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旅遊梅州 > 旅遊動態
遊走“十二肩嶺”古驛道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19-05-14 14:51:06  瀏覽:-
字號:

“十二肩嶺”古驛道位於興寧市大坪鎮金坑村,是明清時期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興寧通往江西的必經之路,以前人們用肩挑貨物從興寧出發至江西經過此處時,由於山嶺較高要來回輪換十二次肩才能把貨物挑上去,因此得名為“十二肩嶺”。

陽光明媚,惠風和暢,我們興寧市作協的文友懷著激動、興奮的心情,踏著春的節拍,乘車來到興寧市大坪鎮金坑村的“十二肩嶺”古驛道。

下車後,我們換上軍裝遊走這條2公裏多長的古驛道,感受當年紅軍的風采。驛道入口,一排整齊的排竹、灌木和籬笆牆讓人眼前一亮,一條由卵石和石塊拚砌而成的蜿蜒驛道向前延伸。我們邁著輕快的步伐踏進了古驛道,兩邊是草木茂盛的山脈,帶著草木芳香的清新空氣撲麵而來,我們邊呼吸著清爽的空氣邊欣賞沿途的山野風光。隻見蔥翠的草木,爛漫山花,連綿的山峰不斷進入我們的眼簾,山間不時傳來文友們的歡聲笑語。驛道沿著山坡蜿蜒向前,猶如一條不斷向前爬行的巨蛇。我們也隨著驛道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沿途不時有風格獨特的標識牌,引起我們的駐足觀看。不久,前上方的驛道處讓我們眼前一亮,隻見前麵有一尊半蹲著、手提挑擔的年輕男子挑夫銅像,後麵是一間石砌的前後相通的小房間,原來這就是十二肩下的茶亭。看見這個獨特的銅像後,我們都不約而同地向他靠攏,雀躍地與他合影留念。爾後我們還觀看了茶亭裏豎起宣傳牌的內容及認真觀賞了前門旁石碑有關古驛道人文逸事的刻文。據說,十二肩嶺下的這個茶亭還記錄著一個拾金不昧的故事呢!話說有一年當地一位村民李道慈在驛道上撿到一個錢袋子,裏麵有一大筆的金銀和存單,袋子上有“洪德昌”的字樣。他在茶亭裏等待了一天,半夜要回去時,特意留下一張上書“洪德昌有事可找金坑村李道慈”的字條貼在柱子上,等待失主認領。可是過了幾個月仍然杳無音信,於是這位李大叔幹脆用袋子的小額資金,在驛道旁開了個吉祥小店做生意,以茶水招呼過往客人養家糊口,並把騰空的“洪德昌”錢袋子掛在店門口,等待那位失主能夠找來。直到三年後,這位失主現身,這位從潮州到江西販牛的商人,正是洪德昌,袋子裏價值千兩黃金的財物,就這樣回到主人的手裏。拾金不昧者不但不收失主的酬金,兩人還商量將開店所得的積蓄,在十二肩嶺上建了這座茶亭,方便過往路人,也象征著客家人和潮州人的胸襟情義。

繼續向前行,還能看見不少古驛道客棧的遺址。其中十二肩嶺古道路牌那裏的客棧遺址,讓人眼前一亮。隻見山坡旁有一堵三米高左右的殘牆,周邊還有倒塌的牆基,裏邊還散落有磨石,石臼等,讓人浮想聯翩,想到當年過往的行人旅客、商賈挑夫歇息過夜的情境;想到北上南下的客家先輩要翻山越嶺挑著重擔北上江西的艱辛歲月;想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沿著這條路北上,許多支援中央蘇區紅軍的物資從這裏運輸經過……有些客棧遺址還曾是土地革命時期,大坪人民參加革命的聯絡據點呢!

行走在十二肩嶺的一個山坡上,能看見一個屹立的人形巨石,當地人稱之為“望郎石”,又名望郎歸碑。相傳明朝末年,山下金坑村裏有一對年輕的夫妻,恩愛情篤。由於被財主逼債,男主人隻好遠走他鄉謀生還債。夫妻離別之時約好相見的日子。自丈夫走後,妻子思念殊深,她每天天未亮便到十二肩嶺的山頂上去眺望一會兒,盼望丈夫早日歸來。幾年過去了,仍不見丈夫蹤影,由於憂愁哭泣,有一天她在山頂憂鬱而亡。人們在她死去的地方附近發現了一塊屹立的人形巨石,就像她為等待丈夫幻化而成的,故此起名“望郎石”。據說這位丈夫歸來後,為紀念去世的妻子,把它砌成一座人身牆,上麵鑲嵌有碑記,現在能看到的正是此巨石。

暢遊完古驛道,讓人神清氣爽,收獲滿滿,一種令人振奮的心緒便充溢在心中。如今,這條風光獨特、承載著許多美麗傳說故事、遍布了紅色足跡的古驛道,成了人們休閑鍛煉,觀光遊覽,尋找曆史烙印的好去處! (劉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