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壩全景。(連誌城 攝)
金秋時節,丹桂飄香,我們走進大埔縣三河壩。
三河壩位於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水的交彙處,彙集後成為粵東第一大河韓江幹流的發端處,故稱三河壩。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走過朱德大橋,來到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紀念園,“沒有三河壩戰役,就沒有井岡山會師”幾個大字十分顯眼,可見三河壩戰役重要的曆史作用。紀念園主要由紀念館和烈士紀念碑、雕塑、體驗式戰壕、浮雕牆等組成。
站在位於坡頂處的紀念館的廣場前端,俯視坡下的三江(河)彙合處,藍天白雲,水色清淨,三水流域的兩岸,岸上是蔥綠的山坡,岸邊是山洪暴發時衝磨留下的鵝卵石,鵝卵石下便是清流。三水彙合之處,可見水鳥在上空盡情飛翔。
此時,恰逢有團隊在開展黨日活動,我們跟著一起參觀學習,移步至烈士紀念碑,紀念碑高15米,碑座寬4.4米,碑身用35種規格365塊優質密紋花崗石砌成,碑正麵鐫刻著“八一起義軍三河壩戰役烈士紀念碑”字樣。碑前擺放有花籃、入黨誓詞。據介紹,紀念碑建成於1964年,那時正是全國被三年自然災害剛剛經曆過,能在那麼困難的特殊年代,仍擠出一筆資金建設這座紀念碑,足見國家和廣東省的重視,足見三河壩戰役的曆史地位。這時,一陣清風吹來,更覺這座紀念碑肅然可敬。
來到體驗式戰壕,讓人如同置身於當時的作戰場景,真實感受當年的作戰曆史。遙想當年,敵人集中炮火狂轟濫炸筆枝尾山,1萬多敵軍四麵包圍陣地,防守的戰士們打完最後一顆子彈,扔完最後一枚手榴彈,跳出戰壕,與敵人展開肉搏戰。除極少數幸存外,全營200多位勇士壯烈犧牲於筆枝尾山。
走進三河壩戰役紀念館,館內設“舉義南昌城”“浴血三河壩”“會師井岡山”三個展廳,展出了108幅珍貴的曆史圖片和100多件曆史文物。印象最深刻的是紀念館裏陳列著一張珍貴的當時編製的名單。看著一件件文字資料,一件件珍貴照片,一件件曆史實物,還有穿插的局部戰場戰例演示,把我們帶進了驚天地泣鬼神的三河壩戰役。
參觀三河壩戰役紀念園,仿佛嘹亮的衝鋒號在耳邊回蕩,眼前浮現出當年三河壩戰役戰士英勇抗敵的畫麵。走進三河壩,革命先烈的故事至今在紅色土地上傳頌,我們更要不忘初心,銘記紅色曆史,弘揚紅色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砥礪前行。(記者 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