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工農紅軍曆史陳列館
▲東江工農紅軍總指揮部舊址
▲山清水秀人傑地靈的九龍嶂
水美村路口,“巍峨九龍嶂,紅史耀千秋”大字閃耀奪目
(以上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九龍嶂位於梅縣區梅南鎮,主峰海拔1186米,有“九十九龍嶂”之稱,群山延綿、樹木蒼翠、溪水川流不息,是一個方圓百裏的大山區、深山區。它東鄰銅鼓障,西接鴻圖峰,南連潮、揭,北通江西中央蘇區,是粵東最早建立的革命根據地之一,被稱為“粵東的井岡山”。這裏不僅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還有良好的綠色生態環境,吸引了不少遊客前往。
青山綠水好景致
近日,記者從梅城出發,前往九龍嶂。雖然通往九龍嶂的山路崎嶇,但全部已水泥硬底化。從車窗往外望去,滿目青山,清新的空氣令人心曠神怡,沿途的瀑布更是給人驚喜。沿途還可見一座座紅軍雕塑、一個個紅色旗幟狀的裝飾。
置身九龍嶂,走在山路上,隻覺得山高林密、靜謐悠遠,到處都是高大的樹木,不時能聽見飛鳥的叫聲,還有沉甸甸的柚子等果實掛在枝頭。在茂密樹林的掩蓋下,九龍嶂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山中還生長著許多奇花異草、名貴藥材和珍稀動物,如靈芝、首烏、石斛、桫欏、娃娃魚、豹貓、果子狸、穿山甲等。
九龍嶂的溪水碧綠清澈,清涼的溪水繞過溪中的岩石,蜿蜒流淌,淙淙作響,讓人忍不住想上前去掬一捧水,又生怕破壞了它的寧靜美好。該處的瀑布引人入勝、隨處可見。瀑布飛流直下,濺起一朵朵白花,水聲轟鳴,水霧彌漫。若登上九龍嶂頂,可俯覽四周風景,山川秀色,盡收眼底。
革命遺址見當年
梅南鎮水美村位於九龍嶂山腳下,走進水美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叫“星拱樓”的古樸客家民居,斑駁的牆垣、老舊的木門,似乎在訴說著當年的革命故事,這裏就是東江工農紅軍總指揮部舊址。
據了解,1927年10月,廣東工農革命軍(東路)第10團在九龍嶂成立。1928年5月,在九龍嶂成立了由五華、豐順、梅縣、興寧和大埔組成的五縣暴動委員會(簡稱“五縣暴委” ),推選古大存為書記。佘坑暴動後,成立了由興寧、五華、豐順、梅縣、大埔、揭陽和潮安組成的七縣聯合委員會(簡稱“七縣聯委”),古大存為書記。1929年10月,東江工農紅軍總指揮部在梅南成立。1929年10月,由朱德軍長和朱雲卿參謀長率領紅四軍三個縱隊共6000餘人,從閩西挺進東江,輾轉戰鬥在九龍嶂留下足跡。
據史料記載(不完全統計),在長達20多年的革命鬥爭中,發生在九龍嶂根據地及周邊的戰鬥達233場,犧牲烈士1276人,其中紅軍烈士302名。在九龍嶂及其周邊地區戰鬥過的老前輩有朱德、林彪、陳毅、羅榮桓、聶榮臻、彭湃、粟裕、譚政、羅瑞卿等。
多年過去了,星拱樓、黃姓祠堂等見證曆史的革命遺址仍在。每逢節假日,九龍嶂革命鬥爭紀念館和九龍嶂紅軍烈士紀念碑總會迎來一批又一批的遊客,瞻仰革命遺址,重溫革命星火閃耀九龍嶂的那段曆史。梅縣區將以水美村為核心、九龍嶂革命根據地為重點,打造“三點一軸”的紅色資源格局。(記者 王麗莉 攝影記者 吳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