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旅遊梅州 > 旅遊動態
風雨蛟花堂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2-06-28 09:18:50  瀏覽:-
字號:

  學生時代去過“蛟花堂”,蛛絲交錯,苔痕攀壁,破碎的瓦片隨處可見,唯後院的雜草放肆地瘋長,仿佛在宣示這裏是它們的地盤,以後就一直沒有再去了。2021年,當地政府對“蛟花堂”進行了全麵的修葺整新,以嶄新的姿態,迎接四方來賓。一些文友聞風而動,我因此也客串了一回業餘導遊,攜眾重遊“蛟花堂”。

  那天,適逢鬆源圩日,熙熙攘攘,熱鬧非凡,集市喧鬧的場麵,“勾引”出這些在市區裏生活的人們蟄伏多年的原始衝動,有幾個心急的文友都已經蹲在地攤前討價還價了。因時間所限,一行人才顧不上逛圩,從圩鎮大街上旁枝斜逸地穿入村道,沿著金黃稻田間遍插紅旗的村道行走,來到了此行其中之一的打卡地——蛟花堂。

  蛟花堂這座建於清末占地麵積2000多平方米的客家圍龍屋,麵向化聯、黃坑蛟峰,背靠鷂子頂山脈。大門上端懸掛“蛟花堂”原色木匾,“蛟藏紫氣,花溢流芳”楹聯分掛左右,與朱漆門框、黑瓦白牆相得益彰。跨過花崗岩石的門檻進入門坪,左側門背一個小犄角裏有一架踏粄舂米的“碓”,右邊一米多高的圍牆將門坪分割成裏外兩塊,裏小外大。裏門坪內蛟花堂的正大門麵向東的王壽山筆架峰,外門坪前有一口半月形水塘。走進正大門,蛟花堂中軸為上下兩個廳,四麵牆上均有展板,紅底黃字“杭武蕉梅地區著名的堡壘戶”“中共閩西南潮梅特委第六次執委擴大會議舊址”等大字尤為顯眼,展板內有詳細的文字介紹、曆史資料複印件、老紅軍謝畢真等照片,還有步槍、大刀、軍號、草鞋、油燈等實物展示。

  

位於梅縣區鬆源鎮新南村田心的蛟花堂。

蛟花堂內的展廳。

  堂屋後麵是半月形的雙層圍屋,拾級而上,整座圍龍屋盡收眼底,沿著狹窄的樓道是一溜排的房間。走進其中一個最大的房間,仿真的六人塑像圍著八仙桌或坐或站著開會,正麵牆上有鮮豔的紅色黨旗,牆上掛有林胡鰍、方方等人物簡介。栩栩如生的會議場麵,不禁令人遙想抗日戰爭至解放戰爭時期,這裏曾經發生多少動人的革命故事。

蛟花堂裏的雕像。

  樓下中共閩西南潮梅特委第六次執委大會會址的門前,一棵高大的黃皮果樹,枝繁葉茂已越過樓頂的屋瓦,於黑瓦白牆間“輝映”出一抹翠綠,累累果實已經掛滿枝頭。一棵濃鬱的梔子樹與黃皮果樹相依偎,擠擠挨挨仿如白蝴蝶展翅欲飛,穿堂過巷滿是花香。

  坐在堂前,靜靜地查閱曆史資料,眼前寂靜無言的蛟花堂,漸漸地在腦海裏活動起來:梅蕉杭武縣委機關曾設駐於此、韓縱隊第一支隊也在此駐防、地下黨的許多重要大小會議曾在此秘密召開。那時期曾接待了方方、謝育才、伍洪祥等許多閩粵贛邊中共地下黨領導和戰友,其中不少人曾長期隱藏在“蛟花堂”開展革命工作。

  蛟花堂的王進秀、王耀秀(王維)兄弟倆是中共黨員,1936年兄弟先後參加革命,王進秀參加過許多閩粵贛邊遊擊隊的戰鬥。他母親劉五妹、妻子李招雲(中共黨員)及全家積極投身地下黨的革命工作,做後勤保障、站崗放哨、傳遞情報、采購物資、掩護地下黨、轉運傷病員、輸送武器彈藥等。蛟花堂因此常遭受國民黨政府白色恐怖的搜捕、查封,數次被洗劫一空。1947-1949年2年多時間,有家不能歸,孩子有學不能上,全家老小投奔親友,到處流浪,居無定所,生活十分艱難。母親劉五妹雖然先後兩次被抓坐牢,遭受殘酷迫害,但始終對黨的機密守口如瓶,堅貞不屈。這就是在白色恐怖血雨腥風歲月裏在蛟花堂發生的故事。

  舊貌變新顏,如今的蛟花堂是鬆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銘記光輝曆史,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溫麗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