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西嶺中國書法公園是有藝術氣息的文化旅遊景點。公園位於大埔縣城西北麵,三麵環山,北環公路及梅潭河環繞其間,山清水秀,山環水繞。市民和遊客驅車前往休閑健身,停車非常方便。
大埔西嶺中國書法公園。(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楊麗君 攝)
作為我省唯一一個中國書法公園,顧名思義,書法鑒賞是該公園最大的特色。
在公園的南門右側,五塊正方體巨石垂直錯位疊高的石柱上書“西嶺中國書法公園”,旁邊同樣疊高的石柱上,刻滿了形狀不一、字體各異的印章,彰顯了這個公園的文藝範兒。進門後,是幾棟仿蘇州園林風格的書法院落。院內,一扇“天地人和”字樣的碑刻牆放置在院子中心。假山、小池、翠竹、石徑,還有供人們小憩的巨大實木桌椅,烘托了書法公園的獨特藝術氛圍。
院內的牆體上,全是書法作品石刻。清一色黑色大理石為底,或橫或豎鑲嵌在牆上。我們走近一一欣賞,石刻內容均為格言警句,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心底無私天地寬”,還有《題西林壁》《楓橋夜泊》等古詩,整個書法小院,處處蘊含著愛國愛家、立德樹人、行孝施愛、向上向善的濃濃氣息。從落款介紹我們得知,書寫者多為全國各地省級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以上的當代書法家。要集那麼多名家墨寶,真是不簡單,這個公園的主題真是獨具匠心。
石刻書法字體有隸書、篆書、楷書、行書、草書等,這些字體經由這些書法大家揮毫演繹,融入了各自的書法風格,或狂放不羈、灑脫俊逸,或古樸渾厚、端正嚴謹,或靈動活潑、憨態可掬。100幅作品,讓人感受到100種書寫風格,逐一端詳欣賞、逐字逐句品味,真是一種藝術享受和文化熏陶啊!瞥見旁邊有一書法愛好者,舉著手指,時而直接在壁上字體紋路上進行臨摹,時而退後幾步仔細端詳然後“書空”,陶醉在書法的無窮魅力裏。
“蘭亭遺韻,翰墨萬川”。在公園的東門,高大氣派的牌坊上,“西嶺中國書法公園”八個大字為中國書法協會主席張海題寫。穿過牌坊,又是一段書法欣賞之旅。沿途設置了書法長廊,也是用黑色大理石為底,鐫刻著中國曆代名家書法經典80幅,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柳公權草書《蒙詔帖》、顏真卿《劉中使帖》等,這些曆史上著名的書法大師的得意之作,在朝暉夕陰中熏陶潤澤著“中國最美小城”的居民。
西嶺中國書法公園,還有一個別稱“登山公園”。因為它不僅是書法藝術教育熏陶基地,還是廣大市民的登山健身場所。在東門,先拾級而上一段又長又寬的麻石石階,再拾級走一段木製的階梯,人們可邊欣賞書法,邊緩慢行走。這兩段幾百米的階梯,貼心地為人們醞釀了登山前奏的熱身運動。
緊接著就是連綿不斷的幾座山峰,設置了連接不斷的石階。石階依山勢而建,時而平緩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時而穿插在鬆林之間,時而蜿蜒在山石拐角處,爬山的人們的運動量也隨著石階走勢不斷增加。雖然我們是在夏日的黃昏登山的,但是由於山林掩映、空氣清新,所以也沒有酷熱難耐之感,更多的是汗流浹背過後的酣暢淋漓。
在登山公園的山頂上,有個“埔福塔”,又稱為“六麵玲瓏塔”。這也是一個遊客們常去打卡的景點。很多攝影愛好者會選擇不同時間段登塔拍攝各色縣城美景。我們登上塔樓,臨窗遠眺,碧綠的梅潭河靜靜流淌,緊緊環繞山城,水、天、城融會在一起的景致盡收眼底。遠處江波水岸,城樓櫛比,遠山如黛;近處鬆濤綠野,花美石奇,蟬鳴鳥唱。在藍天白雲與落日餘暉襯托下,好“一幅”自然與人文和諧共處的別樣美景。(楊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