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極具特色的泰安樓。
風和日麗的周末,我們到大埔縣遊覽。離開三河壩,進入大埔縣城西湖公園,還沒有來得及認真觀景,偶遇一對情侶為我們介紹泰安樓的位置,並領路帶我們去泰安樓,讓我真切體驗了大埔人的熱情。
泰安樓坐落於縣城邊緣的龍崗村,在泰安樓中工作的講解員告訴我們,泰安樓屬磚石木結構建築,占地麵積達6600多平方米,其中主樓占地2500多平方米,兩側書齋占地2700多平方米,門坪及花台占地1300多平方米,共有200個房間。建造泰安樓的第一代主人藍少垣經商發家後,衣錦還鄉,決定為自己的家族建立一座永世恒昌的堅固樓房。其於清朝乾隆年間開始建造,是國內極為少見的石方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站在泰安樓前,泰安樓規模龐大,造型粗獷,布局合理,坐東北向西南,呈四方形,長49米,寬52.6米,門口有寬闊的門坪和水塘。
登上三樓縱觀整體建築,真是樓中有屋,屋外有樓,方形的設計給人以穩重,質樸的印象,中央主體平房內的祖堂高懸“祖功宗德”橫匾,顯示著客家人敬祖禮儀與對儒家思想的敬仰。泰安樓建築結構上依山傍水,美景天成,最重要的功能還有防禦性堡壘作用。泰安樓一座大門易守難攻,樓高十一米,關鍵處開射擊孔,樓內右側建有水井預防被困,兩百多年後至今清澈可用,其中兩百個房間騰出三分之一作為書齋,以供後世讀書習文。
如今,泰安樓繁華已逝,看似人去樓空,但是每到重要節日,仍然在這裏居住的藍氏後裔還會舉行各種拜祭活動。泰安樓於2002年,被廣東省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1月,泰安樓客家文化旅遊產業園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如今,泰安樓已成為大埔一處熱門的人文旅遊景觀,每天吸引無數遊客慕名前來參觀遊覽。
步出泰安樓,不禁感慨其曆史悠久,規模雄偉、粗獷,布局合理、科學,文化內涵豐富,不愧是客家民居建築的一大奇觀、中國與世界民居建築史上的文化瑰寶。(記者 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