涵,把客家文化元素融入到鄉村旅遊開發建設中,形成一批具有濃鬱客家文化特色的鄉村旅遊精品村、“美食村”。倡導和推進“果進籃、花進盆、菜進盒、農副產品進袋”工程,重點扶持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梅州特色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及誠信經營的鄉村旅遊購物商店,不斷延長鄉村旅遊產業鏈,提升鄉村旅遊附加值,為農民帶來更多實惠。三是抓好創建示範。出台《梅州市鄉村旅遊“百村示範”實施意見》,分階段培育百個鄉村旅遊示範點,積極創建旅遊特色精品村和“美食村”。培育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遊、生態旅遊等“一村一品”新業態,爭取旅遊特色產業形成一定規模。[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指導單位:市旅遊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農業局]

(三)抓旅遊配套,提升鄉村旅遊服務水平。一是提升旅遊交通環境。為來梅遊客提供方便快捷的通道,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全麵推動連接旅遊景區“最後一公裏”27條100段旅遊公路建設,2018年啟動實施一批旅遊公路建設項目。規劃建設環陰那山風景道。推動符合通達條件的鎮、村通公交車,3A級以上旅遊景區通旅遊專線車。二是提升旅遊谘詢服務體係。加強旅遊集散體係建設,按照一級遊客集散中心標準建設市級遊客服務中心,推進各縣(市、區)建設縣級遊客服務中心;依托交通樞紐、交通沿線購物中心、公路休息停車區、鄉村旅遊景區景點、村民活動中心等遊客密集區及遊客必經地設置旅遊驛站、旅遊谘詢服務中心,提升鄉村旅遊綜合服務水平。三是提升廁所建管水平。大力實施新三年“廁所革命”,進一步推動全市交通沿線、A級景區、星級飯店、旅遊度假區等旅遊廁所及鄉村公廁建設管理,鼓勵全市3A級以上景區建設第三衛生間。四是提升旅遊標識標牌係統。提升完善旅遊交通沿線、旅遊集散中心、旅遊景區的旅遊標識標牌,形成數量充足、信息準確、指引清晰、製作規範的旅遊標識係統。[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指導單位:市旅遊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公路局、市委農辦]

(四)抓旅遊扶貧,助力鄉村脫貧奔康。一是積極借鑒浙江產業、文化、鄉村振興成功的經驗,推動鄉村旅遊發展,重點推動旅遊扶貧重點村、省級新農村連片示範村、旅遊特色小鎮提檔升級,輻射帶動農家樂、民宿、農事體驗、文化創意等新業態發展。二是繼續實施《梅州市扶持旅遊產業發展實施細則》扶持政策,重點抓好鄉村旅遊“八小工程”(旅遊廁所、購物商店、停車場、醫療站、垃圾站、旅遊標識標牌、A級景區、旅遊谘詢服務中心)建設,支持貧困村通過改善旅遊設施及環境,促進旅遊產業發展,實現脫貧致富。三是指導有條件的貧困村合理開發利用自然景觀、田園風光、傳統民居、特色種養殖產業等資源,發展成為鄉村旅遊景區景點,讓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勞作變體驗、農房變客房、果園變樂園、農產品變旅遊商品,並通過旅遊標準化建設,提升為國家A級旅遊景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指導單位:市旅遊局、市扶貧開發局、市委農辦、市交通運輸局、市環境保護局、市衛生計生局]

(五)抓營銷推介,做實鄉村旅遊產業效益。一是堅持把旅遊景區景點鄉村旅遊推介和梅州特產、農副產品宣傳結合起來,實施精準營銷,打響梅州柚、嘉應茶、平遠臍橙、有機蔬菜、富硒食品等農產品品牌,提高農產品的美譽度和知名度。二是依托航線到達地、主要客源地和區域合作地“三地”客源市場,利用微信、微博、微淘“三微”新媒體,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營銷。三是策劃好鄉村旅遊線路、挖掘鄉村旅遊民宿、農家樂的特色,形成有震撼力的係列報道,讓鄉村旅遊、農事體驗遊熱起來。四是依托中國農民豐收日、廣東自駕旅遊日、金柚節、國際山地徒步大會等活動,加強鄉村旅遊產品宣傳,推動農民增收致富。五是整合全市鄉村旅遊資源,策劃打造一批最具濃鬱客家風情、最能體驗休閑生活的旅遊黃金線路,力爭到2020年打造10條省級精品鄉村旅遊線路,30條以上市級精品鄉村旅遊線路。[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指導單位:市旅遊局、市委宣傳部、市農業局、市招商局、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梅州廣播電視台、梅州日報]

(六)抓行業監管,優化鄉村旅遊市場環境。一是強化市場秩序。認真抓好旅遊市場綜合監管工作,加強鄉村旅遊市場綜合監管,加強對群眾反映問題較多、投訴較為集中的鄉村旅遊市場督查檢查,引導鄉村旅遊市場經營主體誠信經營、規範服務,維護良好的鄉風民風,推動鄉村旅遊和諧、健康、有序發展。二是強化安全管理。認真落實《梅州市旅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以旅遊交通、旅遊設施、旅遊餐飲安全為重點,強化各相關部門安全責任落實,加強督促檢查,嚴防重大旅遊安全事故發生;做好旅遊環境承載能力控製工作,統計分析鄉村旅遊景點合理的遊客容量,製定旺季遊客疏導預案,保障遊客安全。三是強化質量把控。建立完善星級酒店、景區、農家樂、民宿質量等級評定退出機製,大力實施旅遊購物、餐飲“推薦單位”計劃,組織飯店服務技能大賽、導遊講解員大賽等活動,開展評選表彰鄉村旅遊示範點等行業先進典型等活動,使旅遊優質服務理念深入人心。

(七)抓學習培訓,培養鄉村旅遊人才隊伍。一是大力加強鄉村旅遊帶頭人和從業人員培訓力度,落實“千人培訓”計劃,舉辦鄉村振興•鄉村旅遊培訓班,民宿、農家樂建設管理培訓班等,組織全市重點旅遊鎮、村負責人、民宿、農家樂業主參加培訓,通過高素質、高水平專家教授指導,增強他們發展鄉村旅遊的本領和能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謀劃、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鄉村旅遊隊伍。二是加強鄉村旅遊專家庫建設。聘請著名旅遊院校學者、旅遊企業骨幹以及旅遊民間專家,擔任鄉村旅遊發展谘詢顧問,通過實地考察指導、講座培訓等形式,為鄉村旅遊發展提供行業標準、產業趨勢、規劃建設等方麵的指導。三是出台人才引進激勵和流動政策。有針對性地引進鄉村旅遊經營急需緊缺人才,鼓勵大學生投身鄉村旅遊建設;配套專項優惠政策,鼓勵、選派一批優秀幹部到鄉村旅遊發展建設第一線和關鍵崗位上工作,打造鄉村旅遊高級人才隊伍。[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指導單位:市委組織部、市旅遊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鄉村振興及鄉村旅遊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市級統籌、縣(市、區)為主體、鎮(街道)實施的分級負責責任製,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切實把發展鄉村旅遊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把推進鄉村旅遊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二)統籌協調,加大資金投入。各縣(市、區)要統籌鄉村旅遊開發建設,在不形成新的政府債務前提下,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拿出適當資金用於支持鄉村旅遊建設。

(三)加強監管,建立獎懲機製。建立健全落實鄉村旅遊工作責任製,在建立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表彰獎勵製度中,將發展鄉村旅遊列為一項重要考核指標,占一定的考核分值,作為考核獎懲的重要參考依據。

各縣(市、區)要結合本地實際製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工作分工,落實工作責任。市直各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加強協調配合,明確具體舉措和工作進度,抓緊推進。市旅遊局要加強對本意見實施情況的指導和檢查,及時研究解決本意見執行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重大情況及時報告市政府。

附件:梅州市重點推進建設的鄉村旅遊特色鎮村名單




梅州市鄉村旅遊“百村示範”實施意見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省市鄉村振興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共廣東省委 亚搏app下载安装 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及《中共梅州市委 梅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要求,結合我市鄉村旅遊發展的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麵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梅江韓江綠色健康文化旅遊產業帶建設為抓手,全力創建以鄉村為重點的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二)發展目標。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重點推進全市112個村鄉村旅遊建設,其中2018—2020年,重點推進60個鄉村旅遊重點村建設,每個縣(市、區)建設打造1—2個市級鄉村旅遊示範村。積極推動鄉村旅遊與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發展,全麵推動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勞作變體驗、農房變客房、果園變樂園、農產品變旅遊商品,全麵提升鄉村旅遊綜合效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主要任務

(一)編製一批鄉村旅遊發展規劃。堅持規劃先行、布局合理、開發有序的原則,實現鄉村旅遊規劃方案與相關規劃特別是村莊整治規劃的銜接,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和權威性。依托鄉村資源條件,注重實效性和可操作性,科學確定規劃方案的編製範圍,編製全村域規劃方案或局部區域重點項目規劃方案。注重具備集中連片開發或整村開發條件的旅遊特色村,發揮其帶動、示範、集聚和規模效應。注重規劃中旅遊功能要素配套,實現鄉村基礎設施與旅遊服務設施合理布局、有機融合,發揮綜合效應,突出主客共享。

(二)推進一批旅遊服務配套示範。建設一批旅遊服務配套設施,重點是實施“四個示範”,即遊客中心(旅遊驛站)、旅遊標識、旅遊廁所、生態停車場,提升鄉村旅遊公共服務水平。

⒈遊客中心(旅遊驛站)。鄉村旅遊示範村要選擇合適位置,如在村莊入口、村莊廣場或停車場附近,單獨設置遊客服務中心或旅遊驛站,也可依托村委會或村文化站、活動中心等現有的設施場所,設置遊客服務中心(旅遊驛站),配套鄉村特產銷售、遊客休息室、鄉村旅遊指示圖、宣傳欄等設施,提供導覽宣傳資料,有條件的還應配套急救醫療室等設施設備,為遊客提供旅遊信息谘詢、遊程安排、旅遊商品購買、休憩等服務。

⒉旅遊標識。在村口設村名標識,村主幹道、遊步道設置道路交通標識;在鄉村遊客服務中心設導遊全景圖;在主要遊覽線路設立公共服務設施(旅遊廁所、停車泊位、遊客接待中心等)及旅遊經營戶(項目)的標識牌,危險地段設置明顯警示標識牌,在合理區域標識緊急救援電話,旅遊標識牌應清晰醒目,式樣、顏色、字體統一,圖案直觀明了,具有旅遊元素及當地鄉村特色。

⒊旅遊廁所。科學選址,在鄉村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購物點、農家樂、村委會附近選址建設旅遊廁所。旅遊廁所布局合理、數量充足,建築造型與環境相協調,充分體現客家文化,男女坐蹲廁位比例至少達到1∶2。旅遊廁所應設有指示牌,廁所標識清晰規範,配備麵境、台盆等潔手設備。充分考慮到老年人、婦女、兒童和殘障人士等特殊遊客需要,鼓勵建設帶有第三衛生間廁所。旅遊廁所免費開放,建立相關管理製度,有專門保潔人員進行保潔。

⒋生態停車場。在鄉村遊客服務中心、旅遊驛站及主要鄉村旅遊點附近,規劃建設一批停車泊位,滿足自駕車遊客車輛停放需求。有條件的鄉村可規劃生態停車場,科學分區,劃設停車位和車流引導指示標識。設立管理崗亭,確保停車安全,可實行有償收費停車服務。

(三)選準一批鄉村發展類型示範。根據全市重點推進的112個村莊不同的資源稟賦,科學選擇鄉村旅遊發展類型,打造特色鄉村旅遊產品。

⒈山水田園型開發要點。充分利用農業資源環境、農田景觀、農業生產活動和農耕文化等,因地製宜打造種植、體驗、觀賞、休閑、健身、采摘、垂釣、加工、餐飲、住宿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⒉古村古寨型開發要點。充分利用古村古寨深厚的文化底蘊、淳樸的民風和古香古色的建築遺跡等,因地製宜進行修複和活化利用,加強周邊環境的整治,引入小特色商品、傳統工藝、特色美食、特色民宿業態,還原生活形態,打造成品味鄉村文化、尋找鄉村風情、感受傳統文明的旅遊項目。

⒊民俗風情型開發要點。充分利用客家鄉村文化的原生性、參與性、質樸性及客家圍龍屋建築風格、客家美食、客家服飾等,深入挖掘客家鄉村民俗和風俗習慣,結合特色村寨、建築,以常態性表演、定期組織舉辦傳統民俗節事活動等形式,形成轟動效應和品牌效應,同時發展特色民宿、客棧、特色餐飲,打造民俗風情鄉村旅遊區。

⒋文化創意型開發要點。充分挖掘利用雕刻、陶瓷、木藝、竹藝、石藝等民間藝術,尋找文化傳承人,引進民間藝人、青年創客,利用獨特的村居老屋,打造文化創意一條街,設置集中展示廳、藝術品加工區、傳承基地、創客基地等,形成傳承民間藝術以及製作、展示、銷售傳統文化和現代藝術產品的文化創意旅遊區。

(四)探索一批開發運營模式示範。圍繞市場需求,創新鄉村旅遊開發模式,形成有市場價值的鄉村旅遊景區。

⒈“村委會+農戶”模式。村集體通過資產的出租等方式獲取收入,維護鄉村公共設施和環境衛生等公共服務,完善旅遊服務配套基礎設施,美化、綠化、淨化鄉村環境,規劃旅遊項目;農戶承包經營,或利用自有房屋、農田、林權等,發展民宿、餐飲、購物、采摘、垂釣、農業種養等旅遊項目。

⒉“新農人(公司)+農戶”模式。通過引進有經濟實力和市場經營能力的企業,製定合理分享利益的經營模式,對開發區域進行旅遊規劃、旅遊景點和旅遊公共服務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旅遊環境,指導和組織鄉村居民開發住宿、餐飲接待設施,組織培訓村民開展民俗風情、文化旅遊表演活動,形成具有濃鬱鄉村自然生態特色和吸引力的鄉村旅遊產品,創造鄉村特色旅遊需求,吸引和招徠國內外旅遊者。

⒊“農戶+農戶”模式。通過鄉村旅遊“示範戶”帶動或自發組織開發鄉村旅遊,吸引更多農戶加入旅遊接待行列,發展農業生產活動和農耕文化,因地製宜打造種植、體驗、觀賞、休閑、健身、采摘、垂釣、加工、餐飲、住宿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⒋股份製開發模式。通過機構、集體和農戶合作,把土地、資金、經營、勞動等形式參與鄉村旅遊開發,收益按股分紅與按勞分紅相結合,進行股份合作製經營。把農村居民責權利有機結合起來,引導農村居民自覺參與生態資源的保護和鄉村旅遊開發,保證鄉村旅遊良性發展。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機製。各縣(市、區)要健全鄉村旅遊協調機構,指導各村莊做好鄉村旅遊規劃,選準發展模式和特色旅遊項目,解決鄉村旅遊產業項目落地、基礎設施布局、生態環境保護與改善以及利益分配等問題,推動鄉村旅遊發展。

(二)強化農民利益保障。積極探索建立村民參與的保障機製,通過建立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組織,鼓勵村民參與鄉村旅遊項目的承包經營,引導村民通過土地、房舍、土特產品製作工藝、勞動等形式參與旅遊開發經營,共享旅遊發展成果。

(三)強化鄉村環境整治和公共設施維護。加大力度配套遊客中心、停車場、遊覽標識、旅遊廁所、遊線道路等建設,加強設施管養維護,加強環境衛生,加強遊覽秩序管理和治安管理,營造良好旅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