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裏版畫長廊,位於興寧市的葉塘、新陂“兩鎮五村”的麻嶺河景區,距興寧城區約5公裏。進入景區,隻見麻嶺河兩岸樹木繁茂,花草簇擁,流水潺潺,風光秀麗,如詩如畫。欣賞十裏長廊的美景,用騎行的方式遊覽是最好的選擇。
穿過寫有“葉塘新陂兩鎮五村”字樣,具有客家民居元素的建築物,不遠處有一個現代材質製成的箭形標誌矗立在路旁,標誌右麵是“十裏版畫長廊”六個筆酣墨飽、行雲流水的紅色大字,左邊寫著“中國南方版畫之鄉——興寧”。黑色大理石底座一麵是“十裏版畫長廊介紹”,一麵是版畫的類型、製作以及其藝術價值的介紹。繼續往前,可見一個個以興寧花燈、杯花舞、圍龍屋等元素製作的雕塑、宣傳廣告牌排列在河兩岸;一座座用花崗岩石和現代材料建成的供群眾遊覽、賞景、拍照的“情人橋”“風雨廊橋”橫跨麻嶺河上;造型典雅別致的“鄉村驛站”公園、七夕廣場以及具有客家傳統建築特色的亭、閣建築有序錯落在河岸兩邊。河岸兩旁遍栽刺桐、黃花風鈴木、串錢柳、桂花、竹子等觀賞植物,還有盛開各種鮮花的花壇。
十裏版畫長廊標誌雕塑(圖片來源:梅州日報,黃錫章 攝)
十裏版畫長廊使用鋼筋混凝土基底,藝術展板、藝術展牆、鋁板防腐蝕雕刻展板、藝術浮雕、大理石貼麵等綜合材料製成的展牆30多塊,高約2.5米,寬約4米。共展出版畫有300餘幅,展示內容共分“現代版畫藝術概說”“新興版畫運動與興寧”“版畫的功能”“興寧版畫的傳承”“版畫創新與發展”等五大部分。通過展示不同時期的版畫作品,使興寧“兩鎮五村”鄉村振興連片美麗景觀成為展示興寧版畫、客家文化和生態旅遊的一個窗口。
河岸邊上的版畫展牆(圖片來源:梅州日報,黃錫章 攝)
從版畫長廊中我們了解到,由魯迅先生親自倡導和培植的新興版畫運動而產生的中國首個版畫講習會,又稱“一八藝社”。首期培訓班的13位成員中,有5位是興寧人,他們是陳卓坤、鍾步卿、陳鐵耕、黃山定、鄧啟凡。自那時起,版畫就在興寧這個粵東山城生根發芽,長盛不衰,出現了羅映球等中國現代版畫名家。特別是抗日戰爭時期,版畫成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呼喚民族覺醒,投向敵人的“匕首”和“投槍”。新中國成立後,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者從先輩手中接過版畫的接力棒,將其發揚光大,續寫興寧版畫精神,服務人民大眾,體現地域特色的光輝篇章,為“中國南方版畫之鄉”興寧增輝添彩。在這裏,我們可以欣賞到首期培訓班學員與魯迅先生的合影;可以拜讀魯迅先生與版畫大師羅清楨的往來書信;還可以欣賞到列入高中美術教材由羅清楨大師創作的《逆水行舟》版畫……
參觀完“十裏版畫長廊”後,我們來到附近的興寧十大古民居之一的磐安圍。這是一座具有120多年曆史的圍龍屋。這裏已是集興寧版畫史料、作品展示、創作實踐、交流體驗、名家工作室於一身的版畫創作實踐基地。我們感歎設計者們匠心獨具的藝術思維。是啊,他們在保護和活化利用古民居中達到弘揚興寧版畫的目的,讓兩者相互交融,相得益彰,讓人們在觀賞興寧獨特的民居建築風格和地域特色的同時,又欣賞到中國南方版畫縣的藝術風采。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經過興寧市各級政府的努力開發和建設,“十裏版畫長廊”將特有的版畫元素藝術景觀融入生態自然環境已煥發出新的光彩,成為旅遊愛好者和藝術家們新的打卡地。那一幅幅內涵豐富製作精美的木刻版畫、淡淡的桂花香味兒、小橋流水圍屋人家、“鄉村驛站”小廣場上舞姿翩翩的大媽、亭閣內優美動聽的客家山歌、隨著季節更替而變換了顏色的田野……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也給遊客們留下了美好印象。(黃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