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一直心心念念想去三峽大壩參觀,從外地回梅城探親的他問我梅州有沒有類似的景點,我想了想,推薦了興寧合水水庫。爸爸聞之,欣然讚同。他說曾在電視上看過合水水庫的介紹,麵積很大,看上去挺壯觀,風光也很秀美。
驅車大概一個半小時,我們到達目的地,下車遊覽。雄偉的主壩亙長堅實,宛如一條巨龍橫臥在山水之間。為了安全和水源保護,大壩沿線用高高的鐵欄杆圍著。透過圍欄,一大片遼闊水域向遠方的天邊放射狀延伸開去,像一塊綠毯鋪在群山環抱之中,豁然開朗。站在壩上,我向父母介紹合水水庫概況:“水庫興建於寧江主流黃陂河與羅崗河的彙合處,麵積1.9萬畝,最大庫容為1.1億立方米,是防洪、排澇、灌溉、發電、種養綜合利用的水網樞紐工程。水庫建成以後,賀龍、聶榮臻、葉劍英三元帥和陶鑄、羅瑞卿、秦牧等曾至此遊覽。”
滔滔江水入平湖,汨汨清泉潤萬家。大壩的中段,是水庫樞紐工程的建築主體,正中心“合水水庫”四個大字非常醒目。作為社會民生的巨無霸“水缸”,數十年來,它滿足了當地萬千百姓的生產生活所需。而且,麵對每年迅猛的龍舟水以及來勢洶洶的台風,水庫也毫無懼色,堤鎖江流,固若金湯,有力保障了下遊沿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部分湖水從水閘引出,流向水渠,水渠上建設了一個水電站,將水能轉化為電能,給千家萬戶帶去光明。
一川草色青嫋嫋,繞屋水聲如在家。大壩的右邊,有一個高高的瞭望塔,塔身設計為圓柱形,上大下小,像一個巨型火炬。旋轉向上的樓梯非常奇特,樓梯通體貼著黃色的瓷磚,像一條金龍纏繞著瞭望塔,作仰天長嘯之狀,既威武又靈動。斜坡下,一片綠草茵茵,不少遊客帶著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奔跑。水庫大壩下遊的平原上,河水穿行而過,灌溉了平坦肥沃的田地,土地上栽種著蔬菜、柚子、柑橘等,到處一片綠油油的景象。到了秋天,這一片綠就會掛滿紅澄澄的“柑妹妹”、黃燦燦的“柚娃娃”。不遠處,三三兩兩散落著農家村居。好一派“水碧魚豐接果場,滿山翠木盡飄香”的和美安寧田園景象。
綠水逶迤,芳草長堤,我們閑適愜意地漫步堤上,欣賞水庫風光。盡管沒有“拂堤楊柳醉春煙”的意境,但滿眼的綠足以洗滌我們的眼睛,舒緩我們的心情。藍天白雲、青山環繞下的水庫雄偉壯闊,呈不規則狀。“吹麵不寒楊柳風”,春姑娘用柔緩的手輕撫湖麵,逗得萬頃碧波如孩兒抑製不住的快樂笑臉,層層蕩漾起來。幾個小島散落湖間,如輕舟遊弋。“百裏湖山仙入境”,遠望,青山如浪,峰巒滴翠,很多小山頭環抱在水庫周邊,形成幾個大小不一的水灣,無形中拉長了水庫的水岸線,也增加了水庫風貌的柔美度。
湖中心的小島上有個像小寺廟一樣的湖心亭,亭的正麵、側麵均為圓形的空門,朱紅色的牆體清晰可見,設計成雙層的屋頂增加了層次感,簷角上揚,很是特別。陽光和煦,陽光照在水麵上,雖然沒有折射出波光粼粼的景象,但是金光卻神奇地聚焦籠罩著湖心亭,使得紅亭子光芒四射,禪意十足,在遼闊的湖麵上顯得特別“吸睛”,讓我們久久凝視,心生敬仰。
水庫景區的發展也帶動了水庫周邊村民就業、創業。各種農家樂、漁村、飯店也應運而生。我指著遠處的島群跟爸媽介紹:“那邊原有旅遊度假區,裏麵有植物園、望江樓、鴛鴦亭、湖主亭、九層花塔、獼猴樂園、烈士紀念碑、龜池、釣魚台等不少好玩好看的景點。”盡管我的介紹勾起了爸媽的興趣,但是由於水庫被定為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庫區遊船停開,我們無法到對岸小島去參觀,爸媽隻好遙想並腦補美景畫麵。
我們繞著圍欄走到水庫的另一邊,看見一處鐵門打開可通往水邊。我們得以近距離臨水親水。站在水邊石階上,極目遠眺,水平線在這裏好像變成了齊胸那麼高,水麵顯得更加遼闊悠遠,湖風明顯更大了。波浪層層蕩漾,往岸邊推送,輕輕拍帶著岸邊的水草、蘆葦、樹木。空氣氤氳,煙波浩渺,微醺的風翻開三月的情書,一遍遍將湖水的微波誦讀。在這流淌的春韻裏,時光溫潤,山水清新,湖光山色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讓人極為愜意,醉了遊人們紛至遝來的腳步。
爸爸說,感覺合水水庫跟雲南大理洱海有點像。我聽了,蹲下俯身用手捧起溫潤清澈的湖水,也不由得聯想到我去過的台灣日月潭。能夠和洱海、日月潭媲美,說明合水水庫的自然生態好、水質優良、風光秀美。它被列入《中國名勝風光大辭典》,被譽為“粵東明珠”,實至名歸。(文章 楊麗君 圖片 吳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