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旅遊梅州 > 旅遊動態
探幽尋道山水間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2-09-13 11:04:21  瀏覽:-
字號:

  若有人問大埔的山水哪裏值得多次前去探尋,我會不假思索地回答:豐溪林場。這裏有我在大埔縣工作時的青春記憶,也有我對自然界獨特魅力的綿長品味。位於大埔縣閩粵交界、茶陽鎮北部25公裏處的國營豐溪林場創立於1958年, 1984年被廣東省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該林場主要是生態公益林的培育和管理、野生動植物的保護等。

  進入林場的道路從大埔通往福建永定的235國道拐入,山路蜿蜒沿溪而上,先後進入茶陽古村、大覺客家村落。道路兩旁,茂密而靜默的山林,潺潺的小靖河,一層層一壟壟的梯田和蔬菜,以及炊煙嫋嫋的村莊,如世外桃源般的風景。帶著森林草木清香的微風撲麵而來,使人神清氣爽。

  豐溪境內豐富的山泉千百年來在山穀間形成澗流,又彙聚成小溪。溪水漾著微波緩緩漫延,平坦處,但見溪水漫過黃沙,盤桓於山石、樹根間,輕撫著岸邊綠草、青苔。到了懸崖峭壁處,便會飛瀉而下成為瀑布。林場場部南側下方500米處,有兩個深潭。上方的是圓形,下方的是鯉魚狀。溪流越過潭壁沿約1米寬的石壁飛奔直下,在嶙峋的石頭上濺起水花和水霧,飄灑在兩側樹木雜草間。飛流在百米下方幽幽深潭再度濺起水花,水汽彌漫在深潭旁千年古樹巨大的樹冠間,仿若仙境。

  場部有一個人工築壩而成的湖。澗溪的水在此積蓄,湖麵湛藍,閃耀著神秘的光澤。從鷂子石至豐村自然村,溯溪而上,場裏沿溪打造了一條1500米長的石砌簡易棧道。溪水帶著自上而下的能量,沿著山穀愜意流著,在懸崖處,形成大小16個瀑布群景觀。其中鷂子石、公王潭兩處瀑布有約百米落差,甚為壯觀。行過石橋,駐足溪畔、涼亭遠眺,遠處山峰融入藍天白雲間;近處參天古木、盤根野藤“牽係”情感;還有要用心聆聽的鳥鳴蟲吟、小泉“淺唱”。溪邊樹枝掛著藤蔓,綠葉間水珠顯得晶瑩,枯藤上的水滴異常通透,仿佛“全息”地透視著山間原始生態景致,澄澈而閃亮。

從鷂子石至豐村自然村,豐溪林場打造了一條1500米長的石砌簡易棧道,圖為棧道旁小溪一景。(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黃啟鍵 攝)

  大自然就像“雕塑家”,經過長年累月地精雕細琢,在豐溪林場的山間留下了許多惟妙惟肖的傑作。一處高達6米、寬約5米的巨石,像一隻展翅欲飛的老鷹,凝神四顧守望著山間風光。還有酷似烏龜、眼鏡蛇頭的石頭,以及鯉魚石、牛郎石、織女石等逼真、生動的奇岩怪石。七裏溪峽穀間,有一大塊花崗岩石,石中鑲嵌一段長約1米的樹木縱剖麵。

  七裏溪,顧名思義是條數公裏長的山溪。溪水清冽,把大小褐色石塊衝刷得光滑圓潤。溪岸兩山對峙形成幽深的峽穀。驅車駛過懸崖峭壁下險峻的山路,再沿溪而上攀至山頂,便可觀賞到林場僅有的一片原始次生林。鬱鬱蔥蔥的闊葉林,古木參天,巨藤纏繞,林態雄渾,景象壯麗。這片原始次生林,與全場4.8萬畝山林連成一體,擁有目前南亞熱帶向中亞熱帶過渡地區最完整且麵積較大的常綠闊葉林,並被譽為常綠闊葉林基因庫。目前記錄到植物2000多種,其中有桫欏等國家一類保護野生植物,有瀕臨絕種的觀光木、伯樂樹、粘木等二類保護珍貴樹種,以及一批罕見的觀賞植物和豐富的珍稀中草藥等。山間經常出沒的有靈貓、獼猴、蘇門羚、蟒蛇、虎紋蛙、白鷳等野生動物,也可見穿山甲、金錢豹、雲豹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記錄的陸生脊椎動物達286種。這裏森林覆蓋率達98%的山間,竭力保護著華南生物的多樣性。

  若要飽覽豐溪的全景,最好是能攀登上林場東北角的雞嫲崠山。這裏海拔1100米,周邊有幾座山秀峰倚天,高低錯落。高處的山峰,樹木的色彩蒼翠欲滴,層次豐富,姿態萬千。平緩處的山坡地浩浩蕩蕩整齊地密布著翠竹,山風不時在林海間掀起綠色的浪濤。大自然在連綿起伏的山巒,營造著異常清爽、寧靜而又靈動的景觀,令人心曠神怡。

  彙集豐溪境內澗溪水源的小靖河,是客家母親河汀江的重要支流。豐溪林場轄區溪上、七裏溪、上山村三個村裏,分布著13個自然村莊,都是典型的客家村落。海拔為700米的豐村地處眾山屏護的小平原,環繞村莊的溪水在村口石拱橋前彙成一湖。山麓處隨坡而築的梯田圍著20多棟土木結構的瓦房。4座方形土圍樓都有三層樓高,其樓上地板、樓梯、護欄、走廊、門窗、屏風等清一色是木製的,古樸別致,規模宏大。周邊錯落有致地分布著鎖頭式、杠式、四合院式等客家民居。

豐溪林場裏典型的客家村落。(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黃啟鍵 攝)

  不懈發力,久久為功。自然保護彰顯人類對大自然敬畏、愛護的同時,也獲得了許許多多的回饋。豐溪林場自然保護區麵積在2002年擴大了十倍,達100多平方公裏,還先後列為省級森林公園和森林生態旅遊示範基地。(黃啟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