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旅遊梅州 > 旅遊動態
“紅色打卡”嘉應古城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4-04-09 10:17:18  瀏覽:-
字號:

位於淩風西路的“學宮”,牌樓楹柱高聳,威嚴莊重。


元城廣場的“八角亭”。


  作為梅州市城區中心所在,梅江區深入挖掘嘉應古城厚重的人文底蘊和潛在的巨大經濟價值,大力推動“一城兩坊”建設,擦亮曆史文化名城名片。嘉應古城核心區域的“5街20巷”,將曆史人文資源和紅色文化、客家文化串珠成鏈,日漸成為市民和遊客打卡梅州的精品路線。

  在淩風東路、大康路周邊,遊客可去探訪青春照相店——學抗會地下聯絡點舊址,生活社米店——中共地下交通聯絡站舊址,隆發米店——抗戰至解放戰爭時期中共潮梅特委、梅縣工委中共交通聯絡點站舊址。特別是走進百年老店青春照相店,櫥窗裏收藏著上百本相冊逾萬張相片,牆上掛的相片展覽述說著梅城百年曆史時代變遷、城市發展,成為梅城攝影行業民間博物館。透過一張張相片,更多的是梅城曆史變遷和一個個百姓人家的故事,讓人們記住鄉愁、記住先輩們艱苦奮鬥、勇於開拓的精神。

  走過淩風東路,來到元城廣場。元城廣場為紀念開啟梅州文教之風的北宋名臣劉元城而命名。廣場內設置有地麵浮雕和牆麵浮雕,以現有梅江區曆史文化街區路網係統為背景,融入清代嘉應州州署布局圖,呈現了老城街區的古今風韻。廣場的北上角有座“八角亭”。亭高10米,形呈八角,內外兩圍各8根紅柱,擎頂著3層亭頂,頂蓋琉璃綠瓦,大門樓及亭梁上有“八仙過海”“龍鳳呈祥”等浮塑,工藝精巧,造型美觀。1925年,廣東革命政府東征軍兩次抵梅後,八角亭為新學生社辦事處和中共梅縣黨團活動的地方,成為當時革命活動中心。

  從“八角亭”左拐十餘米,就是淩風西路。沿街兩邊二至四層樓高的騎樓肩並肩、手拉手矗立著,樓上懸掛著民國風的燈箱、酒旗,街道上熙熙攘攘的車流、人流,一派熱鬧景象。到了節假日,絡繹不絕的遊人在此穿街走巷,或拍照打卡,或采購梅州特產,或領略客家民俗,讓騎樓街顯得“煙火氣”十足。

  我們重點參觀位於淩風西路的“梅州學宮”。學宮牌樓楹柱高聳,威嚴莊重,樓前左右邊各有秋楓、榕樹一棵,樹齡均超過二百年。進得門樓,見中為半月形的泮池,它是古代官學的標誌。泮池上有拱形泮橋,至大成門。門廊四柱而立,門樓高大威嚴,懸掛“大成門”匾額,門柱聯曰:“先覺先知為萬古倫常立極,至誠至聖與兩間功化同流”。跨過大成門,又有一個四方廣場,內有四棵古樹,左為東廡,右為西廡,均為硬山頂,灰瓦作麵。四周紅牆碧瓦,古木參天,綠蔭蔥蘢,好一派優美的中式園林景觀。穿過廣場,步至大成殿。此為學宮正殿,建築麵積300餘平方米,為重簷歇山頂。大成殿麵闊三間,進深四間,殿內立六柱,正堂立孔子銅像,三米餘高。梁上高懸“萬世師表”及“斯文在茲”兩匾。殿內四周牆壁彩繪六幅孔子講學論道之巨幅壁畫。

  梅州學宮是梅州文脈的見證,亦是革命之火燃燒之地。1929年10月,朱德、陳毅等率領紅四軍由閩西挺進梅州,攻占梅城,史稱“梅城戰役”。朱德曾站在大成殿的石鼓上,用客家話向群眾進行演講。大成殿的門口花圃裏,至今還設立了朱德總司令演講石,向人們講述著這塊土地發生的曆史故事,激勵後人。學宮被列為第一批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評為梅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從學宮出來,步行約數百米,來到中華街。遊客可在此地參觀紅軍名將朱雲卿事跡陳列室。陳列室建築麵積400多平方米,分為上下兩層,室內按時間線索順序設置了八大板塊,設置了序廳“立誌報國 軍校深造”“創建農軍 北上武漢”“武裝鬥爭 義無反顧”“堅守井岡 屢建奇功”“馳騁疆場 彰顯將才”“保衛蘇區 殫精竭力”等八大板塊,通過全息投影、戰鬥模型、作戰沙盤、曆史展品等形式,並運用現場教學、情境體驗、曆史再現等手段,讓遊客重拾紅色記憶,賡續紅色精神。

  嘉應古城曆史文化街區,它的形是綠色的,它的韻是古色的,它的魂是紅色的,它是梅州紅色蘇區、綠色發展的獨特風景線。(文/圖 楊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