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亚博ap  > 旅遊梅州 > 旅遊動態
客家非遺文化給新春佳節增添別樣的記憶
“非遺”迎新年 滿滿“老味道”
來源:梅州日報  時間:2022-02-01 10:04:45  瀏覽:-
字號:

  百節年為首。當崇尚傳統文化的世界客都梅州遇上新春佳節,藏於年味年俗中的客家“非遺”將春節氛圍感“拉滿”,回憶裏的“老味道”變得溫暖鮮活,形成梅州人獨特的春節記憶。

  品年味 “煎炸”出來的團圓紅火

  “年味,唯愛這觸手可及的人間煙火。”臨近春節,市民楊苑東在朋友圈寫下這句話,與文案搭配的還有她正在製作臘肉和炸饊子的圖片,字裏行間流露出對這份獨特年味的喜愛。

  “逢年過節,客家人都會做些煎圓、饊子、炸芋圓、南瓜圓等,一般年前就開始張羅,煎炸好後用瓶罐收藏好,在整個新春佳節享用。”《客家非遺》執行主編廖君說,在舊時客家人眼裏,“見到煎圓才像過年”,意思是起油鍋炸東西才算拉開了過年的序幕。在梅州客家人的過年習俗裏,這些客家煎炸小食寓意著來年生活紅紅火火、甜甜蜜蜜。2014年,客家煎炸小食被列入梅江區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農曆虎年春節將至,記者走進梅城江北老街看到,市民們拎著大包小包穿梭在街道中,許多店鋪支著油鍋炸著各種小吃,大街小巷都彌漫著幾代人熟悉的年味。油羅街的油羅後廠開了40多年,是不少梅州人兒時記憶中的年味“打卡地”。“臨近春節,不僅實體店麵銷售量增加,也有不少新老顧客通過微信發來訂單。”

  尋年俗 為春節增添“氛圍感”

  一副春聯一份年味,一個福字一份吉祥。春節前夕,記者在梅城江北老街看到,春聯、紅包袋、中國結、福字等年貨琳琅滿目,各式各樣寓意吉祥的虎年掛件、象征紅火生活的燈籠等掛在攤位醒目位置。

  “元旦假期一結束,大家就開始有意識地購買年貨了。現在人流量、銷售量日日增加,燈籠、對聯、虎年飾品等商品尤其受到市民的熱捧,過年的氣氛越來越足。”萍萍喜慶用品店老板何良發說。在一家寫字店門口,店主黃均標正對照著顧客訂貨單的要求內容在紅紙上寫對聯。黃均標告訴記者:“近段時間以來,每天平均要寫100多副對聯,忙得不亦樂乎。”

  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梅州不同的區縣歡度春節的方式各不相同,許多傳統民俗都被列入梅州市四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單中。例如,興寧的上燈習俗、豐順的龍舞(埔寨火龍)、五華的下壩迎燈、大埔的百侯龍珠燈、梅江區的客家傳統春節習俗等,這些民俗活動讓梅州的春節增添滿滿的“氛圍感”。

  春節將至,埔寨火龍傳承人張自進正為即將到來的春節演出做準備。“小的時候,每到春節前一個月,大人們都在祠堂裏紮火龍,孩子們則在各式各樣的火龍中捉迷藏,共同盼著火龍表演的到來。這兩年受疫情影響,我們暫停了燒火龍,但是在豐順縣大寶山溫泉旅遊度假區的火龍劇場,埔寨火龍有了新的演繹方式,希望努力將這份節日的情感一直延續下去。”張自進說。