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鄉村旅遊,要讓鄉村人民成為最大受益者。不能因為旅遊而旅遊,打造、經營、管理,要以保障鄉村人民的利益為前提。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整合優美生態等資源,以旅遊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推動鄉村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發展美麗畫卷。
在豐順縣湯坑鎮銅盤村,有個花果山百畝果園,經過馮越鬆幾年來的苦心經營,已然探索出“鄉村旅遊+”模式,他讓荒地變果園,助推了鄉村振興,拓寬了致富路。
駕車從梅城出發到豐順縣城,穿過206國道從金貴大道駛入大寶山風景區,再行約10分鍾路程便到了銅盤村花果山。從山下綿延至山上,起伏的山坡上均是李子樹。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開滿潔白的李花,芳香醉人,樹叢中蜂鳴蝶舞,鄉野自然風光直撲眼前。遊客置身花海之中,襲人的花香讓人如癡如醉。花果山主人馮越鬆介紹,銅盤村土壤肥沃,溫度適宜、光照時間長,一直以來都有種植“高山李”的傳統,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讓李子果實口感出眾。每年春季,山坡上、村道旁、溪流邊,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後,處處都是李花的海洋,當地村民把美景拍成圖片、視頻發在微信朋友圈,吸引了很多遊客前往觀賞,帶動了村裏的旅遊業。
“這裏的景色非常優美,仿佛置身花的海洋。淡淡的花香讓人神清氣爽,心情舒暢,讓整個身心得到了極大的放鬆。”來自揭陽的遊客王女士說。上周末,天氣晴好,花果山百畝果園裏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遊玩。
李花競相綻放,吸引遊客駐足留影。(以上圖片來源:梅州日報 ,李萬宅 攝)
在推進生態美麗鄉村建設的同時,馮越鬆大力發展林下產業,散養本地土雞,讓鄉村產業富起來,帶動家庭脫貧,有效推進地方旅遊業的發展。有了方向和目標,馮越鬆越幹越起勁。記者在花果山環顧周圍,隻見漫山遍野的樹木鬱鬱蔥蔥,成群結隊的土雞在樹下悠閑地刨土、覓食……為了提高“跑山雞”的品質,馮越鬆采用散養的方式,讓雞全天候在山上覓食天然草料、蟲子,飲用山泉水,輔以稻穀喂養。因為是天然放養的,一時間他養殖的“跑山雞”開始小有名氣,出欄的“跑山雞”肉質細嫩、韌性好、低脂肪,香味濃鬱,在湯坑、湯南、埔寨等周邊鄉鎮很快打開了市場銷路。“跑山雞養了150天才可出欄,比普通雞的喂養周期長90天。按照現在市場行情,跑山雞的價格24元/斤,每年可出售30000餘隻,比在外打工強多了。”馮越鬆說。
馮越鬆在花果山果園發展林下產業。(圖片來源:梅州日報,張佳勝 攝)
通過鄉村旅遊,打造複合型鄉村空間,拓展鄉村的功能。“下一步將大力發展‘旅遊+’產業,把生態資源稟賦轉化為村民致富源泉,並與大寶山景區形成休閑旅遊線路,將林果旅遊和鄉村生態旅遊培育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馮越鬆表示,將立足自身特有的生態優勢,打造“李花李子+鄉村旅遊”新模式,從“一時美”向“持久美”轉型。同時持續推出“賞花摘果”鄉村遊活動,提升李子名氣,吸引遊客前來觀光旅遊,體驗農事采摘,提升產業附加值。
據了解,近年來,豐順縣湯坑鎮銅盤村大力發展以賞李花、摘李果為主的旅遊觀光產業,把李花打造成為美麗鄉村遊的亮點,通過農業生產與旅遊觀光相結合的方式,在傳統農業中注入現代農業文化,使兩者交相輝映,既美化了鄉村,又促進農業產業發展,讓鄉村人民在發展鄉村旅遊中有事可做、有錢可賺,對推動鄉村發展起到積極作用。(記者李萬宅 通訊員張佳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