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市府辦[2016]28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府直屬和中央、省屬駐梅各單位:
《梅州市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實施方案》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商務局反映。
yabo88
2016年10月25日
梅州市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亚搏app下载安装 辦公廳關於印發廣東省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粵府辦〔2016〕12號),加快推進我市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特製訂方案如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決策部署,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區域錯位發展原則,統籌推進全省農村電子商務建設,探索實施“互聯網+農村”“互聯網+現代農業”戰略,形成線上線下融合、農產品進城與農資和消費品下鄉雙向流通格局,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
(二)發展目標。
到2020年,全市農村電子商務應用水平顯著提高,市、縣、鄉、村四級農村電子商務支撐服務體係基本建立,城鄉產品雙向流通渠道基本形成,農產品網絡銷售及農村網絡購物規模持續擴大,整體發展水平居全省前列。在全市建成6個縣級電子商務產業園和30個鄉鎮電子商務運營中心,實現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在行政村全覆蓋。全市農產品電子商務年銷售額保持40%以上增長。農村電子商務企業競爭力顯著增強,培育2家年銷售額1億元以上、10家年銷售額1千萬元以上,培育20家省級農村電子商務示範企業,建設5個以上省級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範基地,培育一批集聚效應強的涉農電商平台。培訓2萬名農村電子商務應用技術人才。
二、重點工作任務
(三)鼓勵各類資本參與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引導和鼓勵電商、金融、商貿、流通類民營資本和外資投資農村電子商務。結合我市農業產業實際,重點加大在倉儲、物流、交易中心領域的投資。引進阿裏、京東、蘇寧、樂村淘等國內外知名的綜合性、專業性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或龍頭企業投資農村市場。鼓勵有條件的金融機構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參與建設集農產品、農製品、農村旅遊文化產品、電子綜合服務於一體的電商平台,主動服務“三農”。(市商務局、市經信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局、市國資辦、市金融局、市農信聯社、市銀監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發展壯大涉農電子商務企業。支持平遠縣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和大埔縣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電子商務示範縣建設,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農村電子商務企業。規劃建設線上線下融合的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園和孵化基地等集聚區。鼓勵基層供銷社、農業龍頭企業、品牌農產品經營企業設立電子商務公司,引導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鏈上下遊企業集聚發展,增強示範帶動效應。加快推進涉農網商轉型發展,在農資供應、農產品購銷、農技服務、地方特色農副產品開發等領域帶動更多的中小微農村電子商務主體發展。集中力量吸引一批有實力的電子商務運營企業在我市農村開拓市場。(市商務局、市經信局、市農業局、市金融局、市工商局、市郵政管理局、市供銷社、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五)培育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商。積極引入國內外優質電子商務服務商資源,培育一批協會、龍頭企業帶動成立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商示範企業。支持相關行業、龍頭企業帶動建立健全農村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台,為農業企業、農戶提供公共谘詢、網店建設、營銷管理、托管代運營、品牌培育、物流方案、法律谘詢、技術支持等專業服務。(市商務局、市經信局、市農業局、市金融局、市工商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六)促進農產品“上網觸電”。引導農村地區傳統生產企業、市場經營主體“上網觸電”,提升電子商務運用水平,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積極開展以我市優勢農產品為依托的電商節慶促銷活動,開展各種論壇、峰會、展會等活動,以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形式擴大電子商務影響力。充分利用“廣貨網上行”平台擴大我市優質農產品影響力,大力扶持我市特色農製品和農村旅遊文化產品的本土電商平台建設,推進產、供、銷一體化聯營。把農產品電商與城市社區電子商務結合,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城市社區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合作機製,發展“基地標準化生產+智能化社區直供”的農社對接新模式。支持我市龍頭企業與阿裏、京東、蘇寧、樂村淘等國內大型電子商務企業合作建設各種特色經營模式推動農產品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市商務局、市經信局、市農業局、市工商局、市旅遊局、市供銷社、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七)暢通消費品下鄉進村渠道。加快推進農村現代流通體係建設,加強商貿流通、供銷、郵政等係統物流服務網絡和設施建設與銜接。構建覆蓋市、縣、鎮、村的電子商務運營網絡,支持縣村級基層服務網點發展成為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終端,鼓勵郵政快遞、鄉村商貿和供銷網點提供自提、配送、電子支付、代購代銷、代存代取等服務,進一步拓展農村物流渠道功能,有效對接區域電商公共服務平台。(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局、市郵政管理局、市供銷社、市農信聯社、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八)擴大電子商務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推廣農資生產領域大數據應用,鼓勵大型骨幹農資企業創新農資產品互聯網分銷模式,引導農業企業開展農資產品電子商務批發與零售交易。(市農業局、市供銷社)
(九)支持通過電子商務創業就業。各縣(市、區)都要搭建一個為農村青年搭建集創業輔導、技能培訓、投融資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農村電子商務創業平台,培養一批農村電子商務專業人才。支持家庭農場、種植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開辦“農家網店”,創新發展訂單農業和特色農產品在線營銷,帶動更多農民通過電子商務創業致富。(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商務局、市中小企業局、團市委)
(十)建設多層次農村電子商務平台。支持海吉星、平遠華泰農興農產品交易中心等一批農產品交易市場電商化轉型,改造升級原有的農產品交易市場,鼓勵開展涉農企業間電子商務交易(B2B)平台和企業與消費者間電子商務交易(B2C)平台,推動農產品網上購銷對接。加快與農業產業化基地、農產品營銷大戶、大型超市、大型餐飲連鎖企業對接,提高農村電子商務整合產業鏈資源的能力。麵向全國市場同時加強與珠三角及閩粵贛等地區間合作,促進大宗農產品電子商務現貨交易平台規範發展。(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局、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農業局)
(十一)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以我市8個縣(市、區)被列入原中央蘇區農村超高速無線局域網試點範圍為契機加快推進農村信息網絡設施建設,強力推進2057個村超高速無線網絡建設,提升網絡服務質量,推進4G網絡向鄉鎮和行政村延伸,推動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流通、采購營銷等領域的普及和應用,縮小城鄉信息化發展差距。(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農業局)
(十二)增強物流支撐與配送能力。推動我省農產品流通骨幹網建設,完善農村公路、貨運站場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快遞下鄉”工程,支持郵政、供銷合作社、快遞企業及涉農電商企業自營物流向農村地區加快延伸,建設覆蓋縣、鎮、村的郵政快遞服務網絡和農村供銷綜合服務平台,提高服務能力。促進農村物流樞紐基地與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以及城市社區、超市等有效銜接。支持冷鏈物流企業建立田頭預冷、倉儲保鮮、冷藏冷凍混合運輸等冷鏈係統,解決從田間到商場、超市、電商企業“前端一公裏”的物流問題。(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局、市經信局、市科技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局、市郵政管理局、市供銷社)
三、保障措施
(十三)建立健全市場監管體係。加快建立農村電子商務行業規則體係,與農業質量檢測監測係統實現有效對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強化全過程管理。構建農村電子商務經營和消費主體糾紛投訴與調解處置機製,引導企業誠信生產經營。加大對網絡涉農產品違法案件查處力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建立健全適應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農產品質量分級、采後處理、包裝配送等標準體係。(市質監局、市工商局、市商務局、市公安局、市農業局、市衛計局、市食藥監局)
(十四)提升金融服務水平。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組織合作,開發適應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需求的惠農金融服務產品,創新農村電子商務投融資機製,簡化貸款手續。加快各地縣級綜合征信中心和農村電子商務信用體係建設,支持金融機構與第三方電商企業合作利用電子商務綜合服務平台數據資源,科學評估企業經營狀況,防範信貸風險。鼓勵金融保險機構搭建農村電子商務創業貸款信用保證保險渠道,探索開發涉及質量、災害等因素的農產品電商保險。支持金融機構加強支付工具的研發創新,便於農產品交易線上和移動支付。(市金融局、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局、市農業局、市農信聯社,人行梅州分行、梅州銀監局)
(十五)落實相關扶持政策。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扶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各項政策,統籌省級財政資金,重點支持創建國家和省級農村電子商務示範基地、示範企業、產業園區和涉農電子商務平台。各縣(市、區)要製訂扶持政策,加大對農村電子商務扶持力度。把電子商務納入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部署,積極推進“互聯網+精準扶貧”農村電子商務扶貧項目。(市農業局、市財政局、市商務局、市扶貧局)
(十六)加強人才培養和宣傳。完善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機製,。鼓勵全市高校、職業院校與電商企業合作探索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長效對接機製。鼓勵各地組織形式多樣的農村電子商務培訓,加快引進一批農村電子商務中高端人才。製訂“電子商務進農村”宣傳計劃,充分發揮媒體作用,著力營造有利於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輿論氛圍。支持國內知名電商企業在農村開展主題宣講和體驗活動。(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商務局、市文廣新局、團市委)
各縣(市、區)、各部門要進一步加強農村電子商務工作的組織領導,結合發展實際細化工作方案,強化協調配合,統籌推進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