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未來發展 > 產業規劃
大埔縣紮實推進“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培育建設
產業興 環境美 農民富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4-12-26 11:17:33  瀏覽:-
字號:

大埔縣紮實推進“百千萬工程”典型村培育建設,繪就鄉村錦繡畫卷。


在北塘村,隨處可見綠樹成蔭、花草環繞,房屋錯落有致,呈現一幅山清水秀、環境宜人的和美鄉村畫卷。


上澄村通過修葺“四小園”、翻新修繕老舊房屋等,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彙城村韓江源母親雕塑成了網紅打卡點,吸引遊客紛至遝來。


  近年來,大埔縣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全力推進典型村建設,推動特色產業培育、人居環境、農房風貌、綠美生態、集體經濟等各方麵工作提質增效,湧現出一個個宜居宜業的和美鄉村,努力走出一條踐行“百千萬工程”的特色之路。

  抓示範聚重點 打造高質量美麗宜居鄉村

  在三河鎮彙城村,韓江源頭江水如碧,明媚的暖陽,精美的母親雕塑,猶如夢中的冬日畫卷。這裏是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點,吸引眾多攝影愛好者和遊客前來觀賞遊玩。

  去年以來,彙城村搶抓“百千萬工程”機遇,聚焦黨建引領、產業發展、風貌提升、鄉村綠化等工作,蹄疾步穩推進典型村建設,紮實推動“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全麵突破。

  “典型村建設讓我們村變得更漂亮了,沒事繞著村子轉一圈,到處都是好風景。”彙城村村民饒琪鋒說。

  據彙城村黨總支書記周世祥介紹,彙城村充分利用村內現有資源,在維持自然風貌的基礎上,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補植綠化等工作,並爭取資金對城西水係因地製宜打造“水文化”功能區,讓鄉村提“顏值”、增“底色”、升“品質”。目前,彙城村已完成三清理653處、三拆除133處,提升農房風貌178棟、“三線”整治2.7萬米。

  在綠美村莊建設方麵,彙城村突出綠化和美化協同,製定完善鄉村綠化作戰圖,在進村口、村主幹道兩側等地打造綠美景觀帶。目前,彙城村接受捐贈苗木632株,新種各類苗木約2500株,打造“黨員先鋒林”“巾幗林”等4個主題林,創建美麗庭院17戶。

  產業方麵,結合鄉村綠色發展,彙城村因地製宜推動分布式屋頂光伏農房建設,充分利用村集體和農戶閑置屋頂,鋪設光伏發電設備,盤活閑置資源,增加村民和村集體經濟收入。

  “依靠租金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近1萬元。”周世祥告訴記者,彙城村積極探索“光伏+”融合發展模式,計劃引進企業發展光伏農業,即光伏棚下培育靈芝,夯實產業基礎,可助推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從11萬元增長至40萬元以上。

  圍繞做好土特產文章,彙城村打造智慧魚塘,大力發展清水魚、鬆茸菇、蜜柚等興邊富民產業。探索推進農文旅融合,彙城村全力發揮中國傳統村落、三河壩戰役紀念園等旅遊資源優勢,通過華潤希望鄉村項目集約周伯明故居周邊土地,打造紅色文化示範區,同步引進休閑茶室、書吧、特產購物中心等業態,因地製宜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和特色鄉村旅遊業。

  據了解,大埔華潤希望鄉村項目主要修繕傳統民居,配套行車道路及景觀工程,新建黨群服務中心,惠及彙城全村903戶2400多人,預計明年6月竣工驗收,將打造成為央企助力“百千萬工程”的示範和標杆。

  近日,彙城村還入選2024年第四批廣東省文化和旅遊特色村。周世祥表示,接下來,該村將充分發揮好中山紀念堂、“一門九清華”陳氏宗祠、華萼樓等特色古民居古建築的資源優勢,活化利用曆史文化資源,充分發揮特色村在農村文旅融合發展中的龍頭帶動作用,全麵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強措施活經濟 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

  走進光德鎮上澄村,寬闊平坦的柏油路麵,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潔白牆麵上一幅幅精美的主題牆繪,還有整潔美麗的“四小園”等,處處讓人感受到鄉村的美麗和諧。

  村裏的“四小園”修葺一新、老舊房屋翻新修繕、村裏的亂搭亂建拆除……提起這一年來村裏環境的大變樣,上澄村村民都豎起了大拇指。

  今年以來,上澄村以典型村培育為牽引,製定“和美鄉村”示範村建設專項行動方案,全麵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補齊鄉村建設短板,打造幹淨整潔、美麗宜居的鄉村新風貌。

  據上澄村黨支部書記李達強介紹,該村以“三清三拆三整治”為契機,發動黨員幹部帶頭做好清拆工作,動員村民積極配合,爭取資金對全村衛生環境進行全覆蓋清理整治。目前,該村拆除雞鴨寮舍、亂搭亂建共計50處,拆除危舊房11棟,清運各類雜物、柴草、建築垃圾8.5噸,清理生活垃圾9噸。同時,完成村級生活汙水治理、道路提升改造、公廁建設等項目,助力鄉村提“質”增“顏”。

  產業興旺是和美鄉村的基石。為增強村集體“造血”功能,拓寬農村集體經濟收入渠道,今年7月,光德鎮探索在上澄村成立光德鎮首家強村公司——大埔德豐生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手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農村專業合作社等,以“各村經濟聯合社+民營企業+鎮集體企業”的入股方式,引導各村參與進來實現利益聯結,讓村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以前村裏各家各戶都是自種自產自銷,價格和品質波動比較大,今年成立了強村公司,不但會有免費的農業技術培訓,蜜柚、茶葉豐收的季節還會有企業集中來收購,種植產量和收入都能得到很大的保障。”李達強說。

  “成立強村公司的初衷就是希望通過整合資源、盤活資源、做強平台、聯農帶農等係列措施引領全鎮高質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有效破解地方經濟發展瓶頸。”光德鎮黨委副書記江思峰表示,目前該鎮聯手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共建上澄村“山塘綜合養魚”示範點,以科技賦能生態養殖。接下來,該鎮還將通過“產業村長”機製聯動村級黨組織,探索創新農業產業鏈條和經營方式,同時推廣先進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蜜柚、茶葉等特色農業產業生產效率和質量,不斷激活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釋動能提風貌 促進和美鄉村典型村建設

  在西河鎮北塘村,隨處可見綠樹成蔭、花草環繞,道路幹淨整潔,房屋錯落有致,呈現出一幅山清水秀、鄉風文明、環境宜人的和美鄉村畫卷。

  去年以來,該村堅持以“頭號工程”力度縱深推進“百千萬工程”,大力推動典型村建設,傳統村落逐步呈現出嶄新麵貌。

  據北塘村黨支部書記張國恒介紹,去年以來,該村以創建典型村為著力點,集中力量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積極發動村幹部、村民和誌願者共同參與“三清三拆三整治”。其中,累計完成“三拆除”麵積超1500平方米;分三期逐步推進104處存量農房微改造;對農村垃圾、汙水、廁所進行專項整治,實現公廁管理常態化,生活垃圾收集率、處理率達100%,汙水治理率超90%。

  經過一年的打造,如今北塘村出門見綠,推窗見景,口袋公園小而美麗,黃發垂髫盡情享受著家門口的微幸福。

  “以前村裏的汙水到處流,有時候還散發臭味。現在建設了汙水管道,沒有髒水了,到處幹幹淨淨,心情也變好了。”北塘村村民張女士說。

  鄉村要振興,產業得興旺。北塘村充分用好良好的自然資源稟賦和生態環境優勢,積極做優特色農業,做大農旅產業,借助優勢產業進一步增強村集體經濟“造血”能力,促進村集體經濟創收增收。

  “我們開展了‘三資’清產核查,摸清閑置資產資源底數,重點圍繞集體土地流轉、承包發包等做文章,通過盤活閑置魚塘,支持企業發展對蝦養殖,每年能為村集體經濟增加近萬元收入。”張國恒告訴記者,北塘村還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投資320萬元實施千畝絲苗米基地建設項目,動員企業參與運營,項目建成後預計能為北塘村增加3萬元以上集體經濟收入。

  西河鎮人大主席何少華表示,接下來,該鎮將持續加強北塘村的產業發展,強化土地集約流轉,培育種植大戶,擴大水稻、煙葉、蜜柚等特色農作物種植規模,擴寬渠道引進、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農產品品牌,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進一步完善“三線”整治和汙水處理設施提升建設的收尾工作,加快推進農房風貌提升進度,年底前完成今年擬提升改造目標。同時,持續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做好網格化服務管理,強化“無信訪村”創建,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鄉風民風持續向好。

  外有“顏值”,內有“氣質”。北塘村正發生美麗蝶變,村美、民富、業興的願景正一步步實現。(記者 洪國棟  特約記者 羅文燕 劉文烽  圖片均為劉文烽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